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詩的曼陀羅」之操練

 

筆者在上文已經闡明了海德格關於「為何藝術的本性是詩?」的討論,這不是就詩作為一種文類而說其重要性,而是就藝術的本性是一種存有真理的設入於作品之中的詩意、詩境的創生而言。甚且,作品的保存讓我們得以安居於大地、天空、短暫者、諸神的四方域之中,這也是詩的境界的創生(製作)的真正重點所在。又,筆者闡明了中國詩學對於詩意、詩境的創生之說明。藉此,吾人得以把握中國詩學對於「藝術的本性是詩」的詩境的創生的理論核心。海德格以超出技術性語言的存有的語言觀來討論「藝術的本性是詩」,「詩」的重要性並不是作為一種文類,而是境界創生的藝術本性。海德格此處所說與中國文藝理論之中的「文以載道」與「道藝合一」,若合符節。中國的文學藝術理論和西方為藝術而藝術的一味追求藝術形式、極力表現藝術家的自我,有著很大的不同。中國的文學藝術理論著重的是「溝通」,溝通天地人,溝通人我之間,溝通人與道,所達到的是「和」(和諧) 的境界,也可以是一種「曼陀羅」的整合境界。藝術的本性是一種存有真理的設入於作品之中的詩意、詩境的創生。筆者以「志、情、理、願、心」所構成的「詩的曼陀羅」,來解說詩意、詩境的創生,從而從中國的文學藝術理論的「道藝合一」之角度,對於「藝術的本性是詩」的課題也起了一些照明的作用

就實際的操練而言:筆者曾經以「五」的曼陀羅圖示,來從事音樂曼陀羅」的理論建構。由郭淑玲依照此一理論在2008年二月完成了三百多首「人文心曲」的創作曲。「人文心曲」的歌詞主要來自中國文哲作品和我自己的新詩創作,是「詩的曼陀羅」的具體實踐的一個重要主成部分。[1]例如我曾經運用「詩的曼陀羅」的「志、情、理、願、心」來重新體會我的詩作〈華梵大學組曲和〈珊瑚潭組曲,並請郭淑玲創作成曲。里爾克 (Rikle)《致奧爾弗斯十四行詩》說: 「歌唱即實存(Gesang ist Dasein) 海德格解釋里爾克此詩說:「何時我們如此這般存有,以致於我們的存有就是歌唱。[2]音樂曼陀羅」與「人文心曲」正是海德格、里爾克所說的「我們的存有就是歌唱」。

曼陀羅」是遍在一切,廣攝一切存在的,包含了人格境界、文本的內涵、物性自然、音樂境界的展開等等。曼陀羅」是千江有水千江月,理一分殊。此中,詩並不只是一種純粹的藝術形式,而是生命境界在存在場域之中的敞開,所以,詩境的展開與她展開的場域所涵攝的生命境界、物性自然,乃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詩境的創作是一文化的流傳物,詩境脫離其精神境界而作為文化流傳物被創作出來,被帶到人間,在文化傳承之中,詩境就會有她相關的文本。此中,詩境和文本得以互相參照,密響旁通,激發靈感。

我曾以台北大學中文系一年級陳雲姿同學(台北大學中文系一年級學生)的校景詩五首為例,來說明「詩的曼陀羅」的實際操練,此一實作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得到一定程度的指引之後,就可以操練的很好。陳雲姿詩作因篇幅過大,在此省略。「詩的曼陀羅五首詩之中,第一首詩是表達景物所引生的「志」,是生命的意志、意義的指向,所謂的「詩言志」,詩的真實美好是由「志」開始。第二首詩是表達「情」,是指情緒的轉化和情操的激昂。第三首詩是表達「理」,情感滌清之後,得以曠觀哲理。第四首詩是表達「願」,是願望、悲願,是無限的希望,迴向人間與整個宇宙。第五首詩是表達「心」,回到本心,道在日常。

 

結 論

 

「以哲理入詩的旅程」是當代中文世界的詩學建構的重要課題。此文的第一節以海德格的詩學論文,從海德格的存有思想闡明了「以哲理入詩的旅程」的當代討論界域的一個重要面向。海德格以詩意、詩境的建立為一切藝術的本性,也是人能夠安居於大地的首要課題,此一安居的狀態是「四方」的聚集。所以,詩是一切藝術的本性,也涉及當代人類生存如何安身立命的終極關懷。此文的第二節闡明「志、情、理、願、心」的詩的曼陀羅,是筆者對於海德格詩學論文所強調的「詩意的建立」、「安居於四方」的回應,也包含了詩的曼陀羅的實作的一些討論。最後,筆者說明以詩的曼陀羅來「詩意的建立」、「安居於四方」,是人人皆可以實際從事的心靈操練。

 

 

賴賢宗簡歷

 

賴賢宗,1962年生於台北,現居台北縣深坑鄉。國立台灣大學哲學博士,德國慕尼黑大學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1998) 哲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暨中文系系主任,兼任台北大學人文學院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任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常務理事。曾任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思與言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雜誌》總主編、丹道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

出版《意境美學與詮釋學》(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2003) 、《佛教詮釋學》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3) 等十本學術專著。

1994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雪蕉集》(台北,詩之華出版社)、《悄然生姿》(台北,新視野出版社,另有兩本詩集《淳美集》、《詩的越界》(出版中)參與的文學社團:新陸詩刊、晨風四季詩刊、雙子星詩刊、詩刊等。文學獎得獎:第二屆佛光文學獎。2001以來舉辦過三次個人畫展(巴黎、台北)、一次雙人聯展,策劃執行2006年「禪藝與生活藝術節」等文藝活動。




[1] 郭淑玲至2008 年二月已經創作了大約三百多首創作曲,以中國哲學作品莊子、老子、孔子、王陽明、孫思邈、玄奘等,以及詩詞如杜甫秋興八首、李白、王維、李後主、李清照等,和新詩作品如廢名的詩,和以大漢溪、大溪、花蓮等景物,與珍古德、泰戈爾、愛因斯坦、蘇格拉底等印度與西方人哲、佛經、佛菩薩名號以及佛咒等作為題材。郭淑玲的音樂創作來自她深刻的人文體會和冥想經驗,其曲意境深遠,可以想見古人的情志胸懷。

[2] 引文引自海德格詩人何為〉。海德格,《林中路》頁29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