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詩的潛伏期與彰顯                                利玉芳

        五月下旬隨團到日本,由東京沿著中央線往北海道方向旅行,一路上輕輕鬆鬆聽導遊解說,品嘗道地的風味餐是一種幸福吧!每日走過不一樣的風景,無尋覓詩靈感的壓力,只顧自由地享受遊覽的快樂,偶爾拿起相機拍下片段記憶,方便將來翻閱,詩未形成前相片都是材料。

        詩倒底在哪裡?不敢奢想它何時會出現,不想驚動它,等候它來訪的野心確實存在的。

        夏日捧讀日本小說家井上靖,知道他出生於北海道上川郡,三歲轉回母親伊豆靜岡縣湯島的故鄉,這個發現使我興奮,因為我跟文學團體旅行時短暫地錯身而過,自以為沾上了一點文學邊緣而喜悅。井上靖在二十三歲開始廣泛地閱讀萩原朔太郎、佐藤春夫、室生犀星等人的作品,後來也成為福田正夫主編的詩刊《焰》的一員,專心作詩。在台灣曾翻閱過《焰》詩刊的關係,認為這是微妙的詩緣。

        台灣也有幾位小說家在年輕時以詩為興趣的例子,可見詩的情愫能帶動小說的語言,這也意味著詩人有能力寫小說的可敬之處。一眨眼,強說愁的日子已經遠離了我們,畢竟行走在台灣時代的困境中,因為愛詩,留下一首首感嘆;因為寫詩,把說不出口的、說不好的語言,以文字來表達清晰的詩文學。

        近十年來已有文學院語言研究者來訪,他們擬的題目例如:「為何寫詩?詩人的出生背景帶給創作的養分?詩的創作和自己成長的地區、文化風俗的關連性?母語和華語書寫有何異質的聲韻或文字表達上的困境?」

        沒有寫詩的日子,山川物影還是圍繞著你、思索著你,詩在未形成前它是隱藏性的,也可以說是詩的潛伏期,詩的靈感不會放棄你,當你的筆靈動起來,詩就自然形成,它的背景語言也跟著彰顯流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