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中的文學-構成文化城的實質    陳千武

一、台灣新文學的發祥在台中

 

  台灣新文學的發軔,係於日本殖民台灣二十五年之後,於一九二0年《台灣青年》雜誌的發刊,促進了新文學的誕生。彰化二林人謝春木及鹿港出身的施文杞,於《台灣青年》改稱《台灣》雜誌的第三年,始發表新文學的小說及新詩。之後陸續有彰化縣籍的賴和、陳虛谷、王白淵、楊守愚、翁鬧、南投的吳坤煌、吳坤成、巫永福、龍瑛宗、曾石火、豐原的賴明弘、楊啟東、曾璧三、呂赫若、張冬芳、林越峰、台中的黃衍輝、江燦琳、陳瑞榮、邱淳洸、吳天賞、陳遜仁、葉榮鐘、張深切、張星建、張文環、楊逵、葉陶、莊垂勝等,幾乎佔了日治時期重要詩人作家的半數以上,均留有相當水準與份量的小說、詩、戲曲、隨筆作品。其中呂赫若、張文環、楊逵、龍瑛宗幾位作家的創作,極有突出的表現,獲得東亞文壇高深的評價。

  上述詩人作家從事創作的個人成就,均屬本土文學發祥在台中,有其實質貢獻的明證。

二、台灣文藝聯盟和文學刊物

 

  台中文人張深切、賴明弘,以及台中中央書局經理張星建等三人發起,聯合南北部文友,於一九三四年五月六日,在台中市車站前綠川邊的小西湖酒家,召開「台灣全島文藝大會」,參與大會的作家詩人八十二人,同時組織「台灣文藝聯盟」,並發行《台灣文藝》雜誌,造成台灣文學史上最精彩的業績紀錄,也使台中鞏固了台灣本土文學的大本營,提昇了台中文化城的聲譽。

  《台灣文藝》雜誌出版第十五期便告停刊。不過,在當時的文藝雜誌來說,算是壽命較長、登場作家最多、文化影響最大、最有號召力的刊物。著名文學評論家黃得時教授,在其〈台灣新文學運動概觀〉一文說過:「(台灣文藝)以台中為活動中心,網羅了全島的作家之外,還跟東京支部始終保持緊密的聯絡。建立了一個堅毅不移的精神堡壘,為了黎明期的台灣新文學運動,留下輝煌的一頁」,這也可以了解本土文學發祥在台中的實況。

  提昇台中文化城文化實質的刊物,還有由作家楊逵與葉陶夫婦為中心,賴和、賴明弘、林越峰等,連繫南部作家吳新榮、郭水潭等合辦的《台灣新文藝》,於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也在台中創刊,於一年半時間發行十五期,另附《新文學月刊》二期及《漢文創作》特輯一冊。而《漢文創作》卻因內容不妥當為由,遭日本當局禁止發行。

  除外,在太平洋戰爭進入激烈時期,由台中作家張文環主編的《台灣文學》雜誌,還有於日本戰敗前後跨越世代的「銀鈴會」詩學活動發行的《岸邊草》、《潮流》等刊物;另於戰後於一九六四年六月突破國民黨政權白色恐怖網,集台灣本土詩人合作在台中出版的《笠》詩刊,繼續發行四十年未曾晚期間斷,建立本土詩文學崛起台灣精神,延伸東亞國際交流的集團性活動,也增添台中文化城榮譽,功績不能忽視。

三、文學創作活動的功效

 

  上述,在台中活躍而歷史上被認為相當有成就的新文學作家,如張深切、 張文環、楊逵、張星建等前輩,對提拔後輩作家都不遺餘力。他們會異口同聲地說:「台灣的文化、文學資產十分薄弱,必需要創作新的文藝,新的文化資產留給後代。」

  筆者曾經文學少年時,親近的張深切先生面對著我說過:「日本作家能專心追求個人真理而創作,但是台灣作家不但如此,還要負起啟蒙的文學使命感,為了台灣的前途開拓本土文學推廣下去,不能讓那些附庸統治者賣弄優越感……」,台灣文學作家的民族意識都很強,具有自主性地愛這個華麗島。

  事實,心愛文學創作或欣賞詩文作品的人,都會透過文學的思考,認清自己的存在與存在的價值,判斷事象的是非善惡,負起社會責任感,重視精神生活做好自己的事業。曾經賣鋼琴的商業廣告說:「愛彈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是指藝術精神能夠陶冶情操之意。不過,在文學創作上可以說:「愛看詩寫詩的孩子,不但不會變壞,卻會更聰明會懂事而乖好!」。因為詩文學創作本身就是精神的作業,所以文學教育就是做人根本的教育,能淨化每個人的心靈思想。

  台中的文學是台灣本土文學的大本營,不像台北的文學是統治者的文學,這個歷史維護了台中文化城有其實質的榮譽。希望社會民眾都重視文學活動,而人人過著優雅高尚的精神生活……

>¾ 報到

¾ 五月讀詩天,詩作朗誦會:陳千武、賴欣、蔡秀菊、 陳明克 、陽荷、黃玉蘭、葉斐娜、

李長青、袖子、趙天儀

¾ 現代詩創作方法及意象捕捉經驗談:莫渝、岩上、林鷺、林廣、廖文豪、江心靜

¾ 座談:中部地區文學發展的限制及可能:陳千武、趙天儀、路寒袖、廖永來

¾ 茶敘蛋糕:無限祝福

¾ 賦歸

時間短促,聯繫及處理的事情龐雜繁瑣。這把火點燃之後,碰上我到台北參加實小校長會議及馬祖參訪的既定行程,接著回程因天候因素,馬祖機場關閉等種種枝節,這些一點也不詩情畫意的事,全落在中時的玉珍主任、麗娟及本成總幹事、玉蘭、斐娜秘書、美虹身上。詩人朋友們接到緊急召集令,「啊,為 陳千武 老師慶生,很好﹗」熱情響應,讓工作團隊受到莫大的鼓舞。

活動進行中點點滴滴的迷你小故事,雖看來實在不足為他人道,卻都令我充滿感動與感謝。期待「五月,讀詩天」這場活動,能凝聚中部地區作家及文學愛好者情誼,相互激勵,共同為形塑優良文風而盡力;並盼望從活動中,激發對這塊土地長期努力的文學藝術工作者的敬重,進而轉換為對人文藝術及精神文明的追求及提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