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笠詩人對台灣現實說了什麼(二)            

 

(三)對經濟轉型衍生問題的聲討

 

  台灣實施土地改革及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之後,農業經濟逐漸轉型為工商經濟。在此轉型的過程中,難免未顧及轉型正義,有些人必須經過調適的痛苦,尤其詩人比一般人更為敏感,且大多居於經濟劣勢者,對工商經濟的發展,所衍生的問題,就自覺地寫詩,發出討伐之聲,但這聲是無奈的、無助的。笠詩人對台灣經濟的轉型,並未反對,也知其有利的一面。他們聲討的是,台灣經濟的轉型,並未完全遵照 孫中山 先生所主張的民生主義去做,偏向資本主義的負面學習,導致城鄉差距及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大眾向物質化傾斜,人與人疏離,尤其在都市更為嚴重,台灣被醜化為「貪婪之島」,並非無來由。先看錦連的一首詩〈貨櫃碼頭〉:

 

  從夢遊中醒來

  忽然發覺我佇立於這奇異的碼頭好久

  在這空曠的碼頭

  在這平坦的大祭壇上

  放置著一排排笨重笨重的貨櫃

 

  從前這碼頭充滿著喧嘩和歡愉

  碼頭的身軀因幸福而舒展著筋肉

  碼頭的脈絡因希望而膨脹又鼓動

 

  自從這來路不明的貨櫃堆積於這碼頭

  它們遮斷了遙遠的水平線

  使我們看不見燦然的日出和日落

 

  颶風一次又一次地掃過

  海浪一波又一波地洗過這貞潔的碼頭

  如今期望的瞳孔浮出魚白的哀怨

  碼頭的臉孔淚痕斑斑

 

  淒涼的碼頭颳起了血腥的狂風

  無聲的哀號在貨櫃間漂散

  無助的願望漂散成無奈的灰塵

  飛揚的自尊的殘滓佈滿著文明腐爛的天空

 

  這巨人的棺材

  急需待運出海

  然而-

 

  誰知道

  這巨人的棺材要置放多久

  這僵死的碼頭何時甦醒(混第一六九頁)

 

  夢中醒來,碼頭多了不少貨櫃,這是以前所沒有的狀況,而以前這碼頭是充滿著喧嘩和歡愉,現在多了貨櫃,並未帶來希望,它們如巨人的棺材躺著,僵死的碼頭又不知何時才會甦醒?作者撂下了一句重話:「飛揚的自尊的殘滓佈滿著文明腐爛的天空」,這是對工業文明的嚴重抗議,亦是對台灣逐漸發達的資本主義滋生弊病的沈痛回應,如同德國舉世聞名的哲學家海德格,對人類不當的工業技術操作的厭惡,讓人無法詩意的棲居於世。台灣從農業經濟轉型為工商經濟,犧牲不少其他行業的消逝,並換來多少其從業人員的眼淚?怪不得詩人錦連要寫這詩聲討,儘管是微弱之聲,還是要拚命發出。這是一首很好的典型的寫實詩,從中可看出作者寶刀未老的詩功。

  再舉以鄉土詩、台語詩馳名的林宗源的一首詩〈牛墟〉,加以探討:

 

  主人牽阮去牛市場

  予人摸來摸去

  予人論來論去

  主人牽阮去換主人

 

  真濟牛的傳人

  人人強壯會犁田

  人人有力會拖貨

  人人食草無魚無肉

  人人睏在土腳無凸牀

  真正牛的子孫

 

  眼看鐵牛漸漸佔去阮的頭路

  一年不如一年鬧熱的牛墟

  不知阮會去養老院

  也是去牛肉市場

  眼看鐵牛漸漸斷去阮的生路

 

  阮是一群無話無句的人

  阮是一群無暝無日做田的人

  主人啊!阮吃草

  鐵牛會吃汽油(混第二六九頁)

 

  這詩,寫鐵牛打敗了肉牛的詩。鐵牛,代表工商業時代的來臨;肉牛代表農業時代的過往。全詩以擬人手法寫詩,至為傳神,亦對台灣經濟轉型衍生問題的無奈聲討。末段「阮是一群無話無句的人/阮是一群無暝無日做田的人/主人啊!/阮吃鐵牛會吃汽油」作者替牛,事實上也是替人,控訴工業文明的無情與現實,讀來倍覺心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