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岩上詩〈舉手〉(《笠》詩刊,1995.12)
該詩分二節,第一節「冷氣開放的╱車站裡╱人群熙熙攘攘╱有人看到久別的親友╱舉手招呼╱有人因為親友要離開╱而舉手揮別╱他們的舉手╱都是短暫的」寫那些活生生的人的通常的、日常的社交禮儀,總在久別再見面或有親友要離開時,總會揮揮手,而那種揮揮手是短暫的,在揮揮手之後,自會放下手來。
而第二節則寫著「只有/銅像,站在車站外的廣場/他的身影/被烈日蒸蒸的熱氣/烤得發燙/也不放手」。這裡的「也不放手」,是一種雙關語,具多義性:簡單的說,是雖「被烈日蒸蒸的熱氣/烤得發燙」,也不垂下手來休息,有疼惜銅像勞累之意;而另外一種意義則是人都死了,何必還放不下人間事,還想掌控呢?
此外,第二節「被烈日蒸蒸的熱氣/烤得發燙」也是雙關語,有多義性,其一、為大自然的現象,烈日照曬、銅像吸熱,自會發燙;其二、為民心向背,已有那麼多的人不滿意,早把銅像烤得發燙了,銅像何必還執著呢? ( 2011/12/28 )
(二)岩上詩〈看板〉(《文學台灣》17期,1996冬季號)
詩分三節,第一節寫颱風之後,「看板被颱風吹落之後/我們才看到/世態的真面目」,而那個「世態的真面目」是「樹木折斷/電桿歪斜/山坡被洪水沖刷流走/房屋倒塌/遠去的路有斷橋」,把世態和災難攪和在一起,自也是對世態的另一種解說。
第二節,平日裡,「看板擋住我們遠望的/視線」,讓我們短視,我們只看到「閃爍的文字如霓虹燈/像阻街的女郎/伸出攔腰的手/我們只看到化妝品的笑容」;也就是說,我們只看到浮面的、世俗的、虛假的美,而未明其真面目。
而第三節,則很先知的批判誘人的看版「看板誘人的版面/把指示的路標/擠到路旁」。該重視的不被重視。 ( 2012/01/05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