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貝多芬的遺憾—參加台灣現代詩人協會「詩與社會現實」專題研討會有感
陳填
愛會傳染,愛的水滴在水裡,擴散出去,一波一波,一圈一圈向外,外圈的波浪變小了,但卻一圈比一圈大。
愛要小心給與取,愛要檢驗,已經吃飽了還要你再吃一塊肉,勉強吃了,愛會讓你撐著肚子,難過一整天。
詩人要關懷社會,詩要反映人類共同的價值:公義、自由、民主、人權還有愛。但現實太多包裝,詩人還要鍊就如劍的目光,才能洞悉真偽、虛實,個人與整體,短線與永續,否則會有貝多芬詠讚拿破崙的遺憾。
莫渝的〈斷橋〉「翠綠枝椏╱究竟是侵占抑同情地進駐」,一物兩情;李長青的〈那個黨,曾經支持〉,恐怕支持藍或綠的人都曾有相同的感受:「天氣已經╱變得無法定義」(見第四期第15頁)。
歷史也會質變。吳哥窟、太姬瑪哈、萬里長城都是犧牲人民、折磨人民的暴政產物,如今卻是人類共同文化資產,觀光資源,國家外匯的重要來源。詩人觀照社會要有透視時空的力道。
個人、國家、地球、我們的太陽,終將要在宇宙中消失(是科學不是宗教),人類一體共命,生路只有一條:帶領我們的子孫離開太陽系。否則諾貝爾桂冠、飛彈與聖經,都將飛灰煙滅,毫無意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