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2012年1月20日晚上6:30~10:00
二、地點:《台灣現代詩》編輯部
三、出席人員:賴欣、陳明克、陳明台、蔡秀菊
四、主持:蔡秀菊
五、記錄:許家馨
六、內文:
蔡秀菊:《台灣現代詩》發行迄今已逾七年,我們認為有必要告訴作者與讀者們目前《台灣現代詩》的走向,所以特別邀請委員們一同討論2011年的年度詩選,讓作者和讀者們瞭解詩創作更多更廣的方向及可行性,以提昇現代詩水準與品質。這次協會特別向外徵求推薦作品名單,經過剛才一個多小時討論,最後決定以林豐明〈遲開的花〉、陳明克〈鐵牛車〉、陳銘堯〈雪〉作為討論對象,因為這三首風格不同卻有一定水準。礙於時間有限,無法一一討論其他詩質不錯的作品,希望藉由此次討論會的經驗,激盪出更精進多元、相互切磋觀摩方式。
(一)遲開的花 林豐明
虛擬的風意外吹過
印象中了無生趣的沙漠
以石油灌溉的土地
居然生長了
茉莉花
雖然遲了幾十年
雖然花期還無法估計
雖然不知即使存活
會結成什麼樣的果
像此地曾經綻放的野百合
還是一樣芬芳
意外之風會繼續吹送吧
讓種子飄洋過海落地生根
半個地球外
努力耕耘多年
只種出腥味血花的人
不死心地期盼著
──《台灣現代詩》第26期,2011.6.25,頁16。
蔡秀菊:林豐明的詩風格一致,多表現於政治上的客觀認知。此詩從發生在中東國家「茉莉花革命」切入,再回顧台灣過去也曾發生過的「野百合運動」,最後期盼在中國也能開出「公平、正義」的花。詩中特別強調「意外之風」,表現出儘管人民生活在威權統治下,內心都渴望爭取自由民主,何時會發生革命是無法預期的,但人民依舊不死心地期盼著。這首詩十分符合《台灣現代詩》要發展的方向,也就是具有現實性與批判性。
賴 欣:詩是為了表現作者的想法,這首詩寫出作者希望中國有朝一日也能民主化。台灣面對著中國威脅,所以此詩也與台灣產生密切關連。這也是現代詩的特色,「現代」一詞即是強調內容是發生在「現在」、與周遭生活息息相關。
陳明台:有一點可以提出討論,就是最後一行「不死心地期盼著」,是否只限於中國呢?如果只限於中國,則此詩的共通性可能無法引起普遍共鳴。我認為除了台灣與中國這個現實性外,是否能擴展到此基點以外的共通性。我覺得此詩表現出兩個重點:第一,作者從一個偶發的事件作思考,描寫世上超越地域、物極必反的普遍性。第二,以茉莉花、百合花象徵「遲開的花」的世界,作者的思考具有其獨特性,普遍性的革命題材以平實的寫法,反而能十分清楚表達現實性與目的性。
陳明克:這首詩在表達希望自由民主的茉莉花能夠到處開放,獨裁威權能夠結束下台。「意外之風」一詞表現出一種哀傷、無奈的感受,不知何時那遲開的花才會開。
蔡秀菊:爭取自由、民主、公平、正義,這是普世價值,不論是否遲來,始終不放棄。《台灣現代詩》就是要從自身開始,落實普世價值。
陳明台:這首詩表達的普世價值就是建立在詩必備的「共通性」上。「意外之風」在此反而具有正面意義,因為意外而引起的連環性,超越了悲情。在詩裡,「意外」也表現出作者特殊的思考方式。
陳明克:或許喜悅多於悲傷,但深層中還是有些許悲傷無奈,兩種情緒都包含在這首詩裡。
陳明台:這正是閱讀的可能性,可以從多種角度去詮釋。
賴欣:這首詩凸顯了《台灣現代詩》強調的重點,一是台灣,一是現代。以台灣作為主體觀看世界的趨勢,可寫國外發生的事,但最後還是要回到台灣本身。
陳明台:「發現之詩就是審查之詩」,發現焦點去審查,才有現實的意味和共通性的立足點。詩中運用的意象,其中的隱喻性和如何連結,將造就一首詩的深度,也是詩成功與否的關鍵。
蔡秀菊:除了方才提到的現實性,詩的本質也是很重要的,也就是意象的運用和文字所要表達的隱喻。雖然《台灣現代詩》強調平實、樸素,但也不贊同如同白開水般的詩。
(二)鐵牛車 陳明克
載我們到蚵田的鐵牛車
面向奔馳無礙的風
好像陷入沉思
夕陽碎裂
染紅海天交會處
朦朧中有一根根
數不清的細小的煙囪
小孩子認真地撿拾
依嚮導說的 成熟的蚵
疑惑地問
「海水真的會回來
餵養牠們?」
煙囪像煙霧中的籬笆
鐵牛車醒來
孤單地在空曠的泥灘
沉重地轉身
驚起的白鷺繞著它
低聲的鳴叫被風吹散
──《台灣現代詩》第26期,2011.6.25,頁8。
賴 欣:這首詩表現出台灣現代詩的兩個方向,一是明朗但有詩味,以及關心台灣的生態環保等時事議題。鐵牛車在現代較少見,只能在鄉下地方才能見到。它象徵了樸實的台灣鄉村社會。
陳明台:與林豐明〈遲開的花〉相比較,主題雖然不同,但都扣緊某一意象,且具有更多深層的思考與批判性。很多意象都具有巧思,是思索過後的安排,也可說是「思索的慣性」。
蔡秀菊:這首詩是為反對在彰化芳苑鄉設國光石化而寫。很多詩人寫議題詩,多數都直接描寫表象,如控訴財團、政府,最後變成了口號詩。但陳明克準確地描寫溼地景觀,並運用多種意象的互相對比,雖不直接,但仍將海洋溼地的危機藉由詩作呈現出來,與〈遲開的花〉相比較,則多了思考性和詩意。台灣當前的問題即是缺乏深層的文學素養,對議題的描寫多停留於表象,導致多數人咸少思考深層、根源性的問題。《台灣現代詩》重視詩的品質,除了現實性、批判性外,還要有深層的隱喻表現。
陳明台:比較林豐明〈遲開的花〉與陳明克《鐵牛車》二首,前者以簡單的隱喻引出某些感受,後者的詩雖簡單但有所不同,一是具「體驗性」,對於鄉村的象不單是題材描述,而是具有體驗的理解。也可說是「心境與風景」的表現。閱讀時,風景越明顯,風景裡所含的隱喻形成繁複的可能性越大。人物的安排與意象的對比,詩中悲哀的情緒在「心境與風景」的襯托中表現出來。當問題意識和體驗性能符合時,詩更能說服人,這是一首完整性很夠的詩。
賴 欣:比較前後二首皆主題明確,且意象與意象間的跳躍是合理的。後者表達出對於生態環境的無奈,並給予強烈的批判。
陳明台:比較前後二首,前者為「觀念性」的詩,描寫革命後的結果。後者為「心境與風景」的詩,注重的是感覺和思考性,不直接地表現。
蔡秀菊:很多作品也具有清楚的主題和意識,但能突破「浮面地描寫」的詩並不多。希望這首詩能給同仁在寫作上有所體會。
賴 欣:作家的寫作生涯總是起起伏伏,要經過許多磨練。
陳明克:這首詩描寫彰化王功的蚵田景觀。創作時,從真實發生的景物中挑選適合的意象,看似簡單實則複雜。「詩是散落在各處的。」在經過體驗後去挑選,並經過思考,如何將各個意象作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