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當我讀到『菩提沙沙』的字句,
竟不由得落下淚來?」
您慈悲的眼眸始終微閉,
是謙和,沉思,抑或聆聽?
聆聽著世間的各種聲音──
永無止境的生老病死,愛別離苦,
無底的深淵令人難以自拔,
沉淪、陷溺,
而滾滾紅塵一如
沸騰的火焰在脆弱的心上
烙下傷痕,千瘡百孔的靈魂早已
奄奄一息。
直到您寬厚的手掌輕輕撫去
一切因慾望而流血不止的傷口
健全而飽滿的心靈才得以
容下追求幸福的空間
再一次
以恭敬虔誠的姿態瞻仰您
點燃一支香
待檀木的氣味瀰漫成遠方的牧笛
我將雙手比作初夏早晨的
蓮花瓣
額頭輕叩地面
輕叩迷糊與執著
妄想虛幻的鏡子倏然碎了一地
這一叩,亦
叩醒了心湖
清澈而明亮,在層層漣漪後終於
回歸寧靜
此時此刻,我終於不再問
「為何,當我讀到『菩提沙沙』的字句,
竟不由得落下淚來?」
賞 析 蔡秀菊
〈佛像〉應為作者於佛寺中靜觀佛像神情肅穆,受到佛寺中寧靜氛圍感染,有感而發的作品。這類抒情詩通常不難懂,但要寫出獨到見解卻也不易。有如愛情詩、親情詩、感懷詩,乃人間最普遍的感受,但要寫出強烈個人特質的好作品則有如披沙揀金,可遇不可求。此詩雖能傳達我佛慈悲,同情眾生疾苦的意象,可惜比較缺乏心理轉折、衝突與矛盾。從第一段的提問「為何,當我讀到『菩提沙沙』的字句,竟不由得落下淚來?」到最後一段的不必再問,作者的內心轉折似乎順理成章,讀者恐怕無法深刻感受這種頓悟,我認為問題應該出在意象的鋪陳如一般教誨書,無法讓讀者產生意外驚喜。
現代詩最好不要被成語或固定偈語綁架,固定意象的用詞就是死語,是現代詩最忌諱的。現代詩並非完全不用典故,但要懂得轉化成更深意涵,令人閱讀後有如啜一口好茶、品嚐一杯美酒般,詩韻在舌尖或舌根回味再三。欲達此境界,除了閱讀好詩外,社會參與、寬廣視野、人性關懷等都是敲開現代詩的入門磚。
想成為好詩人最好不要當好學生,書上講的、老師傳授的都照單全收,這樣很難訓練自己的判斷力和獨創性。讀世界經典詩作很重要,可以從中體察詩人的精神世界,但不能鸚鵡學舌,乖寶寶只能寫四平八穩的作品,寫多了就會變得缺乏自我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