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利玉芳為悼念陳玉玲逝世一週年18而舉辦的吟詩朗誦會,於二○○五年一月十八日寫了〈瘖啞的季節——憑弔女鯨玉玲詩〉:

 

越來越少的人能準確地指出

我的出生地

只有我的耳朵

傾聽我自言自語

證明我的語言還未消失

 

在鷺鷥南飛的故鄉

人們仍認真地發音

緊緊地抓住方言不放

唱山歌自衛

………

 

這是我寫的一首詩

題目叫做 憑弔

您的著書《台灣文學的國度》

把拙詩

列入 瘖啞的情節

 

又是一年

越來越長的歲月將謹謹記得您

只有我的目光凝視

女性.本土.反殖民

翻閱論述 證明您的存在

 

鳳蝶停滯飛翔的寒冬裡

研究者仍認真展翅

顛覆父權生態主義

唱母親的歌

………

 

本詩以陳玉玲曾於《台灣文學的國度:女性.本土.反殖民論述》的〈瘖啞的情結:《混聲合唱——「笠」詩選》的不平之鳴〉論述〈憑弔〉一事為關聯性的原點,輻射出對其悼念的情感。首先,詩題名〈瘖啞的季節〉特借自故人的書題名〈瘖啞的情結〉,表達詩人對故人辭世而瘖啞的不捨之情;詩前段引用〈憑弔〉的語句,主要在藉由陳玉玲曾論述〈憑弔〉的往事起頭;隨後,又於第三、四段巧妙借用〈歲月〉的詩句,於第三段傳達對陳玉玲的懷念不因歲月增長而衰減之意,並依然提及故人書名的「女性.本土.反殖民論述」以表達睹物思人、藉書解思愁的情感;第四段第一、二行雖改自〈歲月〉,但詩人巧妙轉換關鍵詞語,藉由對比,突顯故人努力不懈的精神永在,且持續致力於女性主義的實踐。因此,本詩為〈憑弔〉、〈歲月〉兩詩的再創作,且其不僅順暢融接而無礙,甚至倍增與故人之友誼聯繫與懷念之情。

〈歲月〉、〈瘖啞的季節——憑弔女鯨玉玲詩〉二詩,是利玉芳針對這兩次特殊需要而利用既有詩進行再創作的罕見例子,其中有特殊的關聯性,且引用、改寫、再創作都順暢自然,毫不做作。再者,上述兩首再創作的詩,除了在這兩個場合外,並無發表於其他報章雜誌,這表示利玉芳持有既然這兩首詩是純屬特殊情況下的延伸創作,那發表也應該要有所限制的態度。或許,這兩種實例的情境,都恰好適合用〈憑弔〉再創作;然而,從這裡也不難看出利玉芳對〈憑弔〉的情有獨鍾,以及對母語問題的重視,才會一再選擇以〈憑弔〉再創作。

於「國語」仍居絕對優勢的現今,母語依然在流失中,利玉芳持續經由母語文學創作實際進行母語書寫,為推展母語盡心力。從1972年出嫁時姑姑對客語重視的叮嚀起,經〈憑弔〉對母語流失的自覺,1992年加入蕃薯詩社後積極創作客家母語詩至今,利玉芳對母語的重視,對客家母語詩的實踐成果,乃有目共睹。如今,喜聞利玉芳有出母語專集的計畫,我們期待其早日實現。

 

2005925日定稿於新營



18陳玉玲於2004129日凌晨辭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