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雪夜林畔偶駐

Robert Frost    羅伯特佛洛斯特著

紀元文譯

表單的頂端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我想我知道樹林屬誰。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雖然他的房子在村裡;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他不會看見我在此停留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觀看樹林積雪盈盈。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小馬必定覺得蹊蹺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附近無農舍卻停駐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在樹林與冰湖之間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一年中最幽黯的晚。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他搖晃轡頭上的鈴鐺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詢問是否弄錯了。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僅有的其他聲音是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微風輕拂茸毛般雪花。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樹林可愛,幽黯與深邃。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但是我必須信守諾言,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我睡前還有數哩要走,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我睡前還有數哩要走。

  1923[1]        

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Lee Frost, 1874-1963)的父親威廉佛洛斯特William Prescott Robert Frost, Jr.)來自美國東岸新英格蘭的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其母伊莎貝爾穆迪(Isabelle Moodie)祖籍是蘇格蘭(Scotland)。威廉是哈佛畢業的高材生,移居加州從事新聞業,因此長子羅伯特是在舊金山出生。1885年威廉肺結核過世,伊莎貝爾帶著年幼的兒子與女兒回到東部,在新罕布夏州與麻諸塞州(Massachusetts)等地教書生。受到母親在古典作品上的教導與啟迪,羅伯特從小閱讀不少英雄傳奇故事,在高中的時候就嶄露頭角,在校刋發表詩作。1892羅伯特就讀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但一個學期沒讀完就退學,沒取得學位。

1900-1909年間,佛洛斯特居住於新罕布夏州的迭瑞郡(Derry)的農場,耕讀生,孜孜矻矻從事詩創作,奠定日後其刻畫新英格蘭農村自然景觀的詩風。1912佛洛斯特舉家離美,前往英國定居。次年,出版詩集《男孩的志向》A Boy’s Will),好評如潮,從此佛洛斯特聲名鵲起,迨1915年回到美國時,他已經成為美國當代最受歡迎的詩人。

佛洛斯特一生獲獎無數,享受詩人的尊榮,舉國敬重,1961120,在甘迺迪John F. Kennedy總統就職典禮上,朗誦〈全然的奉獻〉(“The Gift Outright”佛洛斯特曾四度獲得普立茲獎,在美國詩人中,無出其右者。其獲獎詩作為1924年《新罕布夏New Hampshire, 1923);1931年《詩選集》 Collected Poems, 1930);1937年《遠方牧場》A Further Range, 1936);1943年《證人樹》A Witness Tree, 1942)。

佛洛斯特的詩語言素淨,意象澄明剔透,格律工整,音韻與節奏諧和,老少能解。佛洛斯特詩作的題材採用周遭凡人熟悉的事物,在狀似簡單、質樸的圖畫表層之下,開啟蘊藏深邃豐富的哲理,箇中含攝詩人對自然、宇宙、人生的不確定之無奈與感喟(李達三197511)。批評家格瑞納(Donald J. Greiner)說:「佛洛斯特絕不是他所自命的鄉村仁慈的聖人」(198754)。從晚近陸續出土的資料與學者的研究可知,詩人早年困頓蹇塞的生活經歷,似乎在其心靈中烙下深刻而不可磨滅的痕跡。

根據佛洛斯特的友人布洛N. Arthur Bleau)透露,〈雪夜林畔偶駐〉之作源於詩人生命中一個最慘澹的聖誕節。1900-1910年之間,佛洛斯特曾務農為生,某一個聖誕節,詩人阮囊羞澀。他把農產品裝上馬車,運到鎮上兜售,但卻乏人問津,一毛錢也沒賺到,只得空手而返,甚於連小禮物都無法買,以送給兒女。「他覺得讓家人失望了,離家不遠處,繞過樹林邊的灣道,鬆韁任馬信步而行,馬似乎曉得他的心境,緩緩停下,佛洛斯特痛哭失聲。『我就坐在那兒,像一個嬰兒嚎啕大哭』」Hamilton 2000: 127)。[2]詩人的女兒蕾絲麗(Lesley),亦證實此事,並記得馬的名字叫尤尼斯(Eunice)。

所謂「詩無達詁」,雪夜林畔偶駐〉這首詩具有繁複的意涵。表面上,它是一首浪漫、唯美的詩。這是一般閱讀大眾最習慣、且是最喜愛的解讀方式。但是詩中的意象洩漏了詩人的意圖,顛覆傳統對此詩的詮解。「冰湖」、「一年中最幽黯的晚夕」(亦即冬至 十二月二十一日 )、樹林「幽黯」與「深邃」、「」等。這些詞彙的意涵很明顯地透露出詩人灰暗、悲觀的心境。在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的《神曲》La Divina Commedia)第一部《地獄篇》Inferno, 1304-1321)的開頭裡(I5-7),詩人以黑林的隱喻,象徵危險、神秘不可測的幽暗境域,存在著各種陷阱與死亡(200397)。佛洛斯特在本詩中援引黑林的意象,其召喚「死亡欲念」(“death wish ”)的意涵似乎於字裡行間呼之欲出,只是因為有人間的責任未了,所以「睡前還有數哩要走」(Hamilton 2000: 126)。

本詩共有四個詩節,格律為抑揚四步格(iambic tetrameter)。第一到第三詩節每一詩節的一、二、四行押韻,第三行換韻並成為下一個詩節的主韻;第四節則一韻到底。(aaba  bbcb  ccdc  dddd)。這種韻式稱為「頭重腳輕」(“top-heavy” 「不平衡」(“off-balance ”)的三行詩隔句押韻法(terza rima),義大利詩人但丁即以此詩體撰寫著名的《神曲》,其韻式為aba  bcb  cdcHamilton 2000: 124)。

翻譯的過程也是一種重新詮釋。經典作品於不同時代需有新譯本,因應語言之變遷。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認為「偉大藝術作品」需要有持續不斷的新譯作,才能賦予藝術作品新生命 (199866)。拙譯以〈雪夜林畔偶駐〉為標題,乃是著眼於詩人在人生失意之際,為了暫時逃避現實的窘迫與煩惱,偶然駕馬車岔開平日慣走的路,造訪林畔凍湖。當下的感受與領悟,從佛洛斯特的回憶中可知,此一事件在其日後的生命/生涯中具有某些影響力,而人生的際遇,雪泥鴻爪,轉蓬飄泊,不一而足,在在充滿不可預期的「偶然性」(contingency)。故而本標題以「偶駐」再現該事件,以存其真。

 



[1] 〈雪夜林畔偶駐〉(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原收錄於佛洛斯特的詩集《新罕布夏》(New Hampshire(1923, Holt)。本詩來源為Robert Frost,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Complete Poems of Robert Frost.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7. 275.本詩是佛洛斯特頗為膾炙人口的詩篇之一,歷來迻譯者甚夥,計有陳祖文〈雪夜林邊小停〉(1971);夏菁〈雪夜林畔〉(1976);施穎洲〈雪夜駐馬林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