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 04 Tue 2013 23:01
(第卅三期)韓國年輕詩人詩作五首(一) 金尚浩 譯
- Jun 04 Tue 2013 22:59
(第卅三期)韓國年輕詩人詩作五首(二) 金尚浩 譯
- Jun 04 Tue 2013 22:57
(第卅三期)西班牙現代詩人─候黑‧李奇曼 林盛彬 選譯
候黑‧李奇曼(Jorge Riechmann Fernández),西班牙詩人、社會學與生態學家。1962年生於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馬德里大學數學系畢業,同時在遠距教學大學修習哲學;後留學德國,在柏林洪堡大學攻讀德國文學;巴塞隆納自治大學政治學博士。1990年起任教於巴塞隆納大學社會學系,2009年轉任馬德里自治大學哲學系。八十年代曾參與反對西班牙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活動,隨後則一直積極參與綠色和平運動。十五歲開始在文學雜誌發表詩作,後來亦從事外國文學翻譯。其詩與西班牙二十世紀九○年代反對資本主義的「意識詩」(la poesía de la conciencia)有密切關係。曾獲Hiperión詩獎、謝拉雅(Gabriel Celaya)國際詩獎、司湯達爾(Stendhal)翻譯獎。除了豐富的散文與譯作,著有《風蝕的贊歌》(1987)、《柏林筆記》(1989)、《與一位外國人共舞》(1993)、《短期工作》(2000)、《煉金術士們的對話》(2007)、《不可能的藝術》(2010)、《嗜愛詩篇》(2011)……等近三十部詩集。
- Jun 04 Tue 2013 22:54
(第卅三期)編後記 蔡秀菊
陳明台詩人在「卷頭語」中回顧一九八○年以前本土詩人如何義正辭嚴,批判當年畸型詩壇的霸道與獨佔,呼籲詩人應回歸真摯追求詩文學的創作原點。《台灣現代詩》自創刊迄今,一路走來即以「推展台灣主體意識與自我反省的批評精神」為原點,延續前人確立的台灣本土詩位置。
處於當今國家經濟財團化,文化資源霸權化、傳播媒體壟斷化,詩文學雖微力不足道,卻有其存在價值。二十世紀晚期出現的新歷史主義,揚棄以客觀證據建構史實,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傳統歷史敘述,改以透過探討文本背景,重新審視文學與歷史之交疊,因此歷史不再是冰冷的編年史或斷代史。
- Jun 04 Tue 2013 22:52
(第卅三期)《臺灣現代詩》投稿須知暨撰稿凡例
- Jun 03 Mon 2013 23:54
(第卅三期)封底照片(一)
- Jun 03 Mon 2013 23:51
(第卅三期)封底照片(二)
- Jun 03 Mon 2013 23:31
第卅三期)
詩人要怎麼創作,寫些什麼,沒有人可以干涉。然而詩文學是有其存在價值,不管大小主題,詩意味絕對必須由詩人的表現力來決定。一個國家,文學創作水準如果是他文化內涵測量尺度的話,詩人應該會有他一定的要求和使命,特別是本土詩人在現今錯亂的社會裡,其實是微力不足道的。假設我們有如此的自覺,本土詩的世界,應該往上提昇而非往下沈淪。詩人不該只是擺擺姿勢、吹一吹良知和公義而已,語言和實踐必須合一。我們的周遭,其實有眾多真摯地追求詩文學的詩人,這就是我們永遠的希望。
於公於私,讓我們回歸詩人創作的原點吧!
- Mar 25 Mon 2013 09:42
贊助訂閱《台灣現代詩》過期詩刊優惠辦法
敬啟者:
《台灣現代詩》為一份「台灣」與「現代」兼容並蓄,並有國際視野的優質詩季刊,能提供學界研究「台灣現代詩人協會」詩集團之基礎資料、有志於現代詩創作者觀摩、讀者鑑賞現代詩之入門指引,同時也是高中職以上教師教授現代詩最值得參考的教學手冊。目前發行至33期,尚有25~32少量庫存,欲購買過期詩刊之讀者,郵政劃撥免付郵資(開立捐款單)優惠辦法辦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