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 欣:〈土石流〉這首詩,前面一、二、三段是在寫景,寫土石流所造成的傷
害。第四段是作者的批判,對「土石流」這件事,作者表達個人的看法
與不滿。批判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批判的角度是否精準,也會影響詩主
題的精準。
土石流造成的傷害需要重建是對的,但批判政府不理不睬或不太積極,
是否正確有待深入暸解。「重建」與「灑錢拼外交」是否有關聯,需要
弄清楚。政府是否真有「灑錢拼外交」?這好像是在野政治人物講的話,
不一定很正確。為了批判「重建」,連帶也批判「灑錢拼外交」。這裡讓
這首詩在最後一段,批判的主題变得不够精準。
第二首〈杉林溪賞雪〉,第一、二、三段是在寫景,驚嘆雪的美麗景象,
第四段寫的是,這樣的景象讓作者領悟到的感動。最後一行寫得最好,
雪,讓整個山都「睡」了,意指全「死」了。但仍有「閃着光的嫩蕾」,
展現一絲的生命正在啟動。這裡給人一個啟示:人生永遠是有希望的,
即使看似全「睡」了,但仍會有一絲的「生命之光」等着再開始。
第三首〈小孫女晴晴〉,很清楚,是在寫親情。第一、二段是在寫孫女
的可愛模樣。第三段是在寫親情,尤其是最後一行,把對孫女的親情寫
到淋漓盡致,形容孫女的舌頭有如蛇般,即使那真是蛇,而我也真被蛇
咬了,我還是心甘情願。因為至親的愛是沒有理由的,是不會後悔的,
即使是受害了。這是真情流露的極致表達。
陳秀枝:剛看了〈杉林溪賞雪〉,正與女兒討論著這首詩像極國中國文課本裡楊
喚以擬人化寫的〈夏夜〉。第三首〈小孫女晴晴〉,我還沒有機會帶孫子,
但看了之後發覺怎麼跟帶兒女的心情完全不一樣。
賴惠美:看了〈土石流〉這首詩,暗喻中越看越像在批評現任的兩位正副總統,
這是不是受媒體語言毒害的結果。一般人不了解都被媒體牽著走,該要
有自己的主見不應被媒體污染才對。一路看李益美寫詩,〈土石流〉與
〈杉林溪賞雪〉可能是她目前寫的最好的兩首。最近發覺她家喜事連連,
一下有小孫女,一下大女兒訂婚。可以再加油,讓詩更洗練。
陳千武:〈土石流〉依我觀察其實也不是什麼批判性,她只是就當時的心境,作
一抒發心情感受而已,至於〈杉林溪賞雪〉,不管是否類似楊喚的〈夏夜〉,
能嘗試以不同型態出現的詩未嘗不可。
蔡秀菊:原來作阿嬤可以這麼有趣連小孫女也這麼吃香,可見現代已經男女平等
了,希望我也能早一天來品嚐這滋味。我曾看過余光中寫過成長於國外
孫子的詩,全是被民族大道理所壓,似乎沒看過這麼寫實的祖孫情,感
覺很不一樣,李益美的詩,從以前到現在確實有進步,但仍有很大的進
步空間。
趙天儀:剛剛談到媒體,真的有些時候要特別注意,否則會出現一些新聞用語的
誤解。我是沒帶孫子,不知帶孫子原來是這麼有趣,甚至還有蛇吻,我
看這個年輕阿嬤可樂的很呢!如果這首〈小孫女〉能更緊密一點,似乎
可以寫得更好,進步空間還可再大一點。
陳明克:看她一路寫詩,確實是進步了許多,但像〈小孫女〉就可以更綿密一點
去思考,會更有看頭,原來帶小孫女,可以連被蛇咬都樂意,真是意想
不到的想法。
李益美:感謝大家的高見,其實本質上我非藍亦非綠,對政治毫無興趣,幾乎從
不涉及政治。只不過退休前後一直到現在幾乎都在從事志願服務工作。
見到一些無奈的社會現象,內心沉痛,藉此抒發個人感受,希望在上位
者能多體察民意,了解民間疾苦便是創作〈土石流〉的動機。
至於〈杉林溪賞雪〉,自九二一後,第一次重返杉林溪也是為了好奇。
第一次在台灣見識了雪景,興奮的,試著以擬人語氣來呈現當時的心中
感受。我是國中數學老師退休,如果以前能對國文課裡的詩句多探究,
說不定,更有助現在的創作。至於〈小孫女〉,當我以隨筆〈孫子誰帶〉
投稿到聯合報副刊後,在 五月二日 登載前,曾在該副刊上看到一整版調
查孫子誰帶的探討,以50--60歲組距。高達八成的人,不想帶孫子,最
害怕的是失掉自由,但有極少部分願意承擔帶孫子責任,不可否認的帶
孫子必須失掉很多自由,但小孫女的可愛成長模樣無形中讓我充滿著喜
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