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克的《期待》分四輯,包含一百零五首詩作。其題材雖來自生活現實,文字也不複雜,然其詩意哲思並不單薄,譬如輯二的〈燈火〉「春夜的山下也都睡著唯城裡燈火像蠶蠕動向外緣探手探腳╱╱幾時一塊爬向另一片桑葉?」(陳2012129)此詩有點俳句的味道。時在春夜,從山上眺望山下的城市夜色,在空氣中閃爍的燈火,一盞盞像蠕動的蠶,正要往外移動。這是個比喻,但最後一句問句,可以純粹是童心的想像,想像那些蠶——燈火真的正在往外蠕動前行。但也可已是跨越時空的現實呈現,像新市鎮的開發,原本山下除了城市之外都是睡著的,何時那群蠶竟已爬向另一片被開墾的桑葉。後者,既有新城市不斷出現的驚訝,也有滄海桑田之嘆。此外,在《期待》中,雖有許多作品是以「批評」或反映現實為主題,但陳明克的文字技巧顯然比以往更加成熟,尤其在借用夢與現實、回憶與當下交錯的方式,確然使其詩意有更深層且豐富的呈現。在此無法一一詳述,僅舉例分析說明,或可稍窺陳明克詩藝之一斑。

以輯一與詩集同名詩〈期待〉為例,此詩分四段,共25行。「我疾走心中模糊地期待蕨像一根根羽毛在步道邊它們期待我帶起的風?我的期待也像風不知道在哪裡」首段把「普遍的期待」點出來,從詩人自己的「模糊期待」到路邊「蕨」的期待,蕨可以是沉默大眾的隱喻,他們期待著可以解決他們問題的風降臨,風在這裡就喻指了可以解決疑慮的「某人」或某種作為。問題就在於詩人自身也在找尋不知何時何處可能吹來的風。「大樹下草叢中一群潔白的菇是我昨天經過遇見才剛冒出還沒撐開的小傘它們也等待風來?」作者在第二段開了另一個話題:「菇」,不同於蕨的另一個社會族群或年齡層,它們的共同特徵就是「潔白」、「天真」。他們是新生代,或是剛踏進社會的年輕人。他們充滿希望地等待風來,以便乘風起飛,施展抱負理想。「有人驚叫指著另一殘留的樹頭一簇簇散亂的長紙條戴著枯黑的小帽是昨天潔白的小傘?我一邊說不是一邊想起,是」第三段以「驚叫」戲劇性地打破前面那些惶惶惑惑或者充滿期待的氣氛,並帶出另一個更真實的場景:樹頭上另一群枯黑散亂的長紙條。長紙條可以是一些祈願的字條,從潔白的盼望等到枯黑失望;也可以是等不到即時雨而枯乾的蕨或菇。詩人自問那是不是昨日天真等待的菇?好像不是,其實就是。「它們等待的風來得如此迅速殘酷我輕輕走過羽毛般的腎蕨不敢帶起一絲風」(陳2012110-11)風到底是什麼?答案終於在末段揭曉:不是風不來,只是吹過的不是適合傳播花粉、適合生長的春風,而是不符所需的狂暴旋風。詩人有感於此,不敢張揚奔馳,以免擾亂傷害了路旁羽毛般柔弱的腎蕨。

    詩人細膩的觀察之後,並未疾言指摘那「迅速殘酷的風」,而是很冷靜地以同理心看不同階層族群的等待心情。對於風,除了以類似「驚叫」的一句「如此迅速殘酷」帶過,陳明克並未針對那種不知民間疾苦而且傲慢的行事風格作風多作著墨。這首詩的結構很完整,起承轉合中規中矩,文字也因異於普遍常見的直言直語,卻仍讓人有類似「朱門酒肉臭,野有餓死殍」的聯想,而保留了更多的藝術性。

    另一例是輯四的〈散光〉。此詩分六段,長五十行。散光也稱亂視,是指眼睛屈光的異常狀況,由於患者的眼角膜在某一角度的弧度較彎,而另一角度卻較扁平,以至光線不能準確地聚焦在視網膜上。因此,陳明克以此作為詩的標題,已預示了內容對象的病徵。

 

我的眼睛散光越來越嚴重

      前幾天的作業員

      和今天的交錯重疊?

      在走廊上喧嘩

      安從董事長室出來

      微笑地向我招手

      我不知道那是哪一個安

 

      驟雨後溪水暴漲

      安寬闊的肩膀背著幼童

      水花在他的膝蓋激射縱跳

      他是守護者

     

      踏上岸邊時

      低年級生吱吱喳喳圍著他

      他向我揮手又涉水過來

      拉住我微微顫抖的手

      巨石般破開湍流

      我看到他鼻頭新冒的青春痘

      汗水從那裏流下

      我決心借他我的作業

 

      安白淨的圓臉上高雅地笑著

      又嫩又滑的手拉我過去

      作業員溫馴地點頭

      低聲笑著走向工廠

      我不安地說製程,毒氣洩漏

      安噘起嘴揮手打斷我

      「已抓出誰造謠

      給領班加薪、不能停工檢修」

      我看到三個安

      它們之間是一片搖晃的迷茫

 

      只剩幾簇白髮的安彎著腰

      恭敬地為官員帶路

      穿過紛紛讓開的商人

      他肥胖的身軀吃力爬上舞台

      推著閃亮的眼鏡,說:「這次選舉」

      底下的人不時高舉雙手鼓掌

     

      安怎會變成這樣?

      我慌張地揉著眼睛想靠近安

      這三個安互相吞食

      身體邊緣溶進溶出

      我伸手進入慘白的迷茫

      我的手突然分裂  要拉誰?

      「拉誰最有利?」有人冷冷問我

      我顫抖著想拉出少年的安

      三個安時隱時現呻吟吼叫

      掙扎著要從肉團中站出來

      迷茫的霧氣滲出血

      在走廊化成激流  盤旋縱跳

      衝向吶喊、呼救的作業員

      少年的安無力地看著我

      我分裂的手劇烈地搖晃顫抖          (陳2012174-76

 

此詩以敘述的方式,在過去與現在、記憶與現實之間交錯著作者與安的關係。巧妙地以「散光」將安的勇敢特質和與現實利益的妥協呈現在價值的光譜中擺盪。首段從「我的眼睛散光」開始,很合邏輯地看不清那個地向他微笑招手的安;前幾天(指過去)的作業員和今天的交錯重疊。作業員則點明了安的身分。二、三段記述勇敢少年時代的安,其不顧自身危險奮勇救人的行為,令作者感動得願意把筆記本借給他;他是作者年少時心目中的勇敢英雄,救了別人也救了作者。第四段回到當下,安外貌白淨高雅,手又嫩又滑,依然友善地拉著作者的手,微笑地招呼,只是對於作者提出的「製程」與「毒氣洩漏」問題,不但未正面回答,反而以「有人造謠」收尾。在這段中,作者在一片搖晃的迷茫中看到了價值錯亂的安。接下來在第五段,簡單描繪了安在官商場中的依附景況,完全不同於以往那個勇敢正義的形象。作者在末段想從三個互相矛盾的形象中拉出少年的安,然而,陳明克在這裡表現的是一種無力感困惑:「拉誰最有利?」有人冷冷地說,「冷冷地」可以是旁觀者的價值判斷:「看清利益現實吧!」作者把結尾與第三段的場景重新連結,只是主客已經易位:作者同樣伸出搖晃顫抖的手,想救出「少年的安」。然而,安卻無力地看著作者。此詩帶有魔幻寫實的色彩,雖然最後並未形成「現實」與「想像」的重疊,然而,就對現實的批評而言,陳明克這類作品也夠讓人驚艷了。

                                                 (2013/02/26)

 

 

引用書目

 

陳明克(2012),《期待》。新北市: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