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臺灣現代詩第37~40期(2014) (384)
- Aug 03 Sun 2014 09:25
(第卅七期)排 窺 羅青香
- Aug 03 Sun 2014 09:23
(第卅七期)稿 紙 愛 予
- Aug 03 Sun 2014 09:22
(第卅七期)無 瑕 愛 予
- Aug 03 Sun 2014 09:19
(第卅七期)白色誓言 愛 予
- Aug 03 Sun 2014 09:17
(第卅七期)願 望 魏振恩
- Aug 03 Sun 2014 09:15
(第卅七期)春 來 胡紹平
- Aug 03 Sun 2014 08:45
(第卅七期)《台灣現代詩》第36期部分詩作賞析 利玉芳 等
- Jul 17 Thu 2014 09:43
(第卅七期)台灣島史的建構與反思—以江自得《Ilha Formosa》為探究對象 巫凱琳
- Jul 17 Thu 2014 09:35
(第卅七期)英文現代詩初探 羅青香
一、前言
- Jul 17 Thu 2014 09:22
(第卅七期)南非女詩人嘉貝巴‧貝德潤筆下的戰爭與和平 張惠慈
嘉貝巴‧貝德潤(Gabeba Badroon, 1969 - )是位當代南非著名的女詩人,出生於南非的依利莎白港(Port Elizabeth),成長於開普敦市(Cape Town),也於開普敦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獲得文學藝術碩士以及媒體研究博士,曾經任教於美國的賓州大學,經常往返歐美與南非,從事文藝學術相關工作。
貝德潤有著既邊緣又雜揉的身分,她既是一位有色人種,是一位女性,還是一位伊斯蘭教教徒。如此的多重邊緣身分,使得她經歷了許多不平的對待與現實的威脅,也為她練就一身堅毅的情操與對抗強權的性格。
- Jul 17 Thu 2014 09:20
(第卅七期)『櫂』及其詩人大岡信、飯島耕一、清岡卓行 陳明台 口述 蔡秀菊 整理
- Jul 17 Thu 2014 09:18
(第卅七期) 詩人札記(卅五) 陳銘堯
- Jul 17 Thu 2014 09:15
(第卅七期)建國之路 蔡秀菊
強行通過「高中課綱微調」,罷凌台灣多元文化、民主價值,教育部長蔣偉寧帶頭違法,做出破壞教育體制的最壞示範!
此案被社會大眾強烈質疑其五大嚴重違反程序缺失:1.修改課綱無急迫性,公民課綱上路不滿六年,國文、歷史課綱才使用一年半,十二年國教總課綱完成後,將於一○七實施,何來「課綱微調」之必要性?2.「檢合小組」十位成員專業背景與所屬課綱分組不符,且為某一極端政治社群,無正當社會代表性。如主導此次「課綱微調」的召集人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其母親是共產黨黨員,被中國國民黨槍斃;課綱委員之一謝大寧為支持兩岸統一的「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3.「微調」過程草率,提供資料不充分,被諮詢老師都被臨時通知,有故意蒙蔽他人之嫌。4.刻意操縱公聽會時程,1月16、17日召開的議程,許多高中在1月14日才接到公文,甚至公文在截止報名之後才寄達,且不公布「課綱調整草案」全文,故意讓基層教師來不及報名,也無法事先得知全部「微調」內容,不能在公聽會中充分表達意見。5.課審會黑箱作業:1月24日召開之課程發展委員會否決「課綱調整檢核小組」之提案;1月25日召開之課程審議會高中職分組會議,出席人數、討論內容、是否正式投票、投票人數,資訊完全不透明公開,顯有嚴重瑕疵。如此嚴重違反程序正義行為,竟然可以在1月27日的課程審議會大會以無記名投票強行通過。教育部長蔣偉寧不僅罔顧文史教育團體、學者專家、高中教師一波波抗議,以及在野黨執政的六縣市首長表明將予以抵制,於2月5日公開表示「課綱微調合憲、合法、合程序」、「將按既定時程推動」,且不回應各方人士要求公開會議內容的聲音。這個顢頇的教育部長並於2月10日晚核定公告「高中國文及社會領域課綱」,宣布預定從一○四學年高一生開始用到一○六學年。
- Jul 17 Thu 2014 09:13
(第卅七期)捐款徵信 (2013年11月~2014年1月)
- Jul 17 Thu 2014 09:12
(第卅七期)瀧口修造詩選 陳明台 譯
- Jul 17 Thu 2014 09:05
(第卅七期)韓國詩五首 金尚浩 譯
- Jul 17 Thu 2014 08:49
(第卅七期)西班牙現代詩人─大衛‧岡薩雷斯詩選 林盛彬 選譯
大衛‧岡薩雷斯(David González),詩人、小說家。於1964年生於西班牙北部西虹市(Gijón)的工人家庭,青少年便在工人區的街上度過,並因參與霸凌搶劫交付感化。寫詩成了他度過艱苦牢獄生活的幫助。二十世紀九○年代起擔任「西虹勞工文藝協會」(Ateneo Obrero de Gijón)詩叢主編。其詩作屬於西班牙後現代所謂的「意識詩」(poesía de la conciencia),帶有寫實、社會批評、知性、自傳性、反官方主義(antioficialista)等特徵,他則自稱為「非虛構詩」(poesía de no ficción)。已出版詩集:《閹牛之眼,刀與剪刀》(1993)、《Nebraska一無所用》(1995)、《生活律法》(1998)、《邊緣世界。獄中詩抄》(2000)、《紅色公路》(2002)、《在Goliat的土地上》(2008)、《愛已不是當代的》(2009)、《沒時間給書》(2013)等20多冊。
- Jul 17 Thu 2014 08:47
(第卅七期)以色列詩人阿米迦〈鬼靈之谷的四個復活節〉 李敏勇 譯
以色列詩人的作品,我常常拿來與巴勒斯坦詩人作品比較對照閱讀。阿米迦(Yehuda Amichar, 1924 - 2004)和達衛許(M. Darwish, 1942 - 2008)就是例子。我譯讀他們作品時,是一九九○年代末,二○○○年代初,那時候兩人都在世。阿米迦的詩常常是以色列軍人陣亡時,在葬式上朗讀的聲音;而達衛許曾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的中央委員,為阿拉法特執筆過許多宣言和文告。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方建國,成為殖民者;巴勒斯坦為了建國而抵抗。但詩超越了政治,讓阿米迦和達衛許能夠相互同情。
阿米迦在德國出生,只說德語寫希伯萊文的詩人。他十一歲(1935年)時,隨雙親移居巴勒斯坦,二戰時參與英國陸軍在阿拉伯地區的戰鬥。戰後,他參加為自己國家以色列面對的中東戰爭,以文學為自己的國家發聲。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問題,在他的詩裡像傷痕般存在。一九九四年,以色列總理比金和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同獲諾貝爾和平獎,阿米迦於挪威首都奧斯陸的頒獎典禮朗讀詩作,應是他期待的和平時光。
- Jun 03 Tue 2014 00:13
(第卅七期)《臺灣現代詩》投稿須知暨撰稿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