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學思想精要
(四)台灣美學轉向的思考
  在《美學與批評》一書中,趙氏的台灣美學轉向,尚未形成,這可
從其所留的諸多「中國現代詩」、「中國現代詩的創造」、「中國的
新詩運動」、「中國新詩的發展」、「中國現代詩研究」、「自由中
國詩壇」的字眼及涵蘊,觀察得之。以後其所出版的《時間的對決——
台灣現代詩評論集》、《台灣現代詩鑑賞》等書,自其書名用「台灣
現代詩」字眼,與上述書中冠有「中國」的字眼,已有所不同,換言
之,將「中國現代詩」的立場,轉化為「台彎現代詩」的立場,顯然
生發了台灣美學轉向,迨至《台灣美學的探求——美感世界的造訪》
一書出版,書名則正式冠有「台灣美學」的字眼,其中納有相關的台
灣美學的文章,並且赴日本宣揚台灣現代詩,其講稿名曰〈台灣現代
詩的變貌〉(日文,日本民族藝術學會2009年3月20日發行),更明
顯的,趙氏美學,已滋生台灣美學轉向。事實上,他的台灣美學轉向
,也是文化學美學轉向,符合世界美學最新發展的潮流。按文化美學
,是以意識形態、文化為內涵的美學,而台灣美學,是以台灣意識、
文化為內涵的美學。
  龔鵬程編著有一本書,書名叫做《美學在台灣的發展》,這書雖然
標有「台灣」的字眼,但是其所論述的台灣美學,仍然以中國文化為
延續、發展中國美學,也可說是與中國美學一脈相承問題的探討。此
可從該書第一卷第四章「台灣美學的發展」及第五章「台灣美學的研
究」予以瞭解,例如第四章言及「台灣的美學,乃是承續民初以來美
學傳統而又有所發展的,其面相亦較大陸豐富完整。」與第五章言及
「第三卷探討台灣美學研究者如何發掘中國美學的特質,進而重建中
國美學的歷史與體系,並說明在中國文化的解釋方面,台灣學者的貢
獻。」,而趙氏的台灣美學轉向,則以「台灣」的立場為本位,其與
龔鵬程的台灣美學,以「中國」的立場為本位,次序剛好顛倒。
  莊紫蓉曾經問趙氏說:「您是學美學的,依您看,台灣文學,美學
評論是不是需要加強?」
  趙氏回答說:「我們沒有美學啊!美學、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在
西方是合在一起的,我們作家是沒有這方面的訓練,寫的都是隨筆式
的評論。學院裡面過去不重視這個,所以沒有建立美學文學理論的傳
統。這幾年大學裡面開始有了,但是大部分都是講西方的,譬如外文
系、英文系,就我所知,這幾年都在做文化研究,時代演變受到歐美
、日本的影響,我是沒有意見,不過,台灣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傳統,
對於台灣已經有的文學、美學、文學批評,使用的術語或是著作,台
灣要用台灣做中心,不可以一面倒傾斜中國,因為這幾十年來台灣已
經有了基礎,雖然在台灣有意識型態的論爭,但是我認為不論左派右
派,都在台灣形成台灣這裡的文學理論、美學理論的共同語言,這個
語言絕對和中國有距離。若是把自己的語言丟掉學人家,就沒有主體
性。所以我主張要有理論的主體性,就是說,你可以論戰,但是在台
灣共同的學術發展,必須建立。」從趙氏的回答裡,可發現他的美學
,是以「台灣」的立場為本位的,反對一面倒地傾斜中國。為了實踐
他的台彎美學轉向,以「台灣」的立場為本位,趙氏寫了一篇〈近代
台灣的藝術學〉的文章,研究近代台灣的藝術學狀況,讓人瞭解前人
是如何努力為台灣的本土美學打拼及貢獻。現代美學,傾向藝術哲學
,因為 美學的內容與藝術哲學的內容,常常相混,有時很難劃分清
楚,而且藝術美,越來越受重視研究,幾乎凌駕於自然美、社會美、
科技美等之上。如逕以藝術哲學代替美學,又有何不可。因此趙氏在
〈近代台灣的藝術學〉講的雖然是近代台灣的藝術學,其實也是在講
近代的台灣美學。
  台灣音樂的發展,江文也、許常惠的貢獻,功不可沒,趙氏特別介
紹,並論兩人的功績。他認為江文也除了有豐碩的音樂作曲的創作之
外,也有用日文寫成的文字作品,證明他亦是一位詩人、音樂美學的
學者,又是台灣美學藝術學的先驅者。他引用許常惠的話:「一九九
六年的『民歌採集運動』,為後代建立了台灣民族音樂研究的基礎。
此後,田野調查、學術研究、資料的蒐集與整理等逐漸展開。民間成
立相關的基金會支持民族音樂的活動與研究,大學成立研究所培養民
族音樂或音樂史的人才,終於台灣的音樂史研究帶來一絲曙光。」其
實也在肯定許常惠是一位為後代建立了台灣民族音樂研究的基礎者,
也是一位為台灣的音樂史研究帶來一絲曙光者。在美術學的發展方面
,對於台灣原住民的研究,具可觀成果的有陳其祿、劉其偉等人;對
於台灣民間藝術的研究,具可觀特色的有施翠峰、席德進、劉文三等
人;對於台灣建築的研究,具一定成果的有李乾朗等人;對於台灣美
術史,自不同角度來從事建構與研究的,有王白淵、謝里法、顏娟英
、蕭瓊瑞、郭繼生、林惺嶽等人。在文藝學的發展方面,趙氏發現台
灣學者黃得時最早整理台灣文學史,嗣後葉石濤完成《台灣文學史綱
》及《台灣文學入門》,並想建構一部台灣文學的理論。趙氏結論說
,他分三組討論,也就是說第一組台灣音樂:江文也與許常惠;第二
組台灣美術:王白淵與謝里法;第三組台灣文學:黃得時與葉石濤。
他們環繞著「台灣音樂史」、「台灣美術史」及「台灣文學史」的理
論與敘述,都有其代表性,並且可以看到從日治時期貫串到戰後國民
政府時期。在音樂方面,有現代音樂的發展,歌謠鄉土音樂的重建。
在美術方面,也有現代藝術的論爭,台灣美術中的台灣意識的論爭。
在文學方面,台灣新文學運動,在日治時期的作品,日本和台灣目前
都已有人整理大系或選集的出版,並有白話文論爭、新詩論爭、鄉土
文學台灣話文的論爭等等。由此可略窺近代台灣藝術學的發展與變遷
,掛一漏萬,有所不足,但也可以看出台灣在這一方面的困境、挫折
與努力,也許歷史是一種重新發現、重新評估以及重新再檢討。(本
項「台灣美學轉向的思考」文字,係摘自2009.12出版的《台灣現代
詩》第二十期旅人所撰〈台灣美學轉向〉一文,並有所增修)
(五)詩的六個信念的提出
  趙氏提出詩的六個信念如下,作為對自己或其他詩人的勉勵,並以
之作為寫詩追求的目標:
⒈詩要創造新的聲音,新的音響。語言的音樂性不等於詩的音樂性,詩的
音樂性卻要乘著語言的音樂性飛揚。
⒉詩要創造新的意象,新的境界。重複已有的意象,假借已有的境界,都
無法突破新意象的可能,也無法達到創造新境界的地平線。
⒊詩是一種語言的藝術,詩是一種語言的批評。文字是語言的密碼,如何
解密是一種詩的智慧。不論是超現實的新關係,或不論是新即物的新嘗
試,從具象到抽象,從生活經驗到生命體驗,詩是無止境的追求與探索。
⒋如果說詩是一種藝術,不論是平面的媒體,或不論是電腦的部落格,都
是人類追求詩的不同形式。畫家繪畫,但要裝上畫框,才算展出。詩人
寫詩,一旦發表,就像畫家一樣,是一種展出。也像音樂一樣,是一種
演出。
⒌詩人要對時代發言,就要向時代挑戰。詩人要對自己發言,也要向自己
宣戰。詩人向愛心傾訴內心的秘密,是一種愛的對話,也要表現自己的
真誠與希望。
⒍善用語言是一種美德。因此,台語詩、客語詩、只要是各種自然語言,
就有其自然語言的特色。所以就像台語歌、客語歌以及原住民的歌聲一
樣,各有其豐富的天籟,都令人激賞。
  上述詩的六個信念,從詩的內容與形式觀之,第一個、第四個及第六
個信念,談的是詩的形式,其餘信念,談的是詩的內容。從美感經驗即
是創造、欣賞及批評的三種過程觀之,第一個及第二個信念,談的是詩
的創造、第六個信念,談的是詩的欣賞,第三個信念,談的是詩的批評
,其餘信念,談的是詩的創造、欣賞及批評的三種混合過程。另從真善
美價值角度觀之,第五個信念,談的是真,第六個信念,談的是善,其
餘信念,談的是美。
(六)藝術作品的批評
  趙氏批評藝術作品,主要是針對現代詩,量多且質精,亦兼及繪畫、
建築及音樂的批評,但這方面的批評量不多。因之,這裡主要談的是其
對現代詩的批評。在台灣的哲學家、美學家、詩人、藝術家或文學家中
,像趙氏肯花費半生心血,投注於無數的現代詩人的詩作上,加以評論
,實不多見。其所評論的人數之多,以及評論作品之廣,堪居台灣的第
一位。趙氏之所以評論現代詩,一則關心詩,且有興趣,二則哲學、美
學及文學理論之學養深厚,三則本身就是詩人,具創造詩的經驗。因備
有上述的三個條件,他評論現代詩,自能收到豐碩的成果,令人刮目相
看,不愧為現代詩壇評論界的龍頭老大。趙氏評論現代詩,其成果可見
諸他所著的《美學與批評》、《裸體的國王》、《台灣現代詩鑑賞》、
《風雨樓隨筆》、《台灣文學的周邊—台灣文學與台灣現代詩的對流》
、《時間的對決—台灣現代詩評論》。就上述六本書的資料粗略統計,
趙氏評論的現代詩人,大約有二百多人,其姓名,例如沙牧、覃子豪、
胡品清、何瑞雄、林泠、方思、鄭愁予、方舲、彭錦堂、蘇籬、李壯源
、佚名、千葉、黃顯揚、痕、黃照敏、王萬富、魯蛟、沈甸、菩提、綠
綺、晶晶、陳明台、鄭烱明、劉永讓、喬林、藍鐘、白萩、詹冰、桓夫
、羅門、吳瀛濤、林亨泰、李魁賢、林佛兒、陳秀喜、杜國清、施明正
、林宗源、陳坤崙、林郊、王銳、余光中、洪順隆、江聰平、史作檉、
羊城、洛夫、艾雷、上官予、蓉子、吳順良、黎明、陳明華、古丁、張
尚農、文曉村、宋后穎、劉建化、王幻、林泉、林綠、盧勝彥、古月、
王映湘、彭家駒、張健、王潤華、淡瑩、葉珊、梁雲坡、鄭仰貴、楊拯
華、藍影、羊令野、驍騎、翱翱、雲從、嘉揚、洪素麗、沙穗……等等
,不勝枚舉。其評論所涉的詩社甚多,例如大海洋、笠、南北笛、星座
、藍星、創世紀、現代詩、龍族、主流、詩脈、詩人季刊、陽光小集、
葡萄園、秋水、草根、大地、詩隊伍、掌門、八掌溪、掌握、腳印、盤
古、海鷗、蕃薯、女鯨……等等。至於所涉及的現代詩流派,包括「移
植說」、「蛻變說」、「口語說」三大流派(此三大流派為旅人所著《
中國新詩論史》一書內所稱呼者)。又趙氏評論現代詩,功力到家,評
論中肯,一針見血,往往標題上的幾個字,就能點出詩人作品的特性,
例如下列的標題:「水仙花的禮讚與呼聲∣論巫永福的詩」、「孤城的
存在—論吳瀛濤的詩」、「新意象的實驗者—論詹冰的詩」、「寂寞的
鼓手—論桓夫的詩」、「愛的探索者—論陳秀喜的詩」、「知性思考的
暝想者—論林亨泰的詩」、「鄉愁的召喚—論錦連的詩」、「不斷地超
越的變數—論白萩的詩」、「一個短詩的健將—論非馬的詩」、「個人
意識與社會意識—論李魁賢的詩」。
(七)審美教育的倡導
審美教育,可提高人類主體的審美創造和鑑賞的能力,有效建設人類的
精神及物質文明,促進國家社會的安定、和諧。因此世界各國莫不重視
審美教育。中國古代,在《周禮》中即談到禮、樂、射、御、書及數,
用之陶冶百姓的性情。迨至民國初年,蔡元培更求以審美教育代替宗教
。至於西方的古希臘,就有哲學家提倡以藝術陶冶人類的情感,到了啟
蒙時代的德國美學家席勒,更加重視審美教育,希望德國人都成為理想
的審美人,因審美而改造人格,使之更完美。
  趙氏早在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任教時,即注意到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他認為審美教育,是透過藝術教育來完成的,而藝術教育,卻是審美教
育的實踐。台灣的教育,尤其是正規的教育,是偏重智育的,在升學主
義的影響下,更是無法抵擋此項偏差,因此他很重視審美教育而加以倡
導,但如何來倡導呢?他以為宜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自
我教育等四個層面,積極推動審美教育,使受教者,不僅有能力進行抽
象思考,吸收知識,還學會形象思維,提高藝術素質。

四、結語:美學的貢獻
  趙氏以各種因緣,早歲即接受美學的召喚,加入研究美學的行列,一
生力行不懈,終於有所成就,這可觀諸其美學五書《美學引論》、《美
學與語言》、《美學與批評》、《現代美學及其他》、《台灣美學的探
求—美感世界的造訪》及其他《裸體的國王》、《台灣現代詩鑑賞》、
《風雨樓隨筆》、《台灣文學的周邊—台灣文學與台灣現代詩的對流》
、《時間的對決—台灣現代詩評論集》等書。其研究美學的成就,在三
、「美學思想精要」已述及,大抵以美學發展的三次轉向∣心理學美學
轉向、語言學美學轉向及文化學美學轉向為主軸,逐項說明,再旁及其
他。例如「本體論美學與認識論美學的探究」,屬於哲學美學;「美感
經驗的分析與批評」,屬於心理學美學;「分析美學意義與位置的詮釋
」,屬於「語言學美學」;「台灣美學轉向的思考」,屬於文化學美學
。因其有所成就,亦顯示對美學有所貢獻,茲說明如下:
(一) 趙氏的審美五書,可引領對美學有興趣的人士,進入美學領域。
(二) 趙氏專治西方美學,亦曾在大學擔任中文教授。中文系的學生
,一般而言,對西方美學較為生疏,趙氏的美學則可彌補這項缺失。
(三) 趙氏是審美教育倡導與推廣的先驅者,民國五十幾年,即在大
學教授美學,又教授兒童文學,對於台灣審美教育的倡導與推廣,有重
大貢獻。例如近幾年來,教育界開始注意到「詩性智慧教育」或「非理
性哲學教育」的重要性,此或多或少,受到趙氏重視審美教育的影響。
(四) 美有價值義,亦兼有理想義,因此易流於「貴族美」、「孤立
美」或「上流美」,趙氏對這些美,則予以普遍化、生活化或下放。例
如他在學院裡教授美學、文學,但亦常在學院外辦詩刊、朗誦詩活動,
或作美學、文藝學的通俗演講,與廣大的群眾生活在一起。
(五) 趙氏是《笠》詩刊的創辦人之一,也是《台灣現代詩》的重要
領導者之一,極力推廣撰寫台灣主體意識的詩,對於建構台灣主體意識
的詩美學,有重要貢獻。例如本(二○一○)年二月六日下午,在師大
附近的一家咖啡廳內,他對楊惠南教授、詩人喬林及筆者云,寫詩宜對
國家的優良傳統,加以描述,並且灌注建國的意志與歷史意識,歌誦自
己的國家的土地、人民及文化。其實這是他文化學美學轉向的體現。
(六) 趙氏對現代詩的批評,強調口語說及本土化,從而矯正了現代
詩的「移植說」及「蛻變說」流派的弊端,有助於現代詩的正面發展。
(全文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