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壇五絕李昌憲                  

 

所有平面的描繪,包括文字、畫筆或影照,都只顯露主角的某一面向。「冰山理論」的寫作方式,不限海明威、鄭清文等名家。任何人都有他她仰光與背光的容顏。新世紀之前,我認知的李昌憲,是從南方出發的詩人,1970年代,同為青年詩社的成員,我入「後浪詩社」,他先是「綠地詩社」,我們同登《綠地詩刊》第11期(1978625)的「當代青年詩人大展專號」;稍晚,他轉入「陽光小集」。1980年代初,兩人先後參加「笠」詩社。1982年,昌憲以詩集《加工區詩抄》獲第二屆笠詩獎的創作獎,我於1984年,得第三屆的「詩翻譯獎」。撰寫《笠下的一群》時,避開工廠詩的印象,挑選1986年作品〈生態攝影家〉乙詩,初步曉得昌憲跨入攝影隊伍,至於屬玩票抑專業,並未進一步請教。關於其詩風,留下這樣的短評:「對勞工權益和生態環境有深刻的體認,用詩文學提出嚴厲卻無奈的批判。

最近幾年,晤面與聯繫較多,逐漸認識「詩之餘」的昌憲。05年,隨同台灣筆會成員組成台灣詩人訪問團,前往蒙古首都烏蘭巴托(Ulaanbaatar)參加「2005台蒙詩歌節」,認識了昌憲的攝影,他一路扛背 十公斤 重的攝影器材,回來後,將一千多張照片剪輯製成兩張光碟片送給同伴;06年,一次長談,驚豔昌憲的篆刻,間接催化「台灣詩人群像」詩叢的共成策劃。

近讀昌憲在《笠》詩刊265期「詩人的迷戀」專輯文章中,他說退休之後,依舊迷戀的「舊愛新歡」,包括五個:買書、寫作、品茗養壺、篆刻、攝影。

古人喜將「詩書琴劍」賜予文學家;文人則好以「書劍飄零」或「琴詩荒廢」調侃、自謙。今人鄭曼青(19021975)先生精於畫、詩、書、醫、拳,被稱譽「五絕老人」。李昌憲從笠詩人出發,衍生藝術的多妻,享齊人之福。五個舊愛新歡皆是他的難遣迷戀,堪稱台灣新詩界的「五絕詩人」。

                                                        2008.07.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