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朱光潛所言,每首詩都自成一種境界。無論是作者或是讀者,在心領神會一首好詩時,都必有一幅畫境或是一幕戲景,很新鮮生動地突現於眼前。[1]而每首詩的境界都必有「情趣」(feeling)和「意象」(image)兩個要素。[2]至於作者創造什麼樣的意象,試圖給與或引發讀者什麼樣的情趣,在技巧上,在意象的安排上則是見仁見智的。趙天儀在接受訪問有關詩創作時曾提到自己創作的些許看法與過程,[3]他說:

 

    我的詩有抒情、有象徵也有批判,不是只有一個面像,詩的創作對我來

    說,就是把自己心裡所想的,眼睛所看到的,透過詩的形式把它表達出來,

    所以詩的創作對我來說,是在發洩心中的感動。

 

  我們都知道,一首詩如果無法感動自己,就無法感動別人,就像一個自己不快樂的人,也不會或無法真正給予他人快樂,是同樣的道理。一個不快樂的人想要給予別人快樂,應該要先讓自己快樂起來。而讓自己快樂,學習如何快樂,首先就要了解快樂、欣賞快樂,讓自己感動於快樂。同樣的,一個創作者如果無法創造感人的作品,也應該學習欣賞他人所創造出來的感人作品。欣賞他人好的作品,才能懂得如何開創自己的場域。畢竟,存在於世界上的各種藝術,都是從大自然界模倣而來的。其中,文學反映的人生,從文藝工作者的創作,到讀者閱讀經驗的分享,內中過程的趣味,主要形成於「意象」不斷的被製造以及不斷的再重組。[4]換而言之,學習如何了解及欣賞詩作品中的意象,是學習寫好一首詩的重要基礎步驟,而如何寫一首感人的好詩,除了意象統整及諧和協合性的安排與其他技巧的運用外,是否能感動自己,則成為能否感動他人的重要基礎關鍵。

2009.01.11

 

 

參考資料

《台灣現代詩》第十三期,台中:台灣現代詩人協會,20083月。

《台灣現代詩》第十四期,台中:台灣現代詩人協會,20086月。

《台灣現代詩》第十五期,台中:台灣現代詩人協會,20089月。

《台灣現代詩》第十六期,台中:台灣現代詩人協會,200812月。

朱光潛著,《詩論》,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3月。

岩上著,《詩的創發:現代詩評論》,南投:南投縣政府文化局,200712月。

聖修伯里著,《小王子》,莫渝譯導讀,台北:桂冠,200011月。

黃騰輝著,《台灣詩人群像黃騰輝詩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75月。

簡政珍著,《意象風景》,台中:台中市文化中心,19985月。

張錯(Dominic Cheung)著,《西洋文學術語手冊》(A Reader’s Guide to Literary Terms),台北:書林出版社,200511月二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編印,《第二屆現代詩學會議論文集》。董崇選著,從詩的四個創作空間談幾種西洋的現代詩,第51-68頁。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19954月。

第十六屆榮後台灣詩人獎,《莫渝的文學旅途得獎人莫渝專輯》,台北:榮後文化基金會,20087月。 



[1] 請參見朱光潛著《詩論》一書,第61頁。

[2] 請參見朱光潛著《詩論》一書,第67頁。

[3] 請參見《台灣現代詩》第十五期,陳稚柔詩人專訪一文,第44頁。

[4] 請參見黃玉蘭著從意象與象徵談《小王子》一書的主題,收錄於莫渝譯導讀之《小王子》之書,第144-179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