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詩要有用語言殺人的勇氣          郭成義

 

語言會殺人嗎?社會上也許有人曾經被一句話給活活氣死,那確實是語言殺人的表象,不過,純粹詩的語言是不會殺死人的。

所以,詩是無害的,即使詩人想用語言殺人,也殺不死人,我立論的基礎就是如此。然而,詩人還是要有用語言殺人的勇氣,也可以說是詩人要有用語言殺人的準備或企圖,「語不驚人誓不休」,大概有相同的意思。

  準確的說,詩人要有用「思想」殺人的勇氣,但詩的思想是透過語言去對外表達,所以語言是詩的頭號利器,如果詩人沒有要用語言殺人的勇氣,那麼他寫的詩便軟弱無力,無法讓人感受到威力。

  為什麼要用「殺人」如此極至的字眼,因為只有這種程度的語言,它所透露的思想才叫人震撼,如果讀了詩卻感受不到震撼,讓人感覺「本來就是這樣」,或是「這個我也知道」,那麼通常是詩人比讀者的責任還大。讀者讀了詩應該會有基本的感情反應,這種反應愈大,即與平常的情慾或認知落差擴大,詩的感動曲線會更拉大或異常,其中山谷型的跳躍會使詩想的想像魅力產生更大的效應,延長語言與思想對讀者的震撼力,這包括領悟、記憶與認同等等的強度。如果讀者讀後感覺到痛,感覺到慌,感覺到哀樂,感覺到驚訝,感覺到「對啊」或是「怎麼會是這樣」,以及「我怎麼沒有想到這點」等等,而忽然從椅子上跳起來,或是一時的魂不守舍,我認為,這就是詩的殺傷力。

  我不是科學家,但現在的心理學家或精神疾病學家,已經可以檢測出人類在面對各種情境時的情緒反應,並計算出其感受的強弱或喜厭,我相信一樣也可以檢測出一首詩對一個人所造成的震撼度到底到哪裡,由此來界定詩的好壞。一個具有用語言來殺人的勇氣的詩人,一定是往好的高峰的方向走。

  詩壇有多少沒有殺傷力的詩?很多。詩的起源也許只是「感懷」,但詩發展到今天,如果詩人還停留在簡單的感嘆抒懷情境,作品不能讓人讀之有電流通過的感覺,恐怕應該列入沒有才華的一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