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千山在你嶙峋的鎖骨浮凸

而鳥不願屈居於你苦搔的髮

且將陷

落的步伐留給

寂寞去咀嚼

如你啃嚙一座城的遺骨

若一艘船無法理解

滿江荒涼為何沸騰

又何以去負一簑一笠一釣翁

那七百多公里的釣線

無力於江山傾頹

墜垂

一抹雪的孤傲

 

 

賞 析        蔡秀菊

 

凡讀過唐詩三百首的人,應該熟諳柳宗元(773-819)這首五言絕句〈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作者有意在江雪的意象上做出不同的新解。作者使用的辭藻典雅優美,這是一般受過古典文學訓練或喜歡閱讀古籍的人不難達到的技巧,問題是一首詩不只是語詞的堆砌而已,讀者最想瞭解的是作者的精神表現。

我試圖揣摩作者行句之間鋪陳的概念,但是由於描述對象所採用的形容詞彙不合乎邏輯思考,以致產生閱讀上的困難。現代詩雖然可以採用隱喻、逆反、跳接、誇張等手法,仍然要留意一些既存物的具體概念,比喻要合理,思路也要符合邏輯。我嘗試瞭解此詩所欲傳達的概念,但詩行間的意象斷裂,缺乏邏輯連結,難窺全貌。我認為問題應該出在作者執著於〈江雪〉的「千山」、「」、「簑笠翁」、「」、「,欲將這些語詞串連成新詠所致。

第一行「千山在你嶙峋的鎖骨浮凸千山」「嶙峋」「浮凸」三個意象相符,但要以此意象來形容「鎖骨」,那就不合常理。形容一個人「瘦骨嶙峋」,是指那個人瘦到鎖骨浮凸,但絕不會出現像「千山」那麼多峰巒,除非那個人的鎖骨斷了好幾截。第二行至第四行中,鳥與「苦搔的髮」、「苦搔的髮」與「陷落的步伐」、「陷落的步伐」與寂寞有何關連,令人費解。

作者沿著動詞「咀嚼」的文理往下發展,出現「如你啃嚙一座城的遺骨」,變得更難懂。「鎖骨」與「遺骨」似乎完全不相干,鳥不願屈就的「你」又為何要「啃嚙一座城的遺骨」?又如何啃齧呢?「遺骨」暗喻什麼?接著跳接到「若一艘船無法理解滿江荒涼為何沸騰」,無情物的「船」與一路發展下來的「你」的關係不易連結,既然「荒涼」又何來「沸騰」可言?「一簑一笠一釣翁」使用「七百多公里的釣線」,詩當然可以用誇張語法,如李白〈將盡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但「七百多公里的釣線」並無法與「江山傾頹」作合理連結。最後像一條釣線般垂落的詩句,總算讓我找到蛛絲馬跡,原來作者想傳達遺臣孤恨的惆悵感和隱世獨居的孤傲。

如果作者願意拋開〈江雪〉包袱,獨自發展一首完整的詩想,以作者運用詞彙的功力,並不難達到個人目標。現代詩沒有必要在傳誦千年以上的舊詩詞中找出新詠,主要原因在於無論如何匠心獨運,也難以超越被蓋棺論定的絕妙好文。文學藝術重視獨創性,即使博覽群籍,也必須建立個人的獨到見解才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