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臺灣現代詩第41~44期(2015) (352)
- Sep 21 Mon 2015 09:14
(第四十二期)
- Sep 21 Mon 2015 09:11
(第四十二期)英國浪漫詩人雪萊與奧圖曼土耳其(下) 羅青香
社會學者馬克斯˙韋伯認為國家的基柱在於經濟合一,歷史傳統和語文的統聯。(The pillars of the nation are economic homogeneity,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linguistic unity.[1] )很多人也認為國族主義預設了同質合一,反之亦然。[2]此外,也可以觀察社群如何“幫助”其成員們認識自己,進而有社區定位。有時候,社會中會有某些特定的利益團體,他們的族群背景與國家認同相應和。這些“利益團體”是在有限的社會資源中,追求最可能的最大利益(These “interest groups” are groups or communities pursuing the maximum possible interest within limited social sources.[3] )
十九世紀的奧圖曼土耳其帝國,在內憂外患中,政府為了抑扼這些利益團體與中央的利益相爭,開始了一連串的改革,試圖限定以往幾百年來總是擔任帝國稅收的各中間(宗教)團體,擴展中央政府的實權。[4] 在蘇丹阿布都哈密德二世任內,他認定橫跨歐亞非三大洲,龐大的帝國內不同的族群和宗教團體能夠合一是很重要的事;當時,境內的穆斯林(伊斯蘭信徒)是帝國的核心民眾,他們主要是佔人口比例最多的土耳其人,其次是阿拉伯人。蘇丹阿布都哈密德便大舉任用許多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擔任政府要職。[5] 這位蘇丹的目的是鞏固這個在西歐各帝國主義侵奪下的伊斯蘭群體;他認為只要能夠堅固一個以伊斯蘭信仰為核心的社會──而這個信仰和生活方式是帝國強大的基石──那麼在這個族群動盪不安的時期,這樣子的作法一定能夠幫助帝國恢復昔日光采。在十九世紀西歐倡議國族主義的當時,奧圖曼土耳其境內武裝的基督徒和穆斯林械鬥,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慘烈規模和頻率。曾經六百年來都各自生活,相安無事的各宗教和社區,族裔,此時在英法德俄等刻意扶植屬於自己的基督徒商團,享有片面最惠待遇,在經濟的競爭下,這些不同種族宗教的社群彼此面臨前所未有的緊張情勢。龐大的國境中各個宗教團體各自不同的生活模式,原本是帝國興旺的原因,此時似乎暗示了奧圖曼土耳其帝國自身的國族主義的前景黯淡。在種種的行政措施(努力)之外,這位蘇丹和他的阿拉伯臣民似乎比較是一種保護者或附庸的關係(而已),並沒有其它實質的機制基礎。換句話說,雖然蘇丹和他的阿拉伯人民都是穆斯林,然而共同的信仰並不能夠彌補在語言(土耳其語vs. 阿拉伯語),社會組織,共同利益,政治傳統,甚至是存在於不同的社經群體,種族族群外顯於宗教上的差異。最明顯例子之一,便是奧圖曼土耳其是一個有服飾規範的社會;各個職業與宗教都有專屬自己的服飾樣式和顏色。其中,綠色便是穆斯林專用的顏色。[6]
- Sep 21 Mon 2015 09:07
(第四十二期)克莉斯緹娜•羅塞蒂的天真與執著:詩作中的語調分析 楊 笛
- Sep 13 Sun 2015 15:40
(第四十二期)韓國女詩人羅喜德詩五首 金尚浩 譯
- Sep 11 Fri 2015 15:33
(第四十二期)西班牙現代詩人─安東尼歐‧寇利納斯 林盛彬 選譯
安東尼歐‧寇利納斯(Antonio Colinas),1946年出生於西班牙中北部雷翁(León)省。馬德里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新聞記者。作為一個作家,於詩、小說、散文、翻譯皆有特殊的表現,可謂著作等身。1970至1974年間曾在義大利米蘭、貝嘉莫(Bérgamo)等大學教授西班牙文。其後住在地中海的伊比沙島(Ibiza),1998年遷居薩拉曼加(Salamanca)。1969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土地與血的詩篇》(Poemas de la tierra y de la sangre),已出版的詩集包括:《一個終夜的序曲》(1969)、《野葡萄》(1985)、《火的沉默》(1992)、《時間與深淵》(2002)等30多冊。曾獲西班牙文詩評論獎(1976)、國家文學獎(1982)。
- Sep 11 Fri 2015 15:30
(第四十二期)高中職、大學校園現代詩巡迴座談企劃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於2000年成立,且於2005年3月起定期發行《台灣現代詩》季刊,迄今2015年6月已完成十年二季合計四十二期,從未脫期或延遲出刊外,並成功地舉辦多項大小活動,在全台北中南各地舉辦「現代詩座談會」、「作品合評」,先後承辦二屆台日韓「東亞詩書展」、韓國《亞細亞文藝》同仁共同舉辦「2013現代詩歌朗誦交流會」、「2014亞洲現代詩朗誦交流會」。
從「台灣現代詩人協會」舉辦之各項活動中,發現「現代詩座談」與「作品合評」提供與談人和參加學員面對面交流互動機會,對提昇現代詩欣賞及創作助益甚大。同時將座談內容及作品合評記錄刊載於《台灣現代詩》,除為台灣文學史留下寶貴的文化資產外,更能充實《台灣現代詩》內容,成為一本適合教授現代詩文學或有志於現代詩創作者的優質參考讀本。
- Sep 11 Fri 2015 15:29
(第四十二期)編後記 蔡秀菊
尼泊爾於4月25日發生規模達7.9級大地震,迄今死亡逾六千人。近二十年來亞洲國家,週期循環般地陸續發生大地震,如1999年9月21日台灣集集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南亞海嘯、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大地震。人類一方面扮演主宰地球環境變遷的控制者,當面對大自然反撲時,卻又顯得何等脆弱、不堪一擊。某詩友曾感慨地說:「這個世界,很多的土地正在崩落中,很多的人需要得拯救,作家和詩人該做什麼?」或許一個人無法撐起保護地球的重責大任,但是只要看到有那麼多公民團體站出來,為各類重大議題發聲,我們仍能從中窺見文字的力量。
〈英國浪漫詩人雪萊與奧圖曼土耳其〉分上下兩期刊載,透過該文可以理解讀者僅憑藉外部閱讀,難免產生認知偏差,偉大詩人如雪萊也無法倖免。是以國人對伊斯蘭世界的印象,不能因奉行極端恐怖主義的「伊斯蘭國」(ISIS)而否定所有伊斯蘭教信徒。二十世紀初期美國著名女同志詩人伊莉莎白‧碧許,身處同性戀備受歧視的年代,她的詩作值得我們對同志議題作更深入探討。本期介紹十九世紀英國女詩人克莉斯緹娜•羅塞蒂獨樹一幟的特殊語調,譯介西班牙現代詩人安東尼歐‧寇利納斯、韓國女詩人羅喜德,也採納不少新投稿者作品。從古典到現代,吾人不難發現不管台灣或世界各國,詩創作亦跟隨人類文化發展的軌跡,呈現了時代的身影。 (2015/04/30)
- Sep 11 Fri 2015 15:27
(第四十二期)《臺灣現代詩》投稿須知暨撰稿凡例
- Sep 11 Fri 2015 15:23
(第四十二期)版權頁
- Sep 11 Fri 2015 15:15
(第四十二期)封底語錄 畢修
在我投入幾年的社福工作裡,很多人常是懷抱著服務弱勢的熱忱進入的,但慢慢的可能因機構內部行政、人事的一些異見、可能短期內未見預期成效,而退出該服務領域,誠然可惜!因此都會以「不忘初衷」來相互提醒。
心中的意念會決定我們用甚麼角度看待世界,也會驅使我們採取行動去改變我們的環境。榮格說「當你能反觀自己的內心,你的視線才能真正清晰起來;向外看的人只會夢想,向內看的人才能覺醒。」
- Sep 10 Thu 2015 11:18
(第四十一期)封面圖片
- Sep 10 Thu 2015 11:16
(第四十一期)旅 行 陳明克
旅行常被視為休閒,頂多是增廣見聞,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但仔細省思,旅行的衝動似乎是與生俱來。即使是嬰兒,也喜歡離開室內到戶外。小孩子對郊遊、旅行,更是充滿期待。也許有人會認為,那是好奇、愛玩。這樣解釋並無不可,但相信有更深層的意義,如成人的旅遊可能是休閒,也可能是逃離機械似的生活。
以人類的進化史來看,遠古人類的遷徙應該和現代的旅行有關。一般相信遠古人類的遷徙是為了求生,為生命尋找出口。可是,今日非洲,野牛不也每年成群的大遷徙?那是本能的求生,和已經意識到「我」、在洞穴中石壁畫出自己(如追逐打獵、或自己的手掌)的遠古人類截然不同。因為有我,本能的求生在我的心靈發生變化,人才因此成為人。
- Sep 10 Thu 2015 11:14
(第四十一期)台灣現代詩第41期目錄
- Sep 10 Thu 2015 11:10
(第四十一期)2015封面雕刻家簡介
- Sep 10 Thu 2015 11:09
(第四十一期)正字標章 林盛彬
- Sep 10 Thu 2015 11:08
(第四十一期)枯葉蝶 陳明克
- Sep 10 Thu 2015 11:07
(第四十一期)海 邊 陳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