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的極限—如何提升詩意象創作      岩 上

 

「如何提升詩意象創作」簡單說就是如何以意象來創作以提升詩的質素;換句話說:意象的創作是用來提升詩的表現技巧。也就是說:詩不能沒有意象,透過意象的經營是表現詩技巧的法門。如果是這樣,那麼只要我們能創造出好的意象就能寫出好的詩,是不是?

的確,意象是構成詩成敗的重要支柱,台灣不少詩人創作詩時盡全力在於意象的經營;二十世紀初期美英詩人也有一群詩人特別強調詩的意象,甚至走上意象主義。當然一種主義的產生有其時代背景,也有不可磨滅的功能

事實上,中國古典詩裡因有格律限制,講求文字精鍊,詩句中幾多由意象語構成。

那麼,意象(imagery)如何解說?

按照張錯所著《西洋文學術語手冊》對「意象」一語的詮釋如下:「凡是文字在閱讀中引起圖畫般的形象思維,都叫意象。」這樣的詮釋沒錯,但它是站在讀者閱讀的被動立場的解釋;更重要的是詩的創作者如何看待意象,才能策動形象思維。

依據心理學家的解釋,意象是指人們對過去的知覺經驗的事象,在心底留下的印象所喚起的再現。

中國古書籍最早提到「意象」兩字當推易經繫辭上傳: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這裡說到的「象」雖然指的是卦象,卻也是文字符號。因為無法盡言所以用符號來表現,而中國文字符號原本就從象形而來。

從詩人心裏對事象經驗的反應再現,以文字描繪用來表達言說不盡的心意,將外在具體形相的「象」和內在抽象的「意」結合融匯一體,以產生詩動人的效果,這個構成就是意象。對創作者來說是詩人內在要傳達的心象,對讀者來說,它是被詩人處理改造過的「象」,帶有傳達意的作用。所以意象是有形相描繪的符號文字的象和傳達的心意,兩者一實一虛的組合體。

因此,「意象」一詞的涵意,成為具文學性的詩所要表現的構成技術,也是解析詩天地,要進入的道路與橋樑。

意象既然具有形相的具體事象而且這個象是有意義的,就跟進詩的結構有關聯,也是探索詩中意象模式發展的脈絡;詩的創作為了展示他的意涵,也就必須精心經營他的意象。所以詩的讀者、批評者或創作者,要掌握詩的要眇都必須握緊這一條如高空表演的意象繩索,才能盪出詩演出的花樣。

講到意象不能不談到廿世紀初期英美詩人龐德(Ezra Pound 1885-1972)和他的意象派代表作品〈地鐵站內〉(”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1916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一般顯現,

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杜遠燮譯)

 

這首詩很多人譯過,意思差不多,杜氏的翻譯比原作較鬆弛口語化,然仍可掌握原意。

意象用於詩作是要把詩具象化,像繪畫一般呈現具體畫面或影像,但詩意本身的文意含有無法用具象牙塔表達的成分存在;具象無法完全替代抽象。像哲思與辯解、數理與時空的變化其本身抽象的思考性不可能完全具象;如繪畫性無法替代音樂性一樣,具象也無法替代全部的意義,所以意象雖然重要,可凸顯詩的凝鍊和晶瑩使詩藝更為出色,但意象不可能解決詩的全部技法包括形式和內容,因為意象並不等於詩。

意象派如太執着於理論的要求,基本上將缺乏社會現實性的豐富內容。龐德這首詩據說經過三次修正才定稿,原先寫30行,改為15行,定稿只剩二行。為提煉取得一小粒的鑽石需要千萬噸的煤炭,這些煤炭可以取暖多少生靈。30行的內容也許更能表現車站內熙熙攘攘人群的百態也說不定!

再說為意象而意象的創作觀大有人在,最後只塗抺象,而且成亂象無法了解詩意,這樣的作品也曾充塞台灣詩壇,不能不警惕。

龐德的〈地鐵站內〉這首詩由兩個類比的意象語和題目構成。這兩個意象原屬獨立不相干,因題目而結合了詩意。兩句無主從關係,意象各自獨立而語意影射有聯繫才結合成詩,這是中國古典詩裡最基本的技法。

法‧梵樂希(Paul Valery,1871-1945)在一次講演談〈純詩〉時說:走路,像散文一樣……跳舞完全是另一回事。跳舞是一套動作,本身就是目的。龐德這首兩句詩,中間就是跳躍的關係。龐德翻譯過中國詩經和李白的詩,他的意象詩顯然受過中國古典詩的影響。如詩經》〈國風第一篇「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前兩句和後兩句是類比,語意跳過而詩意牽連。龐德的兩句詩法不是這樣嗎?

今天討論主題是「如何提升詩意象創作」,最具體的作法是提出意象創作的技法,明確說明。但技法很多,例如最常用的擬人法、替代、暗喻、明喻,還有借喻、反襯、誇張、對稱等等。例說繁雜,又本題只是如何提升,而不是如何創作,所以筆者提供三項淺見作為參考。

一、向中國古典詩學習。中國古典詩在意象經營上的確有獨到之處,遺產也多且表現技法豐富,連不甚懂中文的洋人意象派重要詩人都心儀志趨,何況我們使用漢字書寫者。雖然我們現在使用白話文,但以意象的經營來說,求其意象的晶瑩洗鍊,現代詩人還得再向古人學習!

二、看電影。看好的電影對詩的寫作有幫助。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就是詩意象的表現方法,曾有人說電影的蒙太奇手法的靈感取自於唐詩。電影的影像跳脫剪接,對詩的意象轉移的方法最有幫助。

三、欣賞圖畫。如果有一些繪畫基礎更好,詩與畫在美學基礎上有其共通點。詩的繪畫性不一定能取代詩的意象,但意象的內涵有繪畫性的存在是必然的。只是繪畫性的解說眾說紛紜,總要切入繪畫本質與詩的共同點,才不會喧賓奪主,弄得一大堆圖象語的堆砌而無詩的意味。

 

唐‧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全詩無一句意象語用以描繪外界的事象和物象。沒有形象思維,而以直賦陳述的方式直抒胸臆,其慷慨悲昂卻呈現壯闊蒼茫之美。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這是大詩家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一詩的前段,也無一句意象語,誦讀之餘,卻感心動耳,廻腸蕩氣。

詩的意象固然重要,至少使用意象語會「看」起來更像詩,(因為形象是用看的,視覺的作用),但意象太多也造成閃爍繽紛而無法集中達意。

為了達成詩表達的藝術效果,意象的經營是重要的工程,可是達到極限也立即現出缺點,其利弊權衡,則存乎一心。

 

(本文2009111日現代詩研討會發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