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小孩Niño Mexicano

 

我在我不在的地方,

在銀色的阿納瓦克上,

它的光照下好像沒有其他人

我用自己的手幫一個小孩梳頭。

 

在我的雙膝中好像

他是弓上掉落的箭,

我把他像箭一樣削尖

邊哼歌邊把他搖來晃去。

 

又舊又年幼的光底下

我總覺得他像被找到的東西,

我又是改變他又是把他翻來翻去

一邊哼著歌謠給他聽。

 

那雙有著不朽生命

黑藍色的眼睛看著我,

如同在不朽的習俗裡,

我梳他的頭於手中。

 

卷葉松的樹脂

從他的頸項到手臂,

作為沒有弓的箭

既是輕亦是重……

 

我有節奏地餵養他,

他以某種香脂滋養我

那香脂來自馬雅

那個掠奪我的地方。

 

我玩著他的頭髮

打開來又折回它們

他的髮絲中我找回

失散的馬雅人。

 

兩年前我留下

我的墨西哥小孩;

但醒著或睡著

我用自己的手梳他的頭。

 

這是一種母性

我的裙兜不覺厭煩

這是我的陶醉

從偉大的死亡擺脫!

 

銀色阿納瓦克寫詩的密絲特拉,剪裁了高原的風景,一針一線地拼湊出美麗的布,裝點她的詩集與人生

 

    兩年前第一次讀這首詩,把它看得悲傷了多現在重讀再譯,又有另一種感受,一部分來自對拉美歷史的陌生,一部分是這位拉丁美洲詩人,總將逝去的摯愛親人寫入詩中。然而,這首詩是比較不一樣的,它雖然也透露某種哀愁,但多描述了些異地的「風景」;由於參與墨西哥政府的教育項目,密絲特拉(Gabriela Mistral, 1889-1957)曾在當地待過兩年時間(1922-1924),那會兒,她蒐集了令人嚮往的墨國郊外景色,並和那裡的人們建立了深厚友誼。詩裡我在我不在的地方在銀色的阿納瓦克上它的光照下好像沒有其他人我用自己的手幫一個小孩梳頭的「阿納瓦克」(el Anáhuac為古代阿茲特克語的「水中間的陸地」,即指墨西哥中部的高原墨西哥城就座落於這平均海拔兩千公尺,盡是美麗山谷的阿納瓦克。其實,密絲特拉到達墨西哥城的頭一天,許多小朋友都跟著禮賓人員,一起在「查普特佩公園」(el parque Chapultepec歡迎她,如今這裡是拉丁美洲最大的都市公園,佔幅 686 公頃,除了湖泊、森林,還有獨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物這些必然是詩人的養分,因而得以創作許多動人光潤的詩句,這些文字獻給「親愛的小孩」,和那「噤不出聲」的銀色高原。用「銀色的光澤」(Plateado)形容阿納瓦克,是密絲特拉的「聯想」,在這個地方生活,某一種程度上,遠離了世上塵囂;這塊大地雖然披覆著傷感的戰袍,但仍遮蔽不了「她」原本讓人歎為觀止的文明與景觀。

 

密絲特拉為死去的小孩祝禱,希望他們得安眠,與他遠古的家族重逢團聚。

 

    這首詩提到的「卷葉松」(pino-ocote),是一種源自墨西哥的松樹,其樹脂可以作為松焦油和松節油,能夠應用於作畫、製蠟、化妝品材料、工業用溶劑等卷葉松的樹脂從他的頸項到手臂作為沒有弓的箭既是輕亦是重」就讓我們察覺這種樹脂也是塑像的材料;墨西哥自古以來就有傳統,為甫過世的小孩造樹脂蠟像,娃娃塑像的文化更曾於十九世紀,成為「新西班牙」(Nueva España――西班牙殖民的墨西哥,受歡迎的繪畫主題之一。因此,「在我的雙膝中好像他是弓上掉落的箭我把他像箭一樣削尖邊哼歌邊把他搖來晃去//又舊又年幼的光底下我總覺得他像被找到的東西我又是改變他又是把他翻來翻去一邊哼著歌謠給他聽」,這兩段的可能詮釋是,密絲特拉讓這樣的娃娃」,坐在她的裙兜,為他梳頭髮、唱童謠給他聽;「那雙有著不朽生命黑藍色的眼睛看著我如同在不朽的習俗裡我梳他的頭於手中」,娃娃雖然是人工重塑的,但和逝去的小孩一樣,有著無辜、專注的神情,縱使如此,再逼真的人像更顯露死亡的事實。「卷葉松的樹脂從他的頸項到手臂作為沒有弓的箭既是輕亦是重……」,「箭」一旦沒有「弓」,便無法借助弓弦的彈力,推前移動;這樣狀態下的箭是「死」的,橫躺或收放於一塊地方,但作為箭,它永遠有「傷」的象徵。「我有節奏地餵養他他以某種香脂滋養我那香脂來自馬雅那個掠奪我的地方」,這一段密絲特拉談到娃娃」的「香脂bálsamo),這可能指涉原料的「樹脂」或是塗抹於上的「膏油」在她親切地哼歌、有節奏的搖擺下,也以某種方式「滋潤」了自己;事實上,「香脂」在西班牙文中亦有安慰、慰藉的意思。值得思考的是,為何提到「她被馬雅掠奪」,又在下一段說「他的髮絲中我找回失散的馬雅人」;我認為比較可能的含意,該是來自密絲特拉對於墨西哥歷史的感受,即是對輝煌的馬雅文明、繼承的阿茲特克文明、西班牙殖民時期,以及獨立後的墨西哥,這些不斷逝去卻新生的文化習俗。有著女秘書紀妍Palma Guillén)的陪伴,密絲特拉在墨西哥的停留期間,奔走於各個鄉鎮的大小學校,幫助墨國政府推動教育改革,這些日子她或許風聞許多故事,親眼見到當地的百姓生活,種種的可能,讓她憶起墨西哥或是拉丁美洲的過去,感嘆消失或是改變的「美麗」。

 

最終「死亡」仍是密絲特拉永恆的主題。

 

    密絲特拉的生命是從「被棄」開始的,父親於她幼年時拋棄家庭,她跟隨母親到另外一座小城居住。少年的密絲特拉與卡瓦哈(Romelio Ureta Carvajal相識相戀,但男方因生意變故自殺身歿,某種程度上「遺棄」了她。此外,與密絲特拉情同母子的男孩 Yin Yin,也在十八歲青春正茂時自殺,「背棄」了她遺棄背棄,如同「一體兩面」;〈墨西哥小孩〉是密絲特拉情人死去後的寫作,當她早在幼年就因家庭變化,開始以詩詞創作抒發痛楚,情人的遺棄又讓她更感到生命的悲苦,她的詩作因此更多了「傷痕累累」的悵然之情;她「拋棄」了天真爛漫,踏上了越往前越累積苦澀回憶的路上;這首詩雖作於密絲特拉的青年時期,又儘管沒有「為人母」的真實體驗,但早熟的詩人已有滿溢,稍不注意就傾倒出的「母性」;詩文最末兩段「兩年前我留下我的墨西哥小孩但醒著或睡著我用自己的手梳他的頭//這是一種母性我的裙兜不覺厭煩這是我的陶醉從偉大的死亡擺脫」,透露了密絲特拉對「亡者」的思念、對「孩童」的不捨,以及對於「愉快童年」的嚮往。「死亡」是密絲特拉的詩題,因著她的思緒牽動,〈墨西哥小孩〉為具有獨特「亡靈節」〈Día de los muertos的墨西哥(傳統上,人們在十月三十一日到十一月二日慶祝),添上了些鬱鬱詩情,且拖出慶典底層「既是輕亦是重」的旨意:莊重的生命不會消逝,只是轉化、遷徙,為了下一次新生。

參考書目與網頁

1979: Selected Poems of Gabriela Mistral A Bilingual Edition. TRANS. And Ed. by Doris

    Dana

http://ar.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101100815AAAMXSB

http://dcc.ndhu.edu.tw/chenli../latin.htm#Mistral

http://diario.latercera.com/2011/12/10/01/contenido/cultura-entretencion/30-93470-9-cartas-muestran-la-profunda-relacion-entre-palma-guillen--y-gabriela-mistr al.s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Gabriela_Mistral

http://es.wikipedia.org/wiki/Gabriela_Mistral

http://es.wikipedia.org/wiki/Valle_de_M%C3%A9xico

http://imagenagropecuaria.com/2011/extraccion_de_resina_de_pino_de_ocote_opcion_de_ingreso_en_sierra_sur_oaxaquena/

http://es.wikipedia.org/wiki/Pinus_teocote

http://puroshuesos.blogspot.tw/2015/10/retratos-de-ninos-muertos-en-el-mexico.html

http://puroshuesos.blogspot.tw/2015/10/fotos-de-ninos-muertos-en-mexico-el.html?m=1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1945/mistral-bio.html

http://www.nytimes.com/2003/06/04/books/mother-of-the-nation-poet-and-lesbian-gabriela-mistral-of-chile-re-examined.html

http://www.modernismo98y14.com/curiosidades-mistral.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