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前言

 

    亞洲現代詩,包括韓國現代詩、日本現代詩及台灣現代詩,已經有二十多年的來往交流,《亞洲現代詩集》也已出版了六集,當然亞洲地區,尚有中國現代詩、印度現代詩、蒙古現代詩、印尼現代詩、越南現代詩、新加坡現代詩、菲律賓現代詩、香港現代詩等等。

    在台灣,台灣現代詩:(一)從中國現代詩改稱台灣現代詩,有其歷史的脈絡可尋。(二)台灣現代詩,從多族群、多語言來看,有台語詩、客語詩、華語詩以及原住民現代詩。(三)台灣現代詩,從詩的類型來看,有抒情詩,敘事詩,有愛情詩、政治詩、生態詩,也有兒童詩、少年詩、女性詩,有長詩、短詩、小詩等,名稱繁多。

    我們放眼台灣現代詩壇:(一)報紙副刊的現代詩,有台灣日報副刊的「日日詩」、《自由時報》副刊、《中國時報》副刊、《聯合報》副刊等也都經常刊登詩作。《國語日報》也刊登兒童詩。日本『産経新聞』每天也有「今朝の詩」,由新川和江主選。(二)台灣的現代詩刊,目前經常出版的有《笠》、《創世紀》、《葡萄園》、《藍星》、《秋水》、《台灣詩學》、《海鷗》、《乾坤》、《台灣現代詩》等。)台灣現代詩論刊物,有《台灣詩學》、《當代詩學》等。)台灣現代詩各類詩選,有年度選、世紀選、詩社選集、個人選集、童詩選集等。(五)台灣現代詩論選,個人詩論選、史料選集等。(六)台灣現代詩史:個人書寫的台灣現代詩史,集體論述的台灣現代詩史。如果一一收集,一一列舉,也琳瑯滿目,相當可觀。

 

二、現代詩的形式

 

    台灣戰後六十年,現代詩主要是使用白話文抒寫的華語詩,但是,目前台語詩、客語詩也紛紛異軍突起,形成另一個局面。日本政治學者若林正丈有一本書,討論在台灣,有說中國語人、日本語人、台灣語人。由於語言不同,意識型態也相當差異。

    如果說詩是語言的藝術,語言便是詩的工具,也是具有詩創造思考的重要的功能。我們從現代詩的形式來看:

    (一)新詩:中國新詩、日本新體詩,都影響了台灣新詩的名稱,1950年光景在《新詩週刊》《自立晚報》),使用新詩還非常普遍,相對傳統的舊詩,新詩便是新的,有創意的。

    (二)現代詩:紀弦來台灣,先創刊《詩誌》,接著於1953年創刊《現代詩》1956年成立現代派,因此,現代詩紛紛被採用,頗有取而代之的意味。我嘗以為現代詩的用語,有國際主義的傾向。所謂現代主義,現代精神,也開始被討論。

    (三)自由詩:紀弦主張現代詩,強調知性;覃子豪主張自由詩;強調抒情。兩人互相批評,互相論戰。紀弦一度有意放棄現代詩,要躲到自由詩的安全地帶。兩人論戰,彼此修正,激進的紀弦,非常浪漫;穩健保守的覃子豪也開始前進。我曾經說:「紀弦有才氣,覃子豪用功」。紀弦先生後來跟我說:「天儀兄呀,我不是不用功呀!」紀弦常常用現代詩,自由詩與戰歌,來分類他自己創作的詩作。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作品,歸到現代詩,一般現代的抒情詩,歸到自由詩,戰歌是指他的政治抒情詩。

    (四)朗誦詩:如果說紀弦把他的政治抒情詩稱為戰歌,另一用語朗誦詩」,也是政治詩的另類用語。中國抗戰時期,便有朗誦詩,高蘭便是一個代表。在五○年代的台灣,朗誦詩曾經風行一時,有紀弦、鍾雷、墨人等為代表。

    (五)散文詩:在四○年代,波特萊爾的《巴黎之憂鬱》、屠格涅夫的《散文詩》,便開始被介紹。散文詩的使用、創作,便開始有人嘗試,商禽、蘇紹連等可為代表。有人說中國散文詩,往往把詩寫成散文;台灣散文詩,便是要把散文寫成詩。傳統詩是歌唱的,往往使用韻文;現代詩是思考的,所以使用散文來創作詩。

    (六)十四行詩:十四行詩是西方抒情詩的一個重要類型,又稱商籟體(Sonnet);有義大利式、米爾敦式、斯賓塞式、莎士比亞式。在戰後台灣,便有十四行詩的發展,但尚無嚴格的規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波特萊爾的《惡之華》、里爾克的《給奧費斯的十四行詩》等翻譯本的出現,十四行詩似乎有了依據。中國傳統詩,不論是五行、七行,不論是絕句或律詩,甚至西方的十四行詩,事實上,都是格律詩,相對於格律詩而言,有些現代詩的形式是接近自由詩。

    (七)俳句詩:中國用新詩、現代詩,日本用近代詩、現代詩,用語不同,但是,都有時間脈絡的距離或區隔。日本傳統詩,有和歌、短歌、俳句、連歌等不同時期和使用,俳句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形式,俳句形式是最短定型的詩,表現「生活實感」,台灣現代詩出現了「俳句詩」,有林建隆的俳句詩,巫永福、詹冰的十字詩,可以說脫胎於俳句的另類詩作。

    (八)兒童詩:在台灣兒童詩壇,對兒童詩的用語有許多討論,林鍾隆、林武憲、洪中周、詹冰、陳千武、趙天儀、岩上、莫渝、李魁賢等參與了評論。林鍾隆主張孩子寫的稱為兒童詩,成人寫的稱為童詩」。日本把兒童寫的稱為兒童詩,成人寫的稱為「少年」。

    以上台灣現代詩,從形式來看,變產生了這麼多不同的用語,我們不得不加以重視。

 

三、現代詩的素材

 

    從文學創作來看,變產生寫什麼和怎麼寫的問題。寫什麼?便涉及現代詩的素材;怎麼寫?便涉及現代詩的創作方法。我們從現代詩的素材來看,現代詩依照其素材的表現,大約有(一)愛情詩(二)田園詩(三)都市詩(四)生態詩(五)海洋詩(六)政治詩(七)女性詩(八)醫療詩(九)旅遊詩(十)諷刺詩等等。因此,我們要討論台灣現代詩創作趨向,必須考慮現代詩的素材以及現代詩的創作方法。以這兩者的互動,來看現代詩的創作趨向。我們試舉以下四首詩來賞析與討論:

   

    第一首,陳千武作品〈台灣國語〉

    

      台灣國語   陳千武

  

    ──阿公  昨天上午我聽廣播

    無意中聽到你的聲音

    ──聽到甚麼!

    ──有個記者訪問你  談談文化活動

    ──噢  那是前天來採訪的  你聽到了?

    ──你講話  很難聽

    ──為甚麼?

    ──台灣國語!

    ──嗯  阿公是道地的台灣人麼  當然說的是

        台灣國語  比起行政院長的廣播

        怎麼樣?

 

    ──好聽一點點……

    ──那就好了  你的國語說得很標準

        可是台語呢?

    ──對不起  阿公  我說台語沒有你說得好

        不過將來  我必會說得很好

        我要學會好多種的國語  譬如說美國國語

        法國國語  日本國語  還有韓國國語

        台灣國語……

                   (1987年  春季號《文學界》21期)

 

    這首詩,用華語唸一遍,再用台語唸一遍,非常有趣。陳千武用華語思考,但是也用了不少台語。陳千武非常幽默,自我調侃。國語是標準語,台語是母語,台灣國語便充滿了弔詭,充滿了矛盾,也是一種另類的諷刺。韓國詩人、日本詩人便不會產生這種語言不一致的尷尬場面。陳千武說出了自己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在形式上,〈台灣國語〉這首詩,也接近散文詩。

 

    第二首,蔡秀菊作品〈春遊毘盧禪寺〉

 

      春遊毘盧禪寺  蔡秀菊

 

    不愛做追花的遊客

    應毘盧禪寺幾株杜鵑與櫻花的邀約

    我來到這花中小徑

 

    放慢腳步

    深怕不經意踩踏一朵落櫻

    這時節

    恐怕尋歡的旅人

    開始憧憬異國櫻花季的浪漫

 

    春日櫻花與杜鵑綻放時節

    徜徉在這座八仙山尾閭的幽靜禪寺

    昔日「銀鈴」琅琅話語

    隨著微風吹過樹梢

    彷彿落櫻般飄入我的心田

                    (2001/02/18)

          發表於20016月《笠》詩刊第223

 

    註:台灣新詩史上,介於1942~1949年間台灣中部的文學團體「銀鈴會」,彌補戰中和戰後巨變時期台灣詩壇的空白和斷層。「銀鈴會」為增加會員感情和研究寫作技巧,曾舉辦兩次規模較大的聯誼會。第一次在1948年8月29日,地點為后里鄉內埔國小校長室,會後成員同遊毘盧禪寺。台灣現代文學前輩楊逵親臨指導。

 

    這首詩,是一首旅遊詩,也是頗具抒寫自然趣味的風物誌。毘盧禪寺是台中后里附近的一座禪寺,一座尼姑庵。除了描寫春到人間,杜鵑,櫻花盛開以外,提到「銀鈴會」會員於1948829,在后里鄉內埔國小校長室聯誼會,並同遊毘盧禪寺。事實上《笠》詩刊成立以後,也曾經到月眉國小聚會,也有遠足毘盧禪寺的歷史經驗。蔡秀菊的詩,喚起了我的經驗,也啟發了我的歷史意識。

 

    第三首,黃騰輝作品〈石油〉

 

      石 油    黃騰輝

 

    地球心臟,

    千萬年精釀的血液,

    人類只是飢餓的寄生蟲;

 

    貪婪的吸飲,

    上游的……

    下游的……

    連接著複雜的蜂巢分子式,

    提煉著生活的夢。

    石化工業渡過顛峰的黃金時代

    之後,卻是一片污染,

    有一天,地球只是宇宙間最骯髒的垃圾場。

 

    地球心臟,開始疲憊,

    貧血,衰老……

    為了飼養那一批冷血的「經濟動物」。

 

    黃騰輝這首詩,是一首生態詩。人類使用能源,從自然能源、電的能源、煤氣的能源,石油的能源到原子、核子的能源;自然生態逐漸破壞了,而能源的有限與缺乏的問題便浮上來了。這首詩,借著人類使用石油而石油是不能再生的能源,已經面臨石油能源短缺的危機,因此,黃騰輝說:地球心臟,╱千萬年精釀的血液,╱人類只是飢餓的寄生蟲;,末了,又說:為了飼養那一批冷血的『經濟動物』,在地球上,人類可能是一種最麻煩又最冷酷的「經濟動物」。可不是嗎?

 

    第四首,賴欣作品〈最大的幸福〉

 

    最大的幸福               賴欣

 

    曾經  考上醫學院

    感到最大的幸福

 

    曾經  考取醫師執照

    感到最大的幸福

 

    曾經  娶了美嬌娘

    感到最大的幸福

 

    曾經  升上了教授

    感到最大的幸福

 

    現在  參加瑞宝章祝賀會

    感到最大的幸福

 

    很多很多的  最大的幸福

    身受了  現在

    更深深體會

    每一次每一次  我們的相聚

    才真正

    感到最大的幸福

              (《台灣現代詩》第五期,2006325日)

 

    這首詩,《台灣現代詩》第五期發表,有賴欣的原作和陳千武的日文翻譯詩對照發表。雖然一路說來,有些說理,把最大的幸福,放在考上醫學院考取醫師執照娶了美嬌娘升上了教授瑞宝章祝賀會」等,但是,最後,卻領悟了「我們的相聚才真正感到最大的幸福。不論是愛的相聚,或不論是友誼相聚,最大的幸福便是充滿了愛,夢想與希望。從世俗的幸福到超越世俗的幸福,這首詩,點到為止,原來「最大的幸福」是在我們的相聚。

 

四、結語:台灣現代詩的追求

 

    台灣現代詩,有派別,有意識型態的差異,有個人教養的不同,因此,對台灣現代詩的看法,便有顯著的差異。我個人對台灣現代詩創作趨向,從未來創造的方向來加以思考,也從已經產生的作品來加以回顧。因此,我只提出四點來進一步思索。

    (一)台灣意識的抬頭:很多成長於台灣的人,卻不認識台灣。不識廬山真面日」竟是「只緣身在此山中」。因此,很多台灣人到了國外,才發現了台灣。發現台灣,竟是那麼辛苦。所以,台灣現代詩人抒寫台灣、發現台灣,因而促進了台灣意識的抬頭。

    (二)海洋世界的冒險:歷史上的海禁,使四周環海的台灣,竟忘了台灣是一個島嶼,而且是海洋世界的參與者。海洋文學欠缺,海洋詩的世界也等待開拓。因此,從事海洋世界的冒險,投入海洋世界的開拓,加強海洋世界的經驗,評介海洋文學的欣賞,也勢在必行。

    (三)現代精神的追求:做為一個台灣人,要了解台灣;做為一個現代人,也要了解現代精神。因此,現代性的追求,是超越了現代主義及其技巧。台灣社會,在現代化過程中,欠缺現代人應有的現代化的努力。打破迷信,推翻造神運動,民主科學,才是吾人應有所追求的正道。

    (四)自然生態的保護: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台灣也只是一個島嶼,自然生態的破壞,能源生命的危機,突顯人類是能源的消費者,也是自然生態的破壞者。在未來的世界,人口急速地增加,也大量地過度開發,並且逐漸地使地球變成無法復元的垃圾場。我們怎麼能不加以警惕?!

    簡言之,台灣現代詩,是立足於台灣的現代詩人,面對其生存環境,從歷史意識、自然生態以及現代社會來全面性地加以觀照,也是這個島嶼、這個土地上的創造品,值得我們來省思與努力。

an>

 

心音不可言說,我想,靈感的奧妙在於偶然,與之共鳴與否的關鍵在於讀者能不能聽見字句的弦外之音。

四月,麻州東北角的氣溫仍在零度上下,沙灘空無一人,港口的船隻還套著白色塑膠布。定格的鏡頭裡,我欣見碧許的詩,正一尾一尾地躍出海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