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02 Mon 2011 15:58
(第四期)詩翻譯 赫塞作品三首 / 鄭德昌 譯
- May 02 Mon 2011 15:58
(第四期)詩翻譯 蒙古詩人 哈達近作六首 / 哈達 自譯
- May 02 Mon 2011 15:57
(第四期)詩翻譯 韓國詩人 金潤成詩六首 / 金尚浩 譯
- May 02 Mon 2011 15:56
(第四期)詩翻譯 日本詩人 立原道造的詩 / 陳香君 譯
- May 02 Mon 2011 15:56
(第四期)詩翻譯 日本詩人 高橋絹代的詩 / 陳千武 譯
- May 02 Mon 2011 15:53
(第四期)賴欣個人作品合評
- May 02 Mon 2011 15:53
(第四期)詩評論 映照水鏡-談莫渝,析苦竹 / 林鷺
- May 02 Mon 2011 15:52
(第四期)詩評論 由對母語的〈憑弔〉談起(4) / 周華斌
- May 02 Mon 2011 15:52
(第四期)詩評論 由對母語的〈憑弔〉談起(3) / 周華斌
當年利玉芳在〈憑弔〉中,警示母語正在消失中,控訴「國語」政策的運作及媒體共謀等問題,而至今其持續母語詩創作,作品除收入上述詩刊、詩集外,還被選入《台灣客家文學選集Ⅰ》14、《台灣文學讀本》15等,顯見其以本土意識思考的立場不變,且一直朝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前進:「逐日活躍的母語詩,我極為尊重詩的本質及語言的優越性。不管是河洛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等掌握的台語詩,都必須要反應地域、人文、習俗、音樂、追求理念及責任感的條件……」16。
接著,談到〈憑弔〉的再創作。非常稀罕地,利玉芳曾經因兩次不同的特殊需要,而以〈憑弔〉的前段詩句為基礎,再創作出〈歲月〉、〈瘖啞的季節——憑弔女鯨玉玲詩〉兩首詩,這與其他詩人不滿意作品而一再修改詩句的情形不同。
- May 02 Mon 2011 15:52
(第四期)詩評論 由對母語的〈憑弔〉談起(2) / 周華斌
那麼,位在南方的故鄉,其情形又如何呢?「人們仍認真地發音╱緊緊地抓住方言不放╱唱山歌自衛」。所幸,故鄉的人們依然使用母語,並以生活的山歌守護、延續母語。然而,沒有一個地區能持續母語已成弱勢的憤怒和同情,逐漸失去危機意識,因此故鄉的學童除了在學校接受「國語」教育外,回家還持續接受電視媒體的教育,而「漠視了自己的語言」。由於統治者擁有優勢的各種資源,能掌握媒體的意義解釋權,建構鞏固政權的意識形態,再配合「國語」政策的推行,使學童在不知不覺中被全盤「教化」,而漠視母語及文化。
藉由〈憑弔〉提出母語正逐漸消失中的實情,表示詩人對此事的強烈擔憂。然而,詩人最後的語氣卻轉緩,自謙「我所憑弔的也許不值得保存╱但我仍然惋惜她的損失」。事實上,前者是詩人考慮到他人的想法,或許他人會認為詩人所憑弔的母語「不值得保存」,但重點在於後者,即詩人進一步對母語的損失表示惋惜,以提醒失去危機意識的母語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