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代詩》發行即將屆滿十年,編輯部努力拓展詩領域的廣度與深度,推出各類專欄,如:「詩人札記」、「詩的啟蒙」、「日本現代詩史論」、「20世紀日本傑出現代詩人選」、「西洋文藝概念:源流、發展與演變」、「新英文文學:詩篇」、「當代英文詩學匯流」……,詩翻譯涵蓋英語系、西班牙語系、日本、韓國等各國詩人介紹,不僅希望呈現的內容能讓讀者有所收穫,也要彰顯台灣現代詩人協會創社的宗旨與理想。

畢竟詩創作即是詩刊的重心,本詩刊既屬編審制,投稿者最關心的當然是什麼樣的詩會讓編輯委員接受?值此十週年之際,身為主編,難免要回答投稿者最想知道的答案。

藝術創作是主觀的,所謂「美」,人人見解不同,但也不盡然毫無客觀標準。有人認為「美」是一種比較,站在比較的立場來說,那就是從個人和他者之間,取其一當基準,進而顯示出高低差別。此外,藝術創作也是全知的,譬如我們欣賞一幅畫,一定是注意整幅畫所呈現的意涵,包括色彩、佈局、筆觸、暗喻等質素,而不會只看到畫面的左上角、右下角或正中央。是以,本詩刊的編委們閱讀每一首詩作,都是從各種不同角度詮釋該首詩,甚至因觀點不同而僵持不下。即便如此,編委們還是有一定共識,亦即毫無意義的文字拼貼,仿新古典形式的濫情,過度鬆散的非散文詩,流於表象的時事詩,引用經史子集的死語詩,都不是我們想鼓勵的創作方向。

我們確實收到不少令人感到清新樸實的作品,只可惜張力分佈不均,尤其在收尾時突然鬆弛,令人十分扼腕。本詩刊雖屬同仁誌,但園地完全公開,我們期待由於外稿的良性競爭,能激勵同仁追求更高水準的詩表現。

                                      (2014/10/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