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著期盼與不安
被上拋的球
目前分類:臺灣現代詩第41~44期(2015) (352)
- Sep 23 Wed 2015 09:46
(第四十二期)球之詩 許 函
- Sep 23 Wed 2015 09:44
(第四十二期) 守 舊 陳衣華
- Sep 23 Wed 2015 09:42
(第四十二期)課堂速寫 李宜靜
- Sep 23 Wed 2015 09:41
(第四十二期)心的奏鳴曲 小 荷
- Sep 23 Wed 2015 09:40
(第四十二期) 蛇之逸思 吳昌崙
- Sep 23 Wed 2015 09:39
(第四十二期) 原 色 瑀 璇
- Sep 23 Wed 2015 09:37
(第四十二期)當我們相伴 巫秀鈴
- Sep 23 Wed 2015 09:36
(第四十二期)恬 逸 齡 槿
- Sep 23 Wed 2015 09:34
(第四十二期)竟如斯 蔡澤民
- Sep 23 Wed 2015 09:32
(第四十二期)胡紹平作品賞析 蔡秀菊
- Sep 22 Tue 2015 09:12
(第四十二期)淡 漠 陳銘堯
畸零人啊!在這迷夢般的世途,人們有眼無心,對你視而不見,匆匆錯身閃過。而我,我能一眼就認出你來,且敢深深凝視。
有如無人野渡的不繫之舟,是誰捨你而去?亦或是你隨波逐流漂泊而來?不為什麼而來。曾經穿越甚麼樣的風暴,你未死的容顏,仍有一絲活氣。喔!畸零人啊!你活著是為了啥?留那一口氣是為了啥?
- Sep 22 Tue 2015 09:10
(第四十二期)捐款徵信 (2015年2月~2015年4月)
- Sep 22 Tue 2015 09:08
(第四十二期)長角鹿佮虎 謝安通
- Sep 22 Tue 2015 09:05
(第四十二期)賞讀 蔡秀菊
作者自稱多年前在《動物星球》電視節目中,無意間看到介紹一種野生鹿,頭上的犄角可以往前搭在前面伙伴背脊,但忘了該物種名稱。不過,作者藉由此動物行為發展出這首童話詩,一群長角鹿在河邊喝水,遇到老虎攻擊時,一隻隻長角鹿的犄角前後相抵,變成一隻「大水龍」,快速泅過溪流逃命,老虎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驚嚇,一時感到非常錯愕。在大自然界裡,野生動物為求自保,有許多求生方法,例如生長於非洲大草原的斑馬,黑白交錯的雜亂斑紋,可避免引起嗜睡症的采采蠅寄生;當斑馬成群結隊活動時,獅子所見到的影像變得模糊,不容易瞄準攻擊目標。這首童話詩要傳達的寓意,旨在提醒讀者,唯有團結合作才能逢凶化吉,單打獨鬥式的「隨人顧性命」,最終可能全部被敵人殲滅。善於利用階級鬥爭的中國共產社會主義,就是利用這種人性弱點,採取「各個擊破」的分化方式,達到壓制對手目的。觀察台灣過往歷史,台灣人普遍帶有「放尿澆沙未做堆」的山頭主義個性,以致於迄今仍無法落實成為真正自由民主國家。例如完全悖離台灣現實的「中華民國憲法」、中國國民黨的黨旗黨歌被當成國旗國歌,鳥籠公投、黑箱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黑箱高中課綱微調、不完整的陽光法案、票票不等值的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推動非核家園的重重阻力、中國當局的文攻武赫……。台灣人如果想當家作主,改變被宰制的命運,唯有團結一致,發揮公民力量,以選票向不肖政客、不當政策說「No」,才有機會像犄角前後相抵的長角鹿,排成一條「大水龍」,安全游到對岸,逃過老虎的撲殺。 (2015/04/10)
- Sep 22 Tue 2015 09:03
(第四十二期)詩人札記 (四十) 陳銘堯
- Sep 21 Mon 2015 11:42
(第四十二期) 袖子台語詩水彩畫展暨詩友朗讀會紀要 袖 子
平常除了以華語書寫,也試著用台語創作。記得趙天儀教授曾經提到,台灣女詩人陳秀喜出生於日治時期,只會使用日語書寫,到日本發表她的作品時,用日語朗讀,日本詩人問她,身為台灣人怎麼不用台語朗讀?她當下非常無奈且難過,為何台灣人無法使用母語朗讀自己的作品呢?我深受感動,心裡的一個聲音開始萌芽──希望推動台語書寫,推廣說台語。
二○一二年我出版一本台語詩集《大肚溪邊e歌詩》(彰化縣文化局),但找不到適合推廣的途徑和場所。曾經跟國小、幼稚園連絡,都以教學課程已排妥,無法加進鄉土語言課程而遭到拒絕。因此,在我學習水彩畫舉辦幾場個展後,開始思考結合畫作和台語詩,圖文一起展出,應該會更有聲有色吧!剛好彰化縣作家陳胤,出版台語詩集《戀歌》,也配合他的畫在彰化溪洲成功旅社展出,我前往觀摩之後,就決定除了詩畫展之外,再搭配詩友朗讀會。
- Sep 21 Mon 2015 11:36
(第四十二期) 陳秀枝老師「大自然寫真」詩畫繚繞 陳贊吉
認識陳秀枝老師是在民國100年,同樣入選彰化百詩,在百載百詩作品專輯中看到一篇〈走過八卦山文學步道〉的現代詩,作者是陳秀枝老師,這首詩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看到陳老師的簡介,她從國小老師轉換跑道到國中教國文,她對於文學的熱愛與堅持,令我敬佩。
同樣是和美出生的同鄉,陳老師擔任國小老師又與我的內人服務過同一所學校,這個印象讓我生起拜訪陳老師的想法。這個願望一直到今年(民國103年)在李長青老師的新書《風聲》分享會,才見到景仰已久的陳秀枝老師真面目。
- Sep 21 Mon 2015 11:29
(第四十二期)台灣現代詩創作趨向 趙天儀
- Sep 21 Mon 2015 11:19
第四十二期)愛與詩的璀燦光影:淺談伊莉莎白‧碧許 坦 雅
麻州有三位著名的女詩人:狄金生(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 1830-1886)、碧許(Elizabeth Bishop, 1911–1979)以及普拉絲(Sylvia Plath, 1932-1963)。三者的作品我都讀過,她們的共同特質是「冷」。狄金生是冷冽的雪,碧許是冷冽的海,普拉絲是冷冽的地窖。由於我目前也住在麻州,我對她們的「冷」,有一股發自內心的諒解。
這回我想談談碧許。碧許筆下的海,與我眼前的海是同一片湛藍。那不是純粹夢幻(我曾誤以為永遠平靜美好的場景),而是現實與殘酷交織(受氣候影響或者討生活的艱難),一切並非均衡清新,間雜毀壞、腐蝕、魚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