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 歷:

台中縣清水鎮人,1975年生,1997年移居梧棲,並創設「呈傑廣告設計」。
2000年被一隻可愛的小精靈,糊里糊塗地帶進這座文學花園裡,讓我得以看見她的繁花盛景;而當初
那個清俊的少年家,現在就像一隻破蛹而出的肥蝴蝶,吃力但自由地在這座文學花園裡,翩翩飛舞。
曾獲:
第四屆全國身心障礙者文薈獎新詩組評審特別獎
2003年黑暗之光全國身心障礙者文學獎散文類佳作
第七屆《中縣文學獎》新詩獎
第七屆《中縣文學獎》散文獎
第九屆《磺溪文學獎》散文獎
第十一屆《磺溪文學獎》散文獎
2009年戀戀梧棲愛情故事徵文比賽佳作
著作:台語詩集《風大我愈欲行》、《童年,柑仔店》散文集,企畫出版中。
蔡文傑的文學誌: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yushuei/

詩 語:

詩,就像從身體拉出感知的天線
讓我對生命、對這塊土地
還有一點悸動與嚮往
讓我可以藉由書寫去撫觸、去實現些什麼……

時 間:2010年9月11日(週六下午2:00~3:30)
地 點:台中縣梧棲鎮梧棲國小(台中縣梧棲鎮民生街45號)
出 席:林鷺、楊焜顯、蔡秀菊、蔡榮勇、康原、戴壁吟、黃瀛寰、蔡文傑、
姚金足、呂招蝶、劉葉慈、張怡寧、黃木壽、蘇美燕、王美雲、陳旻昱。
(依發言次序)
記 錄:林玉卿

合評作品:佇濁水溪邊、鉛筆、街景、妳是我心內的一首詩、佇二二八紀念公園


(一)佇濁水溪邊——互敬愛的詩人吳晟

  佇臺灣
  你的角度
  幾十年來,弓著
  愈來愈坦敧的島嶼

  佇濁水溪邊
  你的形影真青翠
  逐欉樹欉,攏隱含你
  釘根佇土地的筆字

  佇圳寮的低厝仔門口埕
  你的教示及叮嚀
  親像你定定對我展開的笑容
  逐句,攏弓開佇我的心內

  會記得,一年秋天
  佇靜宜大學聽你講課的時
  風的聲音真飽滇
  光線佇窗仔邊震動
  恍惚之間
  你徛做一片飽腹的稻仔穗
  佇這塊土地

   (2005/12/15.初稿,2006/08/01.完稿)
   刊載於《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第七期

註:
1. 弓(kēng)= 撐。
2. 坦敧(thán-khi)= 傾斜。
3. 逐欉(ta̍k-châng)= 每棵。
4. 飽滇(pá-tīⁿ)= 飽滿。
5. 徛做(khiā-chòe)= 站成。

(二)鉛 筆

  是鈍
  是尖
  是慢慢仔經過世事 經過霜雪
  寫出去的每一個筆劃,攏是
  參這個世界相處的姿勢
 
  是長
  是短
  攏是接載每一個生命的經過
  畫出去的這幅圖
  有烏影
  嘛一定會有光線

  毋過,寫寫這呢濟
  有一工,啵一聲
  斷去 落去
  敢會凍給這個世界
  磕出來一寡聲音

    (2007/06/18)
    刊載於《笠》詩刊第262期,2007.12。
註:
1. 接載(tsih-tsài)= 支撐。
2. 磕(kha̍p)= 碰觸。

(三)街 景

  窗外
  九重葛向我招手
  像看熱鬧似的,我們斜睨著
  那潑辣的九降風
  擰著藍色競選旗幟的耳朵
  謾罵而過

  而吾鄉的老人
  馱著一世人
  慢慢地跛向
  幽暗的街角

   (2008/01/04)
   刊載於《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2008.6。

(四)妳是我心內的一首詩——寫予 Z

  透早 佇大路邊
  看風佮落葉走相迮
  邊仔的樹仔
  親像一隻白鴒鷥
  惦靜

  我想著
  咱做伙討論詩藝、土地
  交換內心風景的彼段日子
  親像一片落葉
  佇人生的大海
  漂流

  暗頭仔 佇外口散步
  予家己的生命伸勻的時
  我定定無細膩
  去tōng著天星的目睭
  閃閃熠熠
  將我心內的彼首詩
  淋醒

    (2008/09/2 3.初稿,2008/09/30.完稿)

註:
1. 走相迮 (tsáu-sio-jiok) = 追逐。
2. tōng著 = 戳到。

(五)佇二二八紀念公園

  今年二月初
  我佇二二八紀念公園內散步
  四周圍淡薄仔 沁冷
  邊仔有風 震動
  我斟酌看風,一步一步
  來追殺落葉

  邊仔的老欉樹
  內心惦靜
  親像當年
    (2009/02/21)

發言記錄

林  鷺:文傑出生時因為難產導致腦性麻痺,但是頭腦卻比別人更聰明。他相當有文采,大家都說他是
梧棲的文化人。文傑在文學上已經頗有成就,他的知名度相當高,大家對他的表現也讚許有加。他常常
覺得自己的詩寫得不夠好,我告訴他別這麼想,也認為他是太過謙虛了。他寫的散文常常讓讀者覺得相
當感動。他寫爸爸,寫媽媽,也寫自己的生活過程,更寫對於國家的崇敬。他是個不簡單的人物,看事
情相當深入,有自己的主張,而且主張不過於膚淺。從他的作品我們看得出他在文學領域上的發展,想
要深入了解他的人,就應該閱讀他的作品,何況作品的生命永遠比人的生命更具重要性,只要地球未毀
滅,作品是可以長長久久的。

楊焜顯:寫梧棲和清水,寫梧棲的作品相當多。他用母語來寫自己成長的地方,我認為這是我們文學創
作者值得學習的地方,對於我們世代的子孫能夠認同我們的詩,去認同我們生長環境的特色與歷史,可
看出他認真的一面。期許他能繼續寫作,用台語文寫更好的詩。
蔡秀菊:我不特別標明哪些是台語詩,我認為語言只是工具,大家應該可以判斷這是屬於怎樣的文體來
書寫,所以沒必要特別註明哪種文體。
蔡榮勇:用台語來寫兒歌是一種很大的突破。現在年輕一代的母親,較少受到台語的語言陶冶,現今的
台語語言教育沒落,我覺得實在很可惜。我還記得我年幼的時候,在玩樂的生活中,就充斥著台灣童謠
。現今的台灣童謠雖有做了一些統整,但是這麼好的一種語言,在台灣的童謠與唸謠上應再多做些整理
。我最近每個禮拜都寫一首詩貼在電梯裡與大家分享。為什麼我要教台語詩?主要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
一起研讀。因為有很多人不會唸就會來問我,雖然我老婆常說這樣造成了我們很大的困擾。我有抄國語
也有抄英語,我認為只要是好詩我都會抄背。我抄的台語詩讀起來很有趣,從一樓搭電梯到七樓剛好可
以唸完。文傑的詩裡頭善用很多比喻,有暗喻和隱喻,善用我們生活中的事物,文傑的詩也採用了這樣
的聯結性,使我讀了他的詩後倍感親切,他所用的語言,所想的,所比喻的都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
事物,透過他的感受描述出來。
  我雖然每天都講台語,但是遇到台語文字的應用,要運用得恰到好處,這是詩在創作過程中必須克服
之處。當台語變成詩的語言時,必須克服的是,用字及語音是否能契合?這是大家在創作過程中必須加
以磨練的。用字的意義性,在於能夠使得文字的延展性能釋放出來,以上是我對台語詩的看法。詩的語
言不只拘泥於字的表面文意,要讓所採用的字令人覺得「飽滿」,能深入去讀嘗得箇中滋味,這是我對
他的期待。
  第二首〈鉛筆〉,是這五首詩裡最讓我感動的。或許是在寫字的歷程中,對他來說有極深的感受。因
為作者在求學時期,用筆寫字對他來說是件難事。所以在他的詩作裡面「鉛筆」不僅只代表著鉛筆,更
包含了對語言的深刻性、思考性、情感。不禁讓我回想起年幼時,父親教我寫字,父親不識字,至今讓
我印象深刻,他牽著我的手寫我的名字,正如這首詩帶給作者深刻的情感。
  第三首〈街景〉與第五首有同樣的寫作手法,運用一個人透過風景來描述的手法。我認為這兩者有關
係但並不夠深,有再寫下去的空間,我認為似乎是未完成的作品。九重葛在台灣是常見的植物,常看到
有人種植,詩中所採取的比喻用得很妙,但是九重葛與吾鄉的老人兩者的關係,讓讀者無法清楚了解所
要表達的究竟為何?表現的並不清楚。
  第四首為情詩,寫得非常好。抒情的詩作,能將作者的感情完整呈現。
  第五首寫出二二八事件,但我覺得不夠完整。這首詩中的語言呈現不夠深刻。這首詩與第三首詩同樣
似未完待續,因為書寫方法相同,均由景開始,再透過人物來敘述。但是就整體而言,以作者的年紀能
寫出這樣的作品,令我相當欽佩,他肯定下過很多苦心。在台語語言上的書寫,也代表著他的奮鬥以及
認真的思考過程。

林  鷺:有時候評論會一針見血,被評論的作者不要感到難過,因為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即便
是優點也看得不清楚,但是如果透過別人的角度來看自己的作品,這過程就能夠使自己獲得更深入的自
我反省與自我探討。文傑能夠用母語寫詩,光這一點就值得我學習。我覺得用台語寫詩有其必要性,語
言不過是工具,任何人都可以透過任何語言來寫作。每個族群均有自屬的語言,自己的族群也能夠感受
自己的母語作品所帶來的感動。台語本身具有優美的音樂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感覺?我認為不
同的語言給人的感受不一樣,透過母語能藉此發現自身文化的深刻之處,感動之餘,更加認同自己的族
群。台語具有音樂性,台語詩往往在不知不覺當中,迸發出一些歌謠的音樂性,所以詩本身就是具有節
奏性的,而台語的音樂與節奏之美,遠超過北京語。
  在文傑的五首詩裡,我最喜歡且最感動的就屬〈你是我心裡的一首詩〉。對於第一首〈佇濁水溪邊——
互敬愛的詩人吳晟〉我的看法是:要描寫一個人物並不簡單。我這輩子很少去描繪人物,除非有很深刻
的關係才能夠具體描繪出該人物。我們經常只是書寫出表面或透過單純觀察帶出表面的感受,未能有深
入的刻劃。這首人物詩,用此種寫法過於普通,欠缺突破性,但是就文字技巧的熟練度而言,文傑已經
具備。
 〈鉛筆〉這首詩我讀來很感動,寫得相當深入,或許是文傑在書寫的歷程中比別人更為艱辛的緣故。他
道出文人的心聲,寫出對人生的感受,並且帶點激勵的作用,讓人覺得對於生命充滿希望與熱情,毫不
退縮。細膩的描繪則顯現出他的思考性是能夠深入去看待事物的。他以一個文字工作者的化身,寫出對
於人生百態的感受,表明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當中,他接受這樣的常態,並且經常也能夠感同身受。整
首詩由結尾帶來高潮,見出他寫作上的成熟。藉由這首詩,文傑對於文字工作者,提出了一些質疑,而
很多文人的確是會提出對於自己作品存在性的質疑。
  第三首在我看來,顯得過於抽象。文傑運用華語的創作大家慢慢去感受,我就不多做分析了。
  我最欣賞的是〈你是我心裡的一首詩〉,這詩看出文傑善用意象的能力。或許因為身體的關係,與地
面距離得近,所以他看得到樹葉在地上飄動的細微。這種寫法相當特別,一般人鮮少注意到地面上發生
的事,但是文傑卻留意到地面所發生的變化,並藉由環境與事物的變動,把自身的情感轉化到所看到的
事物上而創作,這就是詩,詩不能寫得過於白話。文傑將場景轉化於詩的語言上,寫得相當巧妙,但是
在寫落葉的部分,卻由第四首與第五首的重複,顯現出詩人在語言上的惰性,缺乏應有的自我挑戰,運
用更新鮮的比喻。雖然如此,這首詩是經過物我心靈的交流,並非隨意寫出的作品。詩人藉由落葉的飄
動,道出人生不可明說的感傷,其意猶未盡之處,正是詩之迷人所在。或許是來自作者親身的體驗,這
首詩在悲傷之餘,帶點清醒的味道,叫人讀來感動又心疼。
  第五首描寫二二八紀念公園,雖然只有短短的兩段,但是在文字的書寫上,語言的掌握相當成熟。首
先,在地點的氣氛上,一開頭便闡明在二二八公園裡回憶起過往的歷史,短短三句,就將所欲表達的涵
義清楚地呈現出來,讓讀者能夠從中去領略與感受。詩且在過去與現在的時空場景中交錯,由文字帶來
相當多的臨場感。最後的三句也帶有極深的涵義,「邊仔的老欉樹」代表著甚麼意義?「親像當年」將
政治鬥爭的黑暗面簡短引出,讓詩超越現場的想像,讓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創作超越時空。
  這五首詩整體而言,文章的剪裁虛實交錯,發生與未發生,親臨現場與不在現場,均能融合在一起,
交錯成一首完整的詩,這一點表現得非常好。其次,在題材上,朝內與朝外,看到的是裡面或外面,均
能將兩種不同方向的內涵融合在一起。第三點,意象的拿捏非常準確。意象的經營並非憑空捏造,相當
生活化,是庶民作品;是真實存在的,是有意義的;是具生活化,也具心靈層次的詩。

康  原:第一首詩可看出文傑對吳晟了解的深入。他所寫的意象,包含土地、河川以及詩人本身,吳晟
在文傑的眼中,影響了其對詩的寫作或環保議題。一般人所寫的詩建構在背景與人物,而吳晟的詩則建
構在批判。他看到河川受到汙染,就站在批判與抗爭角度來書寫。在文傑的詩作中,道出現代政商的勾
結,意識到現今台灣缺乏了公理與正義,在文傑的筆下,吳晟帶有批判與抗爭性,代表的一種公理與正
義的文學精神。可看出文傑的文學技巧相當好,吳晟對這一塊土地、人文相當關心,所以他筆下的農婦
,常以母親做為摹寫的對象,也帶出了台灣農村的變遷。母親代表的就是所生活的土地,以自己的語言
寫出。寫詩有三種方式,賦、比、興。台語逐漸式微,保留的語言越來越少,此首詩所運用的語彙,值
得讚嘆,詩中能夠運用的「弓」、「飽腹」、「親像」等台語詞彙,均運用的相當不錯。
第二首詩裡,我發現文傑藉物來描述自己,透過鉛筆來描寫自身的形象。鉛筆是短是長,是尖是鈍,寫
的都是作者自身的感受。用意象呈現詩人自己,以描寫自己的方式來寫鉛筆。所寫的是自己,但也反映
出大家的心聲,吐露出身為文學家的心聲。第三首華語詩我就不多做分析。
  第四首的情詩,將自己內心的感覺,內心的痛苦,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透過詩的語言技巧慢慢
陳述。詩中寫的落葉是生命的象徵,落葉的飄落代表生命的凋零,清水的特色就是風大,藉由生活中的
情境把詩中的意象呈現出來,文字中與環境有密切關係。詩中寫自己就如落葉般,帶出每個人的人生就
像在茫茫大海中,非常渺小。
  第五首寫二二八的詩作裡,在紀念公園裡寫出上一代發生的事件,看出作者關心台灣這塊土地以及歷
史。像文傑雖然身體不便,卻能時時關心台灣這塊土地以及歷史,是值得敬佩之處,給予相當大的肯定
。他說「詩,就像從身體拉出感知的天線」,即使身體有所不便,但對周遭環境卻相當敏感,無論是對
生命或對土地,均令我對生活的土地有相當悸動之處。「藝術就是把你感動的情感,用你的方式去感動
別人。」見到社會上讓人感動的事物,我便透過我的語言、故事或是詩的情境去呈現,如此即藝術的價
值所在。

戴壁吟:我不會寫詩,但我會欣賞詩。同一群人談論藝術,可以談的是另外一種東西。可以是生活,也
可以是生命。在台灣的求學時代面臨的考試,都有一個正確解答。但是國外的教育卻沒有正確解答,答
案就在每個學生自己心中。我認為詩文學與藝術是完全相同的,無論是工具或是形式,藝術與詩的內涵
是一致的。我個人認為寫詩或撰寫文章,是在發揮自己的常識與知識,表達我們所知道的事情,描述過
往的事情。身為藝術工作者在進行創作時,昨日、今日,面對明日以後的事情,在社會運動,進行社會
改革的時候,一般人會將眼光擺在過去,因為過去有共同的經驗,足以觀看整體的局勢。創作裡到底要
表達什麼樣的意涵?文傑的詩作裡提及鉛筆、樹木,雖然看不到實際的鉛筆與樹木,卻能明確地感受到
鉛筆與樹木的存在,我個人認為能讓我有這種感受,在詩的創作中實屬重要。詩的寫作不在於記載客觀
的存在,主要在於主觀的「我」,但卻不是在於他人能不能接受或是好是壞,所以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
,好的創作是「錯誤」,是一種「絕對錯誤」,因為不是我們親身經歷後的經驗,所以看到很好的東西
,並不能以過去的經驗加以評斷。以我學繪畫為例,客觀的素材成為我繪製的基礎,能觸動我們對於生
活的感知體驗。就我的觀點而言,參加比賽而獲獎的作品不算真的厲害,真正厲害的是擔任比賽的評審
。詩最重視的是個人的感受如何,能夠生活化,即使是歐巴桑、歐里桑也有屬於自己的詩,而且他們對
生活對象的直接體驗更為強烈。我以我自己參與的繪畫角度來看詩與文學,並且深入去思考,到底是體
制改革還是改革體制?要在既有體制下去改革還是改革成新的體制,能夠加以釐清的話,運用國語或是
台語去創作或是其他語言,只不過是一種表達的方式,但不能切割的是,你的母語,你的成長語言,與
你的感受、文化背景相同。所以運用自己的母語是最能夠直接表達的,但是台灣的母語有斷層。西班牙
的巴塞隆納曾禁止母語,北愛爾蘭也有語言的社會運動。我的朋友與我到巴塞隆納時均不會說他們的母
語,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巴塞隆納從小學到大學所用的教科書都是他們的母語。反觀我們台灣,對於母
語的態度要如何去改變?文學論述有很多內容與細節,但有很多東西卻是我們未曾思考清楚的。我會講
台語,但卻看不懂台語文,不會寫台語文,這真是令人感到慚愧!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當孫子與阿公
說的是不同的語文,真是令人感到驚訝,有如文化災難般。若僅由細節去轉變,卻未能從大方向去改變
,改變的差異並不大。我個人對台語文的看法,若將漢字當作音,則視漢字為外來語。而台語文將漢字
當作義,所以台語和漢字本一家。現代化是種主張,是個概念,不是對象。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有對當
時的記錄,成就了我們的文化。講故事的人說過往的事,用的都是前人的標準,而現代化在於感受現有
的事物。在文傑的詩作裡,看到較多描述他既有的生活體驗,反而同質性較強,所以有自我想法。

蔡榮勇:我補充前位畫家的看法。語言的主體有很多種,我們複製既有的框架,因為我們無法製造生命
,生命在於自己去思考。意象有畫面,所以外國人用這種方式教導他們的孩子。我們的教學卻是教孩子
去抄襲。語言跟文學是一樣的,教導文章的意義,卻無法讓他感受到生命真正的意義是什麼?這已透露
出我們教育出了問題。而文傑的詩裡透露出他的赤子之心,自己去看,自己去練習屬於我自己的位置,
我有的是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我以前教過一門兒童詩課程,為了教育兒童成為一個詩人,教導孩子
學會觀察與認識自己。身為教師或家長,應深入思考自己是怎麼樣的人?自己的角色與位置。現有的教
育欠缺語言教育,而我們也欠缺屬於自己的思想。我們只學會去接受,缺乏質疑。權力造就了成功。

蔡秀菊:大家都提到文傑的詩裡,以運用台語文書寫的方式來看,用了很多意象,掌握的還不錯。但我
覺得可惜的是,在第一首詩裡,對於一個人的描寫還是過於制式化,把吳晟當作老師尊敬,當學生的對
老師的任何作為卻毫無疑義,全盤接受他的觀點,這一點在創作的過程裡是相當危險的。所以在下筆之
前,應該多思考,對自己有更嚴肅的要求,不應落入如出一轍的寫作方式,形成一點也不夠特殊的作品
。第二首詩裡看得到意象色彩對比的運用,但可惜最後一段與前面的連結性,我以讀者的角度來看,無
法掌握二者之間的對比。對照老人,老人是寂寞的,但是作者到底要表達什麼呢?是冷淡嗎?還是與政
權做對比?對比的強烈與否,在於讓讀者看出其中的對比性。第三首感情詩裡,我讀來馬上就聯想到歌
德的〈馬倫巴悲歌〉,七十四歲的歌德為追求十九歲的少女因破滅而撰寫的情詩。人生未能達到的境地
,在詩裡才能描寫到最美的境界。人生中的不完美就是真正的美,即在於此。第四首寫二二八的詩作,
描寫這類題材的人非常多,除非你很有特殊性,能深得人心,令讀者產生悸動的心情,才算真正成功。
以詩人的身分作前提,若未能確認自己的身分,不確定自己的身分為何,未能把握前提如何談後面的細
節?我個人認為,這首詩後面部分,有些疑問須提出來。「邊仔的老欉樹╱內心惦靜╱親像當年」,對
了解這段歷史的人而言,我會覺得這個「惦靜」有些奇怪。是因為台灣人奴性使然,在面對歷史能夠內
心平靜,甘願接受這樣的命運?若是表達甘願接受這樣的命運,則無法確切反映二二八帶來的感受。這
裡所要表達的語意,應該是一種被壓迫,不得不含恨吞下的苦楚,如此書寫的話會更深刻。不過在以我
讀過台語創作的詩作來看,我覺得蔡文傑的詩意象更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