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跨領域表現 岩上
任何一種類型的藝術都具有其本身特殊存在表現的特質,也有藝術能跨越自身和其他不同類別共同演出者。例如舞蹈與音樂、戲劇與文學、中國書法與繪畫等幾近不能分割,而電影幾乎是所有藝術的綜合體。但有些藝術表面很難並存,例如建築是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的音樂,卻也能巧妙轉化將建築的秩序之美成為節奏感,所以建築好像是靜止的音樂。書法與篆刻一向相提並論已化為一體,自不在話下。
詩與歌、舞蹈,本來是合在一起的,卻早已各自獨立,詩雖有音樂性現在是專屬於文學,詩歌朗誦也不見得與歌合唱。類別分清,可專精其技藝,本是善舉,但有時也會顯得孤獨。就詩的欣賞閱讀群眾來說,愈來愈少,少到僅存詩的作者和學術的研究在閱讀而已,幾乎沒有讀者,因為詩的專屬文學須要專心一意閱讀品嚐。現在善於以聲色與動感的活動很多,太吸引人,少有人會買一本詩集靜下來啃讀,詩的創作成了只想獲得獎金才令人興奮。這是詩藝頹廢式微的切身現象。
任何一種藝術創作都不是為了藏之名山,它總要示出、演出、展出令人欣賞。但詩不能上舞台,也不能像圖畫可以懸掛起來,更不像音樂可播送,也無法像雕塑品擺設,它只能在書店裡擠進書群縫裡,不久也被書商抽掉。
詩如果能成為一種演出或展示,就能上台,也能展覽,那麼它存在的位置就大大地拓展,也可增加不同領域的讀者,而不僅僅捧著詩集閱讀或看網路詩而已。
過去在台灣詩和繪畫的結合次數最多,但最後還是雙方各有意見,最主要的原因是兩者互相交會融入的問題。二月中台灣現代詩人協會與台中市雕塑協會在三義木雕博物館的《詩與雕塑的對話》展出,也同樣遇到兩種不同藝術作品共同展出形成不對等和無法交會互放光彩的窘境。
詩以文字表現,屬於文學以閱讀為主;雕塑有具象的實物陳設是屬於視覺藝術,基本上在觀賞時有很大的差距,但這並不表示完全不可能結合。
要使詩的文字和雕塑品同時出現在彼此互會的空間作品上,這要一番智慧和新的創意構想,也是合作計畫最重要的交會點。
任何創造發明都從不可能開始,能敢於突破困難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有再次合作機會,盼事先能周密考慮,相信會有更佳的結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