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莫:楊風作品文字乾淨,意象清晰,主調唯美。

DAVID:從聖經大衛王的榮耀,投影到友人身上,感同身受。藉贊美大衛王,連帶贊美David詩裡,流露的情緒似乎太滿。「走過三月小雨的園圃走過浸透了苔青的紅磚小路」,似乎有中國古典詩句或某知名詩篇的影子。

乩童〉:擺脫對民俗或迷信的排斥,從另一角度著眼,值得贊許。第一段,將乩童的做法的神情真實描繪:不曾有過的興奮。作者既贊美乩童從天而降神喚醒我」,且將之與嗑搖頭丸相擬,如此神與俗的對比,引入第二段「神魔」、「煩惱與菩提(覺悟)」、「墮落與聖潔」。結尾三行,總結對乩童的認知:「我乃遊走於墮落與聖潔之間的靈魂」,「墮落與聖潔」,墮落,不如說「世俗」。因為「非聖潔」不必然是「墮落」。

夜坐〉:深夜,獨坐冥思,因為靜,因為冷,因為沉澱的寂寞,有一種特殊的清明:內心的澄澈。首段,意象的組合非常精妙:冷,探頭冒出紅蓼花,那是寂寞的花。冷與紅的搭配,如在白天,會是「豔」、「豔」(有人以「冷豔文士」稱譽川端康成)。但在深夜,則為絕頂的「寂寞」。詩前,引錄「坐成佛」的事跡,應屬「悟力」,看透塵寰,剃除世俗。但作者詩裡二、三段,似乎仍在紅塵的「愛憎」之間流連。詩,要產生共鳴,除了共相經驗外,文字的力道的貼切也很重要。「雲掩月昏」究竟是怎樣的「」?顯得很模稜兩可,可以指稱巨痛,亦可以說成輕撫微傷,但看如何解讀。李義山詩〈無題〉: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後句稍能對應這首詩的意象:從「冷」中體悟。唯一動(李義山的「吟」)一靜(楊風的「坐」)。

續斷〉:臆測作者創作的動機,文字很美,卻掌握不到表達的意圖。詩前詩末的加註,對詩作本身究竟是加分抑累贅?

慈:讀了楊風的這幾首作品,我覺得有幾點被開示了。我問自己:誰該被贊美?像獻給David的詩,或許我不瞭解其中的私密性,但我想在整個宇宙當中,是誰該被贊美?是神嗎?是耶穌嗎?是佛陀嗎?還是相對於神佛而言罪惡淵藪的人間群魔?我以為就是因為這些人間群魔,以及其間的貪、嗔、癡等各種雜念,反而是對照神佛明心見性的部分。另外我也問自己:誰救了誰?是神佛救了我們?還是我們自己救了自己?所以人面對生命的真實時,如果沒有去認識自己的本心,即使懂得很多宗教給予的解脫,但還是會永遠在困境當中無法跳出。這是我個人的體悟。從詩中來說,我覺得作者似乎還在地獄。這也算是個好處,因為楊風的作品中含有一種人間性,他還是想要在現實中參悟宗教的真理。以生活背景看來,〈乩童〉一詩與人的生活是比較貼近且有聯繫的,文字不用透過再翻譯,也比較容易理解。〈夜坐〉則讓我想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的禪意,但在這樣的辨證之下,作者似有意拋出贊音,但在贊音中又充滿了矛盾,也就是說,既然他是一個孤獨者,他也願意是一個孤獨者的時候,既然是一個了悟人生的人,對於愛恨情仇的痛應該不會在乎了。所以我想知道為什麼最後還會加上「記否?/那一絲/雲掩月昏的痛」?〈夜坐〉的文字很美,但「星星大約已然墜地/窗外犬吠千褶,層層/疊上因愛凝霜的屋瓦」一句,讓我覺得需要透過再翻譯才能稍稍理解,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寫作樣式與風格,而作者是否有另一種想表達的意念來促使自己這麼寫?

輝:DAVID這一首,我感到他對一代聖王敬仰的意念在其中。首段「如暮鼓聲撼動魂魄 貫耳雷鳴」便有對聖王威嚴的敬服,次段則有柔情的意味,「你的跫音輕如魯特琴的叮咚」顯得非常的輕,作者對於David的敬重與敬愛,兩種感覺合在一起,詩便像是在描述一種歷史,而其情感灌注之後才會引人動容,所以整首詩來說,便出現使人敬佩以及感動的意思。再來是〈乩童〉,對於各種宗教活動,每個國家每個地方都存在,有的活動相當迷信,妨礙人的生活秩序,但是乩童,則受到了過去外來統治者的污名化,同時這樣的宗教活動又沒有學者來好好地探討整理,做一個有系統的學術研究,使得人們對於乩童這樣的文化不能夠認識,如果現在台灣的知識份子不對於廟會、乩童深入去探索,對於我們自己的固有文化會有很大的傷害。楊風將現代吃搖頭丸的混亂與乩童雷同的地方結合起來,使兩者之間出現了聯想。吃搖頭丸是好是壞,或說搖滾是好是壞,就要看是從哪一個角度去切入。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很大,若是透過搖滾來紓解壓力也是一種發洩方式。而從宗教角度的乩童來維繫無法理解的部分生活,比如說陰陽之間的區隔,或是死後的世界,這樣不能理解的事情透過乩童來認識,是好是壞,若好是哪裡好?若壞是哪裡壞?各種宗教都有勸世的意味在其中。這中間的互相激盪,我認為學界的努力還不夠,沒有一個具體的成果,對於社會實在不能交代。至於是迷信,還是最後「墮落與聖潔之間的/靈魂」所提出的結論,我想已經有個十分正確的看法了。而另外〈續斷〉與〈夜坐〉兩首,我也很喜歡讀,但是對於內容的體認沒辦法好好述說。如〈夜坐〉中「微笑地為我/開出一朵寂寞」,這樣的語言合理準確,且安排巧妙,讓我非常心儀。〈續斷〉首句「荒山/亂雲放蕩」對於情境的描寫,雖然字數不多,但文字運用的很精確,詩中所表現出的花,「畫布天空的湛藍/藏匿在你/飄逸的花襯衫裏」、「小白花,能夠/接續畫布外那張/失落的容顏?」這兩句的相對,與古詩的對仗安排有異曲同工之處。雖說詩並不長,但卻異常結實。

欽:我很贊同 趙天儀 教授所說的,楊風是以生命來寫詩。我覺得這幾首詩都有股強烈地散發生命的感覺。這裡頭我最欣賞的是〈續斷〉,前面的註解對我來說相當受用,如果沒有註解,自己孤陋寡聞,也不知道「續斷」是什麼。楊風的〈續斷〉頗有旅人所寫〈懷念秋木姐夫〉的感覺,「秋木」既代表了秋天的木,也代表了秋木這個人。而續斷代表了中藥,實際上這兩個字也有接續斷裂的意思,這二字用的毫不含糊。詩中的氣勢也很磅礡,首句「荒山/亂雲放蕩」即洶湧而來,然後「大川斷臍於/方形邊緣」,這「斷臍」就是生命,他將一幅圖的景一口氣打入生命之中,而接下來的語言都與花有關係,所以我覺得詩中的力量很強大,但收尾卻很輕,這種舉重若輕的方式很難得。〈續斷〉以小白花做結,又可讓人看出生命細膩的地方。這是以生命深深體驗才有的感觸,因為深入生命,詩也才有深度。續斷之後,柳暗花明又一村,從文字便可以看到一幅圖畫,圖畫消失之後,接上圖畫之外的便是心中思念的人。小白花常常在楊風的詩作中出現,其意象也十分清楚。這樣的感覺在DAVID更為強烈,DAVID在修辭學中是呼告式的,第一句「何其閃亮呀!」的呼喊,便帶了很大的力量,讓人有痛澈心扉的感覺。所以楊風的詩集當中,有一首〈悼David〉,說「死亡是什麼樣的一種滋味?/告訴我,卿卿!/如是美麗,令你/以生命/碎裂成花瓣繽紛」,生命成為花瓣,也就是〈續斷〉中的小白花。這樣來詮釋死亡,充滿了浪漫,充滿了美,便有了淒美而深沉之感。雖然文字上很輕,實際上又很深沉。〈夜坐〉則道出寒冷的感覺,展現了心的冷度,而且細膩地去咀嚼,像是「開出一朵寂寞」、「窗外犬吠千褶,層層/疊上因愛凝霜的屋瓦」,以及末句「雲掩月昏的痛」,這些都把冷到心裡的滋味給表現出來。〈乩童〉我最欣賞的是「不曾有過的興奮/從天而降/神喚醒我」這一句,如同青天霹靂一般打醒,而「從來/神性都從魔性焠煉」一句,把內心的魔性解放出來。我們的生命當中都有神性,也有魔性,我們壓抑著心中的魔性,因此能夠酣暢地解放內心的魔性,是令人十分痛快的地方,這裡可看出生命之火在燃燒。

旅:楊風所提供合評的四首詩中,〈DAVID一詩,寫得最有感情,是首殤情詩,給他至愛的人,動人心弦,我最愛讀了。詩的基調是哀愁性,因為人的宿命是死亡,詩是觴及死亡而更加高昂的。David之死,滅美了,使楊風徹痛心肝,悲傷不已,因而有此詩的誕生。

一字一音符璀璨似金剛杵╱嵌入琉璃般易碎而缺呵護的╱我的心。啊!╱-—David」、「飄入淅淅瀝瀝三月裏易醉而缺憐愛的╱我的心。啊!╱——David」,以上的詩句,用浪漫派手法,抒發主體性的奔騰傷緒,楊風似認為這是適宜的寫法,我也有同感。楊風的詩,抒情的、唯美的、音樂性的,這是其特徵。有關他的詩,我在他已出版白櫻樹下》(唐山出版社)詩集,寫了序文介紹,所以於此,就不再多說,各位如有興趣,可購閱該詩集來參考,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