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性扭曲的焦慮

 

()、假象充斥的焦慮 

  社會表象的混亂,矇蔽真理的訴求,隨丟隨棄的文化,養成淺薄的存在方式,所謂爭千秋的志氣,被爭一時的時尚文明所泯滅,屬於潮流的一時的存在,即使是短暫的假象,卻是真實的存在。追求假象比追求真理來得容易與真實。〈模糊一片〉詩指出「學童為了求真眼睛愈看愈近而真相的布幕愈演愈遠一再加厚的眼鏡片終於跌破世界摔在破片裡真理模糊一片[1]學生愈看愈近,貪圖近利的結果,是將真理推離,真理在何處?世界給予我們的是模糊一片。學童是未來的希望,教育是推向希望的推手,當真理模糊一片時,未來希望又在何處?詩人對於未來感到焦慮的是學童觀念的體質上的改變,失去求真精神的下一代,滿足於生活在假象之中,還需要什麼深層的文化作支柱,「警察如果來問案汪汪汪虛應幾聲也就沒事」的敷衍態度,變成生活的主要方式,豈不可悲?

    假象的充斥,造成人與人間的不信任感,像九官鳥所言「人客來坐其實要口袋裡的錢」語言的表意功能發生扭曲。作為現代文化先鋒的語言,拆開來看,內容竟是充滿虛假的腐爛內容。語言在知識份子玩弄下,一再發生質變,轉而為利用謀取近利之工具,語言本身的意義不斷的被推離,連帶的母語文化也被推離。代之以具有歷史隔閡的語言,悖離真實的聱牙難懂的語言。混雜多元的社會,各說各話,互相之間沒有交集,零散、疏離、冷漠、撕裂的後現代精神,其實是自語言意義被推離,假象充斥之後開始的,岩上的〈語言〉詩就是在表現「口水╱溺斃了真理」的焦慮。

 

()、悖理現象的焦慮

  傳統社會所依循的是秩序,是理則,一切以法律為依歸。不幸的是民主時代的來臨,混雜的聲音,連帶攪亂了原有的秩序。法律解體,而且是從自身開始腐爛,賴以維繫的社會秩序崩潰,人心也隨著社會的腐爛惡質化,荒謬悖理的現象層出不窮。岩上的〈在一個連續被強姦的都市〉刻寫此一現象極為深刻。「警察追逐歹徒的急速腳步聲追逐自己的同僚法院控告的按鈴不勝負荷而燒毀」、「立法院為強姦罪犯是否去勢爭論不休有的擲茶杯有的摔椅子有的搶麥克風更有的扭打在一起[2]作者內視整個社會的法律結構,執法者訂法者都有問題,法律結構的鬆弛,實為亂源。執法的警察追逐自己的同僚,執法者的不足以信任感,與立法者立法態度的輕率,在在顯示法律結構基礎之薄弱。執法與立法兩皆不可信,人民對法律的信心喪失。執法之無力,自然犯罪案件更加猖獗,掩沒整個社會。而尤可悲者是,「一群被強姦的婦女上街頭抗議在電視記者的訪問中大聲喊叫我們都是自願的」殖民地一再遭統治者蹂躪,有如被強姦的婦女一般,可悲的是已長期被教育成,根深蒂固的奴性。正如霧社事件中被殘害的原住民,子女被教育成效忠日皇的高砂義勇軍。竟然荒謬的將施虐╱被虐做非理性的拼貼。詩人目視各種社會現象,已然脫離理性的邏輯的規範,而正以悖理的荒謬的方式存在,從內部徹底崩解,這是最令人憂心,也令人無從防範的。

 

()、觀念扭曲的焦慮

  〈是與不是〉詩點出社會價值觀改變,是非不分的隱憂。多元的混亂,打亂了生活秩序。面臨不同時代的衝擊,作者感觸良多,「彩色電影彩色電視彩色電腦紛呈而目炫的時代人們懷念黑白的寫真」。

  詹明信認為

 

  彩色電影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後現代主義的。彩色電影與黑白電影的不同,在於後者仍然是為敘事服務的,仍然有一個中心的情節,甚至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道具都可以幫助故事的發展。在彩色電影裡,畫面一下子燦爛起來,很美麗很吸引人,各種眼花撩亂的顏色,同時出現在畫面上,觀眾的感官同時被吸引住,但注意力也就分散了。[3]

 

  彩色電影給人的感覺是不真實的,沒有歷史感的。詩人清楚的從彩色電影中,看到多元的混亂現象,這種失去歷史,失去價值,失去是非,失去秩序,失去情節意義,失去生活中心,失去自我的彩色世界才是最值得憂心的。社會進步,生活水準提高,生活內容五彩繽紛,但是價值觀卻改變了,舊社會中有價值的「唯一」不見了,剩下無止盡的複製。舊社會珍惜的物品,在生產過剩的時代裡,隨時可以替換。〈更換的年代〉[4]從物質的水龍頭、電燈、電視機壞了,換一個,到衣服、汽車、房子舊了,換,層層逼視現代社會的浪費,即使沒有壞,舊了也要換。進而到人的自身,妻子,丈夫舊了,換,犀利的點出由物質價值觀念的淡薄,習慣性的造成人心的浮盪。最後以「孩子壞了不能更換任其作惡」,對現代社會換的價值觀念的偏差,進行批判。

 



[1] 、岩 《更換的年代》,春暉出版社,200012月,頁58

[2] 、岩 《更換的年代》,春暉出版社,200012月,頁23

[3] 、參見詹明信,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833月,三版,頁240

[4] 、岩 《更換的年代》,春暉出版社,200012月,頁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