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提升詩意象創作」引言        陳千武

 

意象是什麼?是英文image的漢譯,包含有面貌、姿勢、心象、印象等,在心裡能夠想到的形象就是意象。

一般說,文學是眼睛看不見的精神作業。從傳統詩文學的內容「倫理」(一般說詩言志),以韻律形式配合的詩,演變到追求「美的感動」,也就是心靈活動的美,眼睛看不見的「思想的內容」。那是(1)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新,才能令人感到驚訝。(2)具有靈巧的機智、幽默感、批判性的成分。(3)表現抒情、優美的感性、節奏等才會令人得到心靈的感動。於是「新詩或說現代詩」,是要表現令人心靈感動的精神作業。

那麼,詩在藝術上的地位如何?

1一般認為詩站在藝術的最高峰。因為音樂靠聽覺音聲,繪畫靠視覺顏色,雕刻家靠形象光與影的線條,舞蹈靠姿態的動作,小說戲曲以故事的趣味性,各有感性的特色表現,令人感受。

2詩卻是以語言表現。而語言含有傳達的意思與情緒的機能,具有節奏的韻律,文字的視覺色彩、形象,光與影的線條,還有思考的意義性趣味,能得到美的感動之一切藝術的基本。因此,從一首詩可以得到音、色、光、影、立體、線條、潔淨心情、生命與生存的意義等,多方面的藝術性力量。

3人類日常生活上的喜、怒、哀、樂等情感,都能以詩發出一種不平凡的心聲。

我為什麼會走入這條「文學小巷子」?

那是小學時,我進入台灣兒童唸的公學校,以及日本小孩唸的小學校各在學三、四年當中,經驗了殖民政策不平等的待遇,得到了一種反感的思想。還有台中一中在學時期,學校當局實踐皇民化運動,強調台灣人要更改日本式的姓名,我以最高年級的柔道主將名義反對改姓名,全校學生都遵從不改姓名,因此我受罰監禁一個月的處分。因為我在台中圖書館耽讀過世界文學作品,得到應有的人生觀,做人存在的價值,認清自己,受文學改變了人生觀。

台中是台灣本土文學的發祥地。一九三四年五月六日台灣文藝聯盟成立。我有機會觸當時活躍的文學作家張深切、張星建、張文環、楊逵等幾位先輩,他們給我的啟示,希望台灣應該充實較多文學創作,把文化資產留下來。

台灣文學由於殖民政策的壓力,以寫實主義的小說為主流,很難發掘詩的創作活動。雖然戰後的小說作家大老都滿足於寫實主義的通俗小說,而無法開拓純文學的創作,像現代詩純文學思考都缺乏。所以我有意推反如此創作觀念的錯誤,一九六四年參與《笠》詩刊的創辦,並掌舵《笠》詩文學編輯經理業務三十年,推廣詩創作並與日本、韓國為主軸擴及亞洲詩的交流,造成本土詩文學的傳統。

文學創作的「純文學」與「大眾文學」的境界有分別,現代詩的創作是純文學的,而台灣戰後的小說作家大多沈溺於趣味性的大眾小說,缺乏精神心理的追究。事實,純文學的精神作業表現的作品,才能提昇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於是寫詩都要求高尚精神的意象表現。這與一般的通俗小說,或交際性較濃的舊詩吟詠不同。必須表現「意象」的重要性,就是這種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