目前分類:臺灣現代詩第13~16期(2008) (2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雕塑與詩的對話                   賴惠美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山林歌詠──「2008南投文學學術研討會」有感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笠詩人對台灣現實說了什麼(六)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一出生就對台灣過敏    李魁賢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褪色的焦慮 

  前面提到〈大雅路〉詩,作者語帶嘲諷的將詩經與情色穿插比喻,其實是對文化已退縮到無所容身的地步,感到焦慮。〈我的詩黏死在街道的牆壁上〉以自己的詩出現在充滿時尚流行的精明一街,檢討文化的處境。[1]詩孤獨的存在於少數文化人的心中,然而一旦置身於現代時尚文化潮流中,變成為可笑而荒謬的存在。「誰有耐心尋覓詩意的手指被釘斃的字詞風吹雨打日曬我的詩乃生命歷經風霜的絕句卻脫落如不串聯的鈕扣,誰能讀懂曾經精心的針線」後現代社會成長的青年,思慮模式已經遠離深度模式,轉而為快速的,淺層的,即興的,零散的表達方式。有深度的有生命的詩作,只是釘斃在牆壁的字詞,充其量只是文化城文化街的裝飾,文化意義遠遠弱於裝飾意義。這還是較為客氣的說法,「詩只是口水和垃圾同類潰爛在詩人嘴裡吐出變成蒼蠅[2]作者放大文化之窘困處境,與卑弱之地位,用憤世嫉俗的語調,陳述文化之不受重視久矣。媒體焦點放在政治人物,全民生活被玩弄群眾、玩弄權勢、玩弄假象、玩弄語言的政治人物拖著走,文化人釘死在街道牆壁上,文化人垃圾般的存在。只有文化人可以從內在改變社會的體質,建立主體意識,當文化淪滅至如是不堪的地步,振聾啟瞶之道安在,怎不令人焦慮?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失去自我的焦慮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國家民族生存的焦慮

  物質世界壓縮生存空間與環境惡化,固然造成生存焦慮,但只是生活層次的焦慮,遠不如深入內心深層的國家民族生存來得深切沉痛。如〈風動石〉詩所言,台灣長久以來一直處於危墜不安的困境。台灣是由流淌不完的哭聲,堆砌而成的。  〈台灣瓦〉「雨是台灣海島╱三百多年流淌不完的哭聲  我們在雨中╱靠片片薄薄的屋瓦擋住風雨台灣的瓦是泥土做的吸水虛胖踩踏易碎[1]岩上正視國家民族的內裏,台灣是虛胖脆弱的體質,與重男輕女時代的女性一般,是不受重視的瓦片,結婚典禮儀式中必須踩碎。扮演隨時吞忍流淌不完淚水的腳色。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腐蝕的焦慮

  當社會開始腐蝕,敏感的詩人觸鬚立刻察覺,並且立刻發聲,詩人也許無法提出振救之策。卻能指出病癥,發出警示的訊息。徐志摩對於民國初建所造成的擾攘不安,寫出〈生活〉詩「這魂魄,在恐怖的壓迫下除了消滅更有什麼願望」。[1]同時代的聞家驊也寫出〈死水〉詩:「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站在絕望的邊緣,詩人共同以毀滅來顯示對社會環境的焦慮。相同的語言形式,相同的心境。岩 上的〈世紀末流星雨〉:「面對醜陋的人間╱只有把自己毀滅才能還給世界本來的面目[2],〈整形手術〉:「一切凹凸醜陋的╱經過腐蝕馬上變成美麗的╱這個世界[3] 徐志摩與聞家驊用疑問的口吻,呈顯對焦慮產生的絕望感,岩 上則以「還給世界本來的面目」、「變成美麗的這個世界」肯定的提出批判的態度。「本來的面目」是什麼?既然與「醜陋的人間」相對應自然是「美麗的世界」。二元對應中,不只是「醜陋」與「美麗」的對應,其實也是「現實」與「理想」的對應。現實社會的千瘡百孔,引人進入絕望的焦慮中。理想的憧憬過程,卻必須經歷不斷的腐蝕。每一個殖民者都是一劑腐蝕劑,有的用高壓暴力當腐蝕劑,有用教育媒體當腐蝕劑,被腐蝕至根部的台灣人,要找回本來面目,必須清洗一層一層的腐蝕,必須不斷的碰觸歷史的悲劇。找回本來面目的過程,自然就會找回主體意識,這才是作者心中的想望。而詭譎的是〈整形手術〉詩中,所謂的美麗世界,其實是一個虛假的世界,正好是掩蓋本來面目的世界,這種既渴望又擔心的心情,正是作者呈顯焦慮不安的隱性表現方式。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人性扭曲的焦慮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生存空間的焦慮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惡化的生存焦慮

  前面提到〈廢氣戰爭〉詩,由汽車排氣管所製造出的空氣污染,已造成環境的惡化,此一環境惡化問題,因九二一大地震而更受到重視,作者以一系列的地震詩如〈大樓倒榻〉、〈大地翻臉〉、〈孤煙火葬場〉、〈大地震世紀末生死悲情〉等,表達對本土土地的關懷。作者沉痛之筆正如其〈怪手〉詩般,「挖開了大地的胸膛╱挖開了我們心中的悲痛」。經過大地的反撲之後,可以更冷靜的從大地對人類所造成的傷害,反思人類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傷害。〈垃圾的目屎〉「溪水  濁的╱雨水  垃圾的空氣  污染的╱目屎哪有可能清的  溪底無魚╱雨水不凍飲用╱空氣必須用清淨機過濾[1]透過水質與空氣品質之惡化現象,為台灣這塊土地之將來感到憂心。而少數急功近利者,猶不能從天災中記取教訓,廣植檳榔樹,棄水土保持於不顧。〈土石流〉「東倒╱西歪的╱檳榔樹節節噴出口嚼的╱血汁[2]檳榔汁不但髒化都市,連帶而起的檳榔色情文化,更成為現代台灣都市特色,寧不可悲?台灣經濟快速發展下,也漫無規劃的引來惡質的生活品質。作者以直指的賦體表達方式,就廢氣、土石流的天災人禍,隱約透發天譴的意旨。天災的不幸潛藏著人禍的因子,怪手、清淨機都是解決環境殘破髒亂的救星,其實名之為救星的,經常是真正的迫害者,環境破壞的最大元凶,正是背負拯救使命的這些文明。相對的地震、土石流最嚴重的災害區,都是人類涉入最深的地區,大地向人類的貪婪反撲。過度的開發,逼使我們必須面對巨大災厄的焦慮,逼使我們遠離自然。作者巧妙的將寫作題材退回自然,利用蜜蜂、松鼠、鷺鷥、老鼠等自然界的生物,控訴層出不窮的環境污染問題。〈蜜蜂〉詩「台灣經濟的奇蹟╱只是一個蜂巢式的結構體╱怕火燒[3] ,台灣經濟養就的孱弱體質,令人感到無比的焦慮,看似穩固的結構體,其實是經不起考驗的。〈松鼠〉詩「一座一座隆起的╱垃圾山╱一樣物產豐富╱可以生活[4] ,〈鷺鷥〉詩「我的同伴已陸續╱在田野中╱被毒死」,〈老鼠〉詩「如果我們還有生存的╱空間╱只有一個區域╱陰溝╱其餘的不見天日╱我們幸運地╱以內臟的病毒存在著」〈松鼠〉詩用垃圾山的環境污染問題,反諷物質豐饒的生活。〈鷺鷥〉詩則淒慘的陳列,慘死在自己家園的畫面,環境的惡化已經到了無可躲逃的地步。〈老鼠〉詩更痛切的指出,僅有的空間是暗無天日的陰溝,在汙染的環境中,我們以內在的病毒存在著。輕鬆詼諧的筆法中,作者沉痛的控訴,有幾人能深切的體悟?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與情色的雙重批判

  詩經是中國文學中最具經典性的文學作品,解讀者向有鄭箋朱注之不同解讀,鄭玄以道德教化與政治作前提,為詩經開闢一條美教化的道路。朱熹以情愛為主軸,發掘人間至情至性。古老的詩經本體,存在著詭譎的兩性體質。作者巧妙的借用此種特質,將文化與情色交叉呈現。一方面悲憫文化力量之不振,一方面暴現現代社會情色之猖獗。情色滿街,在篇章之間吟哦。無疑的以情色為刀,剖開文化城有名無實的虛假本質。同時以情色為喻,亦是文化遭逢輕蔑的反應。而那些賣笑逢迎,在社會中載浮載沉的正是殖民時代不幸的產物。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岩 上《更換的年代》所呈顯的時代焦慮     黃敬欽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另外,晦澀的哲理詩也有它們的限制。1973年,唐文標曾寫了〈什麼時侯什麼地方什麼人──論傳統詩與現代詩〉、〈詩的沒落──台港新詩的歷史批判〉、〈僵斃的現代詩〉等三篇文章,分別刊在《龍族評論專號》、《文季》和《中外文學》。文中強力批判包括周夢蝶在內的(廣義)現代派。孟樊曾把批判周夢蝶的部分,列成下表(見: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頁117):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兩首試圖用一連串重複的「疊句」(林亨泰自己的用語),來「象徵」鄉間處處都是農作物和防風林的「風景」。後者明顯的是站在鄉間農舍前,所看到的景象:兩扇門開著,中間是正廳,正廳的神桌上供奉著神明。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用中國文字的立體化、空間化,也就是「符號化」,來「象徵」現實世界中的事物。簡言之,就是把詩立體化、空間化-符號化了。

  林亨泰的詩作,受到紀弦等現代派詩人的大力讚賞,但也遭到敵對詩派的許多質疑。和林亨泰一樣,同屬《笠》詩社的旅人詩兄,在他的《中國新詩論史》(頁122),就曾指出林亨泰的圖像詩,「缺少音樂性」。(雖然林亨泰自認為這「不足為病」。)同樣是《笠》詩刊同仁的曾貴海,更從台灣籍卻滿腦子大中國意識形態,來批判林亨泰,說他像是「斷了線的風箏,飄離土地的視線」。曾貴海還以前引〈風景No.1〉和〈風景No.2〉為例,說它們是:「虛構在血淚歷史大地上的人造美景,是被創作出來的不符合真實與現實共像的文字裝飾。」(皆見:曾貴海《戰後台灣反殖民與後殖民詩學》,頁46-47。)事實上,林亨泰所處的時代,許多(恐怕是大部分)台灣人,多少都有大中國意識。民族的自我覺醒是相當晚近的事。這是歷史的悲哀。因此用這點來苛責林亨泰,想來有失公允。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圖像詩,讓我想起網路上「e世代」年輕人所玩的遊戲,例如,我的部落格「詩國曲沝」(http://www.yallen33.tw/ ),就有網友在留言版上貼了這樣的圖像: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另外,〈清晨〉一詩中,也用了「」字,應該也是美好生命的象徵: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Ⅴ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Ⅳ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