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表不難發現這是一本反映台灣都會區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精神面向的詩集:夫妻均能充分掌握生活節奏、理性卻又難抑內心騷動、不太激情但非疏離的社會批判。《詩人談詩――當代美國詩論》(Contemporary American Poetry),係由霍華德奈莫洛夫(Howard Nemerov)策劃邀請十九位代表性的美國詩人,就邀請人提出的幾個問題發表個人意見,於1969年透過「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廣播集結成書。結果發現詩人講的主題「來自最廣泛的經驗範圍:宗教、太空、電視、語文」「這本書卻成為二十世紀中期無價的美國小風景」(陳祖文1975)。相信《給Masae的十四行》日後也會成為反映二十一世紀初期的台灣小風景。

或許由於出自抒情詠歎情緒,作者常不自覺地發出「哦,Masae,我的Masae」「哦,我親愛的Masae」「噢,Masae,妳已是我的全部」「哦,Masae,我親愛的Masae」「噢,Masae妳已是我生命的全部」「哦,Masae,我親愛的Masae」「啊,我的Masae」「啊啊,我親愛的Masae……,高達20首都使用到這類詠歎句,有三首一連出現兩次(第25,29,43首)。我認為作者下筆時應該不會留意這種慣性表現,但是當集結成詩集後,由於出現頻繁,難免令人產生情緒氾濫的印象。這種習性讓我聯想到畫家也有個人的喜好色困擾,我的繪畫老師袁國浩先生認為解決對顏色偏好的辦法,就是從顏料盒內抽走自己的喜好色。此觀念亦可移植到詩創作,詩人在構思作品時應提防一再出現的慣用句。

我認為《給Masae的十四行》是一種冒險嘗試,難免讓挑剔的讀者或評論家拿來與世界著名詩人――奧地利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給奧菲斯的十四行詩》(Sonette an Orpheus、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Cien sonetos de amor作評比,同樣都是以摯愛的女人為謳歌對象,Masae的氣質也就無可避免地要與兩位女人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Lou Andreas-Salomé、馬提爾德烏魯齊雅(Matilide Urrutia)作比較。Masae在丈夫眼中,是完美的情人、妻子、孩子的母親、專業藥師、鋼琴老師……,作者在〈Masae是誰?〉一文詳列七大項優點(江2012167),我認為Masae最大的幸福,應該是擁有一位詩情洋溢的丈夫相伴,而且Masae的才情也不遑多讓,《給Masae的十四行》是最珍貴的愛的信物。至於詩的比較,還是留給立論不同、見解各異的評論家動腦筋吧!

結束本篇討論之前,我要特別提出為何作者在〈Masae是誰?〉的最後一項標示「大腦清醒的台灣人」(江2012167)。陳明台教授認為戰後台灣面臨語言更換造成遲緩的時間構造,無法像日本詩人在戰後立刻提出對戰爭的反省,或像韓國的戰後詩能及時反省殖民的種種問題,以致於當下全球高唱和平,「戰後」這個名詞漸漸在風化時,台灣猶困在身分認同、國家定位混淆不清的泥淖中無法自拔。我認為台灣缺乏思想啟蒙運動是其主因,十八世紀俄國的西化、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法國大革命(1789-1799)、日本現代化的思想啟蒙者福澤諭吉(1835-1901)、政治運動啟蒙者坂本龍馬(1836-1867)以及現代民主國家的立國精神,所有與自由、平等、人權有關的思想都可溯源自十八世紀歐洲的啟蒙時代。江自得為何在《給Masae的十四行》中,特別註明妻子是位大腦清醒的台灣人,應該是作者與妻子的明志之言!

但願台灣詩人或評論者,能意識到思想啟蒙的重要性,真摯地回歸創作原點。

 (2013/02/16)

 

引用書目

華德奈莫洛夫(Howard Nemerov)編,陳祖文譯。1975。《詩人談詩――當代美國詩論》(Contemporary American Poetry)。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

江自得。2005。《給NK的十行詩》。高雄:春暉出版社。

江自得。2012。《給Masae的十四行》。高雄:春暉出版社。

陳明台。2012。〈四季』派及其詩人丸山薰、立原道造〉,《台灣現代詩》第

32期。台中:台灣現代詩人協會。102-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