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檢視內部矛盾的另一面向,1979年台灣內部發生美麗島事件,許多文人,包括作家楊青矗和王拓都涉身其中,被逮捕、判刑後,楊青矗於1983年出獄,王拓1984年釋放。美麗島事件發生的時候,其實許多作家都親身體驗了追求自由民主運動的過程,只是各有不同的參與方式,不一定都投入政治活動的第一線,但是美麗島事件被鎮壓之後,社會悲觀氣氛凝重,幾乎普遍對台灣的民主運動絕望。在楊青矗出獄後,台灣文學界期待王拓也能夠恢復自由身的時機,我在難耐中寫下〈留鳥〉這一首詩:
留 鳥
我的朋友還在監獄裡
不學候鳥
追求自由的季節
尋找適應的新生地
寧願
反哺軟弱的鄉土
我的朋友還在監獄裡
斂翅成為失語症的留鳥
放棄語言 也
放棄海拔的記憶 也
放棄隨風飄舉的訓練
寧願
反芻鄉土的軟弱
我的朋友還在監獄裡
驚天動地的美麗島事件,在政府高壓政策主導下,很難讀到詩人的反應。我在詩中特別對無辜受刑的作家引為「我的朋友」,有一個典故,在詩人施明正年輕時,與紀弦成為忘年交,紀弦也把施明正引為知己,成為酒伴,1958年寫了一首詩題目是〈贈明正〉,在序言中稱呼施明正是他的同志,但施明正兄弟涉及台灣獨立被關進牢裡後,紀弦1967年出版詩集《檳榔樹乙集》時,把這首詩收進去,題目却改為〈橘酒與金門高粱〉,把序言刪除,「同志」就不存在了。
1995年時值東南亞諸國發動一波綿延性的民主化運動中,〈留鳥〉這首詩意外成為我廁身印度詩壇的關鍵,從此讓我在印度詩壇活躍十餘年。2002年參加薩爾瓦多國際詩歌節,主辦單位安排在努內基金會的美術舘朗誦詩,我念〈留鳥〉時也引起聽眾關切,紛紛詢問「我的朋友」獲釋了沒有。可見具有社會意識的詩容易引起共鳴,因為涉及大眾共同關懷的議題,自然成為匯合的連接點。
最後,讓我們回溯戰後台灣發生更重大的228事件,這是1947年的台灣悲劇,表面上事過境遷,成為歷史陳跡,但是社會悲情往往不能一廂情願抹消,事件在轉化為社會集體無意識後,會永遠變成歷史意識的一部分,而二二八事件也不能單純歸納為政治事件,詳究起來,牽扯到歷史隔閡、文化衝突、經濟掠奪、法律脫序等等肇因。一般來說,悲劇事件必須透過正義司法和藝術手段處理,才能漸漸沉澱、澄清、消化、溶解,目前可以感受到台灣正往努力的方向在發展,但進度顯然太過遲緩。
這一首〈228安魂曲〉華語版2003年2月28日發表於《自由時報》副刊,前一晚在228紀念公園晚會上朗誦,作曲家游昌發曾譜成輕歌劇,但只完成第一章〈寒夜〉。台語版2006年2月28日發表於《台灣日報》副刊,後由作曲家柯芳隆譜成管弦樂暨合唱曲,2008年4月7日在國家音樂廳首演,2012年3月1日再度於在國家音樂廳演出。這是一首長達剛好228行的長詩,一口氣朗讀頗費心力,願為大家一試。
二二八安魂曲
話 頭
晚頭仔,2 月 27,無風無雨,彼是 1947 年風雨亂紛紛的年代。太平洋
戰爭結束,在太平洋的島嶼台灣,主權換人,無共款文化體質互相衝激。
中國內亂和政治激烈變化,影響台灣,物價大起,社會不安,亂象愈來愈
明顯。
2 月 27,晚頭仔,天馬茶房亭仔腳,台北市南京西路繁華的所在,查
闇(やみ,黑市)的警察捒倒攤販林江邁的菸攤仔,路邊的人議論紛紛,
警員著驚,舉槍亂濺,旁觀者僥倖著槍子,群眾激動。第二日,全台灣齊震動,就安爾發生風雨狂狂滾的二二八事件。
第一章 寒 夜
官方宣佈戒嚴,動用軍隊鎮壓民眾、掠人,社會精英和頭兄,無經過
調問、無經過查證、無經過辯護,台灣進入白色恐怖時期,一片淒風慘雨
……。
寒夜
鐘摃一聲
掀開燒燒的棉被
披一領月光
匆匆忙忙出門
我逮生份人
生份人逮我
四箍圍暗漠漠
熟悉的巷仔路
愈行愈暗
淒冷的槍聲
並寒夜復較冷
我的目珠掩住
我的心頭明白
我的血自然
燒 燒 燒起來
寒夜
我聽到大地的聲音
我聽到人民的聲音
我的腳步逮著
堅定的意志
我一路思考革命 民主
真濟主題 並路復較長
什麼所在
有竹葉的風聲
有靜靜的水聲
敢是行到奈何橋頭
無法度回頭的陰陽界
淒冷的槍聲
打斷我的思考
給世界的遺言
到嘴口就被寒夜凍結
未赴發出聲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