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祝福                        林 鷺

 

  2005年3月25《台灣現代詩》創刊號出版。這個標榜一個詩刊的出發,是台灣現代詩的再覺醒,是文化自覺的先鋒,也是文學創造的新契機的小小刊物,竟然在不知不覺當中,成為一個堂堂走過近五年時光,步入發行第二十期的文化尖兵。來過這塊園地共同耕耘的同好者,不但為自己的人生旅程增添不一樣的風景,也讓生命的內涵,因為詩的淬煉,產生豐富的質素。

回顧詩刊的內容,由第一期的六十多頁開始,擴張至今,篇幅已經增加將近一倍左右,我也從賞析的分享當中,發現當時初嘗現代詩創作的部分詩友,隨著詩刊的成長,從努力不懈的創作當中,展現出日益自信且成熟的風貌,為詩刊帶來一份感動的能量。

  詩刊成立之初,除了基於個人理念與喜好的相結合外,或許同仁們並沒有刻意去推敲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性;然而,有了一個已經出發而存在的事實,才得以凝聚後來「詩與生活相結合」的共同願景。這個願景在理事長吳麗櫻的支持與推動下,短短幾年,竟然呈現出超乎意料的成果。

對外,於是位於苗栗,以木雕聞名遐邇的美麗客家小鎮三義,每年除了油桐花季的盛事以外,還開啟為時已經三年的「詩與雕刻對話」的美事,讓詩的詮釋為木雕藝術增添一份不一樣的靈氣。詩也嘗試走入休閒農業,詩人因為親炙宜蘭那片不斷進行復育的好山好水,近距離聆聽優質農民同胞為台灣辛苦打造農業新希望的心聲,而得以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寫下「吾土吾民」的感動詩篇。詩還為插花藝術尋找過不一樣的新創,挑戰過親子想像力與審美觀的雙向激發等。

這些鼓舞詩人走出象牙塔,以來自實際觀察的體驗,去開發創作題材的活動,的確豐實了詩人的生命內涵,更造就了為數不少的美好詩篇。

對內,我們看到長期參與社會運動與生態保育的主編蔡秀菊,以一個詩刊的操盤手,也是決定詩刊風格的靈魂人物,堅定的把詩人的價值,定位在為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服務的核心與決心上。

她策劃一系列「詩合評」的活動,並為此奔波於北、中、南部,分別為十五位以上,有意願、有勇氣的詩人,完成被詩友與讀者檢視後,具有個人風格的可貴紀錄。我們看得出,由於主編思慮的趨於周全,這個單元越到後來,越能夠以完整的形式,分別在十五期當中,把不同的詩人與作品呈現給讀者。

「合評會」後,接下來她正著手舉辦一系列具有主題性的詩座談會。目前除了與台北大學中文系合作的「詩的形式表現」成果已經出刊外,「台灣女性詩人的宗教觀」、「城市書寫」與「同志詩的探討」等議題,都將陸續端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蔡主編還曾經為詩友們安排過一次「楠梓仙溪」的生態詩寫活動,把詩人的注意力延展到動植物的認識與生態的立體教學上,那是一次極其難得的經驗。

   這些年來,詩友們除了努力於詩的創作,在理論、札記、翻譯與賞析的辛勤收穫,也成就了一個詩刊的可看性。因此,我們回顧過去,開始有了一份小小的欣喜;我們展望未來,也充滿祝福的自我期許!           2009/1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