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洝年長我二十五歲,我和他卻有一段相當長的同學情誼,細數我們的交往,要從台灣文化學院談起。

1993年秋,由一群關心台灣文化自主的教授們發起,在台中市成立一所體制外的「台灣文化學院」,專授台灣語文、文學、歷史、文化、政治、社會等課程。放眼台灣,當年尚無任何一所大學成立以台灣為研究對象的專門學系,因此吸引不少社會人士報考,競爭相當激烈。

1994年春季,我考取台灣文化學院台灣語文組研究所,利用夜間或例假日上課,同班同學年齡層分佈廣,有高中職畢業生,也有在職社會青年,還有像我這種步入中年的教師,也有接近七十歲受過日本教育的前輩。有幾位同學令人印象深刻,譬如曾任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主任的陳凌、在高雄行醫的張復聚,還有太平洋戰爭期間曾擔任日本軍矚前往印尼工作的大哥,有人分別從台北、高雄搭夜車到台中上課,當晚再趕夜車回家,也有人乾脆在台中賃屋而居,賴洝就是這些特殊同學之一。

第一學期選修趙天儀老師的「台灣現代詩」和陳明台老師的「台灣現代文學」,才有機會接觸「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作品,並進一步認識賴和的小兒子賴洝。賴洝時年六十六歲,已從商場退休,對日治時期和當代台灣文學作家如數家珍,他既熱心又充滿活力,對我們這些戰後出生接受國民黨教育長大的晚輩,毫不厭煩地循循善誘,透過他的講述讓我瞭解台灣文學前輩種種事蹟。

賴和醫師一生致力於台灣新文學運動,不僅寫漢詩也寫新體詩和白話文小說,曾主編『台灣民報』文藝欄。賴洝說他父親在診所旁另闢一間閱報室,文人薈聚,小時候經常看到文學前輩在家中高談闊論。賴和一向樂善好施,遇到貧困患者就診,經常減免費用,或給予賒帳。賴洝說,台灣人習慣在農曆年前要向借款人催帳,避免被「欠過年」,他卻看到父親在農曆年前拿出一堆帳單丟進火炭爐中燒毀,他父親認為窮人家根本無力還錢,留著帳單毫無意義。

雖然賴和行醫收入比一般市井小民豐富,不過賴和的錢大部分投入文學活動和濟助貧困,五十歲操勞過世時並沒有留下太多遺產,那時賴洝剛就讀台中一中,無法高枕無憂地完成學業及成家立業。因為他從小對醫務耳濡目染,專校畢業後被介紹進入彰化縣衛生局工作,賴洝曾告訴我說,光靠衛生局小職員薪水根本不夠養家餬口,為了多賺外快,他常在私人醫院開刀房幫外科醫師拉鉤。賴洝反應靈敏,熟稔衛生醫療業務,於是被派去台北接受聯合國瘧疾防治工作講習。他最津津樂道那段受訓經歷,每天可以領到一元美金生活費可謂一筆額外的豐厚收入。公務員薪水畢竟微薄,賴洝於是轉入商界,從事進出口貿易,方能栽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尚有餘裕讓一位兒子出國留學。

台灣文化學院借用台中YMCA合作大樓教室,屬老舊商場,出入份子相當複雜,還好YMCA教室獨佔六樓一層,上課時並沒有太多干擾。因為大家都在同一樓層上課,即使選修不同,下課時間都會聚在一起閒話家常。賴洝幾乎每晚準時報到,不管文學、政治、語文、社會學他都選,所以我在學院經常看到他的身影。賴洝不開車,騎著一部50c.c.摩托車趴趴走,台灣文化學院任何活動,他甚少缺席。他的高中同學洪敏麟教授講授「台灣地名考察」,他也當起學生興致勃勃地參加洪教授的戶外教學。他對我們這些足以當其子女的同學更是有求必應,講解日文、策劃活動、介紹口訪對象、湊足開課人數等等,從不讓同學們失望。

1994年冬季,陳千武受邀在台灣文化學院教授初級日語,我徵得陳老師同意隨班旁聽。賴洝只比陳千武小六歲,又是台中一中校友,所以他們彼此都相當熟識,有此淵源,在陳千武和趙天儀推薦下,賴洝與我同時加入笠詩社和台灣省兒童文學協會。

1995820日前後,陳千武突然交給我一份日、韓、尼泊爾、菲律賓等詩人名單,要我和賴洝到桃園機場接機,我才知道824日~828日將於日月潭召開「95亞洲詩人會議台灣日月潭大會」。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接觸外國詩人,同時認識許多台灣詩人前輩如巫永福、詹冰、林亨泰、錦連、蕭翔文、李魁賢、莊柏林、岩上、李敏勇等。賴洝除了協助日韓詩人各項事務需求外,會後的交誼時間,他也竭盡所能介紹許多文壇前輩讓我認識。

認識賴洝之後,我們經常一起參加各種文學活動。1996823日~827日在日本群馬縣前橋市召開「第16屆世界詩人大會」,由陳千武組團,我也恭逢其盛。成員另有靜宜大學日文系主任邱若山、賴洝、趙天儀、王麗華、利玉芳、和我。賴洝並協助台灣詩人作品的日譯工作。

日本學者岡崎郁子澳洲籍的先生Daniels, Christian(唐立)曾經訪問陳千武,發表論文〈雲間的曙光―從『明台報』透視台灣籍日本兵的戰後台灣像〉,對終戰後在雅加達集中營的台灣同鄉所發起的「明台會」出版五期『明台報』有深入探討。閱讀該篇論文並從陳千武的訪談中,得知曾經擔任新加坡集中營「台灣同鄉會」第二任會長暨「明台會」會長的林益謙的重要性。林氏於1911年生於台北萬華,三歲隨雙親移住東京,1930年考入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法律學科,1932年國家高等試驗司法科及格,1933年東京帝國大學畢業。1933年國家高等試驗行政科及格,1934年回台赴任台灣總督府官員,1944年奉派至印尼擔任軍政管部財政部專賣局長兼財政部金融課長。因林氏為台灣人任職日本司政官的最高官階,戰後從日本方面請求到巨額資金作為「台灣同鄉會」營運的費用,使同鄉會裡的台灣兵生活很富裕。他為建設新台灣的努力相當堅持,當日本軍方詢問他要選擇日本或返回台灣時,他毫不猶豫下定決心回台做一個台灣人,還立刻將日本名字林益夫(哈耶希‧馬斯奧)恢復本名林益謙。賴洝熱心地幫我找到林益謙住所,我才能順利訪問到林益謙本人及他的妻弟「台日交流促進會」重要幹部黃天橫。

我在「95亞洲詩人會議台灣日月潭大會」結識日本詩人宮內泰彥,後來成為至交,宮內先生數度來台旅遊,賴洝都樂意撥空陪我們拜訪台灣詩人並協助翻譯。有一次宮內來台,表明希望能安排拜訪台灣著名短歌、俳句詩人黃靈芝,我也是透過賴洝聯絡,才能帶宮內前往台北陽明山黃靈芝府上拜會。記得在台灣文化學院就讀期間,旅日台灣文學研究學者張良澤應邀授課,吸引不少同學選修,賴洝和我當然不落人後。張良澤安排一批日本大學生來台觀摩,賴洝和我都提供寄宿接待,賴洝還特別在他家舉辦歡迎會,外子親自下廚炒一大鍋米粉,接待會之後,賴洝逢人就誇讚我家先生炒米粉的好手藝。

陳千武和日本千葉縣詩人保坂登志子的合作交誼頗深,曾經對譯日台兒童詩,出版『海流』三集。保坂女士譯介很多台灣兒童詩及成人詩作刊載於『こだま』、『青地球』,她翻譯陳千武的『獵女犯』『ビンロ─大王物語』(《檳榔大王遷徙記》)、『台灣平埔族傳說』在日本出版。199745日~47日,陳千武和夫人許玉蘭及趙天儀、賴洝,還有我帶著讀國小三年級的小女兒王松玉一起前往日本參加『こだま』兒童詩誌發行十週年紀念會。賴洝擔心松玉參加這種成人正式活動會感到無聊,還特別拜託會講中文的接待人員幫忙照料。

賴洝和我一起參加1998630日~78日由日本岩手縣北上市「現代詩歌文學館」主辦之第二屆東亞詩書展,團長陳千武。因為賴洝轉行經商,貿易對象幾乎是日本客戶,往來日本頻繁,因此熟知日本風土人情,和他一起旅行的確增長不少見聞。同年千葉縣詩人山口惣司來台中拜訪陳千武,希望陳千武推薦一位台灣女詩人加入他主持的「吠」詩社,投稿同仁詩誌『吠Bou』。陳千武介紹我加入該社,第4期、第5期由他幫忙翻譯〈女體書寫〉、〈友情〉詩作發表,後來央託賴洝代為翻譯。賴洝為了激勵自己的翻譯動力,於2004年向「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藝會)申請「蔡秀菊詩集《蛹變詩集》、《黃金印象》、《司馬庫斯部落詩抄》、《春天的e-mail》中文詩日文選譯八十首」計畫獲得補助,如果沒有他的熱心協助,我也無法和日本詩人有更進一步的文學交流。

2000115日~117日,在台中市立文化中心主辦「第三屆東亞詩書展」,當年8月陳千武亦指導鄭順娘文教公益基金會的傳統漢詩班和綠川新詩話會會員,在台中市文英館展出「綠川書詩畫展」,並於831日出版《綠川書詩畫會作品集》。200371日~76日,由台中市文化局主辦「第六屆東亞詩書展」, 2006530日~61日,由台中市立文化局主辦、台灣現代詩人協會承辦「第九屆東亞詩書展」。這幾次活動均出版華、日、韓文詩作專輯,賴洝協助部分日譯工作。

2001年我申請到國藝會寫作計畫,翌年完成《司馬庫斯部落詩抄》詩集。詩作由賴洝日譯逐期發表於『吠Bou』詩刊。2004514日至16日,由「吠」詩社社長山口惣司負責策劃的「第三回東亞文化交流會」,於千葉縣東庄町召開,陳千武夫婦、賴洝、司馬庫斯部落頭目Icyeh Sulung、長老Yuraw Icang和我出席,山口社長特別安排一場「泰雅族司馬庫斯部落」介紹,由賴洝擔任翻譯,獲得日本詩人熱烈迴響。大會結束後賴洝帶著IcyehYuraw和我到東京旅遊兩天,留下許多美好回憶。

在各界人士努力推動之下,台灣各大學院校終於成立以台灣為研究中心的系所學院,台灣文化學院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功成身退。住在台中市少數幾位資深學生還想繼續修課,校方於是邀請謝里法老師開授油畫課程,第一學期在合作大樓YMCA教室上課,後來改到北新國中附近袁國浩老師的畫室,賴洝、賴惠美和我是基本學生,其後陸續加入的同學有陳怡伶、陳麗妃、顏子晏、顏子芸(陳麗妃之一子一女)、邱麗芬、張保楠、張麗雪,謝里法負責講評我們的畫作。袁老師的畫室在舊公寓五樓,每次上課時,賴洝帶著笨重畫具氣喘吁吁地爬樓梯,大家都很不放心他獨自從南屯區大業國中附近騎機車到北屯區北新國中,還要爬五個樓層,他卻甘之如飴,每週準時報到。

賴洝交友廣闊,個性開朗隨和,是個關心家人的好丈夫、好父親。賴太太心臟不好,賴洝相當注意她的用藥和生活起居。他與一子一女分住大樓同一樓層,彼此能就近互相照應,賴洝和子女的互動,慈父之情自然流露。賴洝也勤於閱讀,他身體健朗時,我時常到他家走動,看見他家餐桌、客廳茶几、書房到處堆滿書籍,他每天必定收看NHK新聞報導,隨時關心國際消息。他常說父親賴和在世時,關心台灣文學及文化運動,雖然父親在他年少之時過世,為了生計不得不從商,身為賴和之子,必須繼承父親遺志,為台灣文化奉獻心力。

賴洝晚年雖有心臟病、糖尿病,他仍喜歡騎著機車到處跑。幾年前不幸車禍小腿骨折,因為患有糖尿病導致傷口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經過漫長時間才逐漸痊癒。從那次車禍之後,賴洝不再能騎機車,外出機會也相對減少。今年年初突然失去這位亦師亦友長者,感傷不已,謹以此文表達我對賴洝的敬意與懷念。

  (2012/03/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