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臺灣現代詩33~36期(2013) (336)
- Nov 11 Mon 2013 14:17
(第卅五期)遯世者 陳銘堯
- Nov 11 Mon 2013 14:16
(第卅五期)澤 蟹 蔡秀菊
- Nov 11 Mon 2013 14:15
(第卅五期)苦 境 李益美
- Nov 11 Mon 2013 14:14
(第卅五期)賞荷花有感 周淑慧
- Nov 11 Mon 2013 14:12
(第卅五期)教堂裡的耶穌 巫秀鈴
- Nov 11 Mon 2013 14:11
(第卅五期)桐 花 林 鬱
- Nov 11 Mon 2013 14:10
(第卅五期)岔 路 胡紹平
- Nov 11 Mon 2013 14:08
(第卅五期)國 度 魏振恩
- Nov 11 Mon 2013 12:14
(第卅五期)棕髮的姑娘 張台瓊
- Nov 11 Mon 2013 11:52
(第卅五期)反 撲 周世雄
- Nov 11 Mon 2013 11:48
(第卅五期)楊焜顯2010年作品展
- Nov 11 Mon 2013 11:46
(第卅五期) 詩寫常民生活之淺見 蔡秀菊
我一向認為語言只是文學表現的工具,不管使用哪一種語言從事創作,只要能傳達深刻的文學內涵,都值得鼓勵。
台灣各族母語,長期以來受到統治者的壓迫,無法建立標準化的書寫系統,導致許多有主體意識的文學作家,即使認同推動母語書寫的重要性與急迫感,下筆時卻經常感到左支右絀,力有未逮。不能以流利順暢的母語從事創作,不應該是本土派作家的原罪,大家應該把焦點放在統治者的霸權身上。戰後國民黨政權「去本土化」的國語政策,才是扼殺母語的罪魁禍首。雖然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時代,努力整合台語學者意見,好不容易頒佈一批台語推荐用字,但是拼音系統一直未能定案,當然無法編輯一套標準的台語辭典,導致長期使用華語創作的詩人,即使有心嘗試改以母語創作,但使用母語書寫有如重新學習一套新語言般,難免令人望而卻步。拯救台語的當急之務,大家應該團結一致,向教育部施壓,要求儘快制定標準台語拼音系統並編纂一套台語標準辭典,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 Nov 11 Mon 2013 11:37
(第卅五期)☆東海大學學生作品集(2012/12/10) 1.冬季的太陽 雷于萱
- Nov 11 Mon 2013 11:36
(第卅五期)2.訃聞來時 郭明慈
- Nov 11 Mon 2013 11:34
(第卅五期)3.My life 沁 月
- Nov 11 Mon 2013 11:30
(第卅五期)4.失戀的季節 林佑容
- Nov 11 Mon 2013 11:29
(第卅五期)5.外 婆 翁煥蕾
- Nov 11 Mon 2013 11:26
(第卅五期)6.城市夜曲 潘 斳
- Nov 11 Mon 2013 11:25
(第卅五期)7.窗 陳彥蓁
- Nov 11 Mon 2013 11:23
(第卅五期)8.遺 憾 阿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