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我對這幾首詩的感覺是很熟練,其實相當不錯,它們比較接近

小品,是一種感受的表現;就個人來講,也就是「心境的風

景」,將外面的風景與裏面的心境相對應。第三首詩是比較客

觀性的表現,看起來好像也投入了自己的心情,但是比第一、

二首客觀,它描述了一些比較客觀的風景,其中有一些佳句,

例如「玫瑰的灰燼」;此外,她的語言很流利。剛才 趙 老師說

有受到一些古典文學的影響,我剛才翻了一下她的第一本詩集,感覺那種影響好像更重;這幾首的感覺就好像已經「消化」了一部分。另外,剛才很多人都講過,這些詩有一些風景和心境的對應,其實詩裏面就自然顯現出風景;好的部分第一是很明亮、很清楚的場面存在。第二就是她所要塑造出來的景,基本上都還能對應得很好,我覺得其實不用看畫也能感受到這些詩的感覺。這三首詩當然都有不同的心境表現,第一首是比較屬於想像性的空間,第二首是透過風景去照射內心的感覺,第三首是透過風景照射一般性的感受;從題目來看,其實應該是一種蠻清楚的表達。第三個感覺是我剛才講的小品,因為是小品,所以結構造上雖然很完整,但是有一點讓人讀後不太滿足的感覺,稍微太一般性;也就是說,作者應該再有多一點更特殊、更強烈的,自己的個性的東西。如果用我的想法來講,就是可以有更好的焦點!因為她不是用焦點在拓展整個事,而是說整個風景跟心情的感覺都在一塊,我覺得可以找出一個更強的焦點,再從那個焦點拓展出風景來,就會更加獨特些。現在這幾首詩都讓我覺得有一些不滿足的地方,就是一般比較平常性的感覺,襯托在一般性的風景裏面。這樣來講是沒有太大的缺點,可是如果要挑剔的話,就是說可不可以找出更獨特的焦點,然後更強烈地拓展出來對應風景,或者是喟歎。像第三首就是非常強烈的感歎調,可是前面的風景跟後面的心境的部分,都讓人感覺到沒有突出的焦點;更清楚地說:就是一般性的感歎,這可能就是一個缺點。

浩:我是第一次讀到莫云的詩。這三首詩我看了以後,第一個印象

就是作者在寫景之後,就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它融合在一起。

在第一首詩裏,我的感覺是:這是在寫年輕的時候。「總是黎

明來臨之前止步」,這裏面有很多感受,可能是說不想讓自己

的夢破碎,只要讓時間停止在黎明來臨前的剎那就好。第二段

說「昨夜的風」,我覺得指的是過去的事和觀念總是來來回

回。第三段部分,「數不清多少時日」,應該是指過去的日子。

而重點在最後一句「或許,我原本不該醒來。」意思是說醒來

也好,不醒來也好;因為如果不醒來的話,夢就不會破碎;可

是還是已經醒來了,醒來也不錯,反正就面對現實吧,因為我

們本來就生活在現實裏。我感覺詩人的本意是要抒發很多內心

的感覺,因為這是形而上的東西。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第二

首,這首詩的一、二、三段都是在描寫她所看到的景色,但重

點是第四段這句「不眠的夜裏」,如果沒有這句的話,這首詩

就白寫了!因為第二段有松濤的聲音,通常我們在沉睡的時候

是聽不到的,可是如果你睡不著的時候,你就會聽到了。此外,

作者在第四段又提到「這一窗疲憊的海灣總是沉默的」,海灣

是不可能疲憊的,疲憊的應該是詩人自己;她又提到沉默,可

是她已經無法睡覺了,為什麼會聽不見濤聲?這夜裏為什麼這

麼安靜,又是沉默的呢?因為她已經很疲憊了。如果作者是刻

意這樣寫的話,這個作品是非常成功的,這就是現代詩的一種

感受。而最後一段那兩行「不是乍起的海霧,而是一波波跨海

尋來的鄉愁。」重點就在這裏,因為作者當時不在自己的家

鄉,所以從聽到松濤起,就漸漸想念起自己的故鄉來,所以才

會有這樣的感受。但是這首詩裏我最喜歡的,還是第四段的部

分。最後一首,剛剛 趙 老師 和陳明台 老師都講過作者是有一點

傳統性的感覺;而這首詩用「玫瑰的灰燼」來形容暮色,我覺

得比喻得非常好。

云:那是引用的句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