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紹平簡介

 

台中清水人,生於1988年,畢業於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創作以古典詩詞及現代詩為主,約中學時期開始嘗試古典詩詞寫作,近年開始寫作現代詩,另與詩友、同學組成文青茶寫詩會,每週訂立一主題為詩。

 

詩觀

  從開始寫詩到現在,對於內容而言,一是為私,在個人情感上的宣洩;一是為公,對社會國家之感觸。是以大至國家政策、社會新聞,小至生活細物、吃喝拉撒,皆入於詩中。 對於形式而言,正道需有,但更喜追求趣味與創意。

 

作品賞析

 

(一)我們陌生的未來

 

未來仍然在你我手中構築

卻有著偌大的問號掛著權謀

與利益的旗幟

似乎歌頌著美好未來,此刻

官僚將未來切割

撒在國際的謊言中

一條濃霧瀰漫的前途

倦鳥銜走路標,餓犬食去指引

而走在路上的孩子們

只能無限地徘徊

在理念的幻想中夢囈

 

這走過的道路似乎與

歷史的因果重疊,丹青筆

卻未必都是在光輝中

留下墨水

我們走在看不見前方的路上

風景卻選擇了同樣的暴雨

衝擊不願流浪的遠方

或許烏雲的背後有豔陽

循著模糊的軌跡揮去

卻還有著一層層陌生的

白霧

 

賞析

 

從標題〈我們陌生的未來〉,採用複數的「我們」而非單數的「我」,意味著此詩探討的對象不是個人,而是同一世代共同面臨的課題,雖然由作者提出,但也有其客觀觀察的體認。通常只有年輕人才會經常把未來的抱負掛在嘴邊,從標題約可瞭解作者所屬年齡層,而作者對「未來」的想像卻以「陌生」形容,和一般人想像年輕世代對未來的期待如陽光燦爛、充滿理想與幻想剛好相反,內容可能充斥著焦慮、迷惑與無助感。因此詩雖未標明創作日期,但從最近台灣社會發生震驚國際的太陽花學運,318日至410日「反黑箱服貿」學生攻佔立法院國會議堂,和330日五十萬黑潮軍上凱道訴求「退回服貿」、「先立法再審查」、「召開國事會議」,此詩在某一程度上也反映出當代台灣年輕人對未來諸多不確定性的焦慮與憂心。

此詩分兩段,以線性發展鋪陳,隱喻不難理解:批判官僚體系的吹噓、欺瞞,年輕人的徬徨與迷惘。造成這種社會困境的源頭來自「偌大的問號掛著權謀╱與利益的旗幟╱似乎歌頌著美好未來,此刻╱官僚將未來切割╱撒在國際的謊言中」,但是官僚如何「切割未來」?為何謊言是撒向「國際」?彼此的的關連性比較難解。第二段倒數三行「而走在路上的孩子們╱只能無限地徘徊╱在理念的幻想中夢囈」陳述年輕世代對未來的茫然無助,從「一條濃霧瀰漫的前途」敘明現狀,「倦鳥銜走路標,餓犬食去指引」則為補充說明。但是從「撒在國際的謊言中」到因而形成「一條濃霧瀰漫的前途」,兩者之間的轉折,似乎少了一點橋樑讓讀者順利過渡到後半段的敘述。至於「倦鳥」、「餓犬」所指涉的對象,並不明確,從詩行中無法確認其身分與角色。

第二段「這走過的道路似乎與╱歷史的因果重疊」,意味著人從來不曾從歷史學到教訓,人類文明史發展過程中不斷重複錯誤,很明顯地呈現年輕人對外來的悲觀。第二行既已提出作者的結論「歷史的因果重疊」,是否有必要再重複一般讀者能理解的走過的歷史痕跡未必然都是輝煌「丹青筆╱卻未必都是在光輝中╱留下墨水」?請作者斟酌。

總而言之,一個社會若讓年輕世代對未來無法抱持期待,這個政府就該深切檢討,人民也要自我反省,為何手中的一票會選出一個失能的政府。「什麼樣的人民造就什麼樣的政府」,太陽花學運雖然光榮走出國會議場,監督無能政府的艱鉅任務才剛開始。此時此刻閱讀這首作品,感觸之餘,也期待作者將困境轉為挑戰,化徬徨為鬥志,自己的世代自己救。

 

(二)尋找陽光

 

陽光只是旅行的一個藉口

就如同候鳥遷移時

尋找溫暖與伙食

 

旅行的起點是受寒的心情

車子引擎讓時間快轉

卻沒有終點站,在前方

等待

 

登山可以抓住空氣的清新

跑海可以踩碎沙灘的鬱悶

旅途總有曲折的節奏

沒有終點

只想陷入刺眼的陽光裡

把受寒的心情

在血液裡緩緩解凍

 

☆賞析

 

作者選出提供賞析的作品,多屬陰鬱沈重的基調,是作者心境使然亦或反映當前社會現象,只有作者最清楚。

〈尋找陽光〉之旅並非一趟愉快之旅,詩分三段分別說出旅途的原因「旅行的起點是受寒的心情」、「車子引擎讓時間快轉」、「登山可以抓住空氣的清新」、「跑海可以踩碎沙灘的鬱悶」,作者都緊扣著受寒的心情和陽光之間的連結。但是,如果能更深入透析為何心情受寒,可能會引發讀者更深沈的思考而非僅止於表相的失落感的心情抒發。

 

(三)聽情歌

 

悲苦的歌詞逐漸殘破

傷心敲動著耳膜,問道

怎樣才能把情歌的

歌名記下

留在腦海,銬上

回憶的枷鎖

繼續在曖昧裡吟哦

 

節奏裡的音符飛散成霧

飄過思念的笑靨

染在那不曾正眼的眉間

只等著椎心的歌曲化作

 

旋律是否可以

匯集成碧海的浪

在雲霧間朝月亮奔去

哽咽的喉像在良辰時葬花

又哪顧得了美景,只怪

被芳姿迷住的瘋狂

 

☆賞析

 

表面上是聽情歌,情緒底層流露一段沒有交集的戀情之感傷。首段敘述聽情歌當下與回憶一段感情的連結,作者敘述這段感情非常曖昧」,是失戀?單戀?不得而知。因為延續至第二段「染在那不曾正眼的眉間」,有可能單方愛慕沒獲得回應,但也可能和對方分手後的絕情。末段總結了前兩段的鋪陳,只怪自己「被芳姿迷住的瘋狂」的無知迷戀。

作者適切地呈現了情傷感懷,如果能將這種情緒轉化成非一般生活性的情感表現,說不定更能跳脫日常性而予人驚奇的感受。

                                     (2014/04/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