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銅像復活 莫渝
修復之後
被拆毀的銅像
再度佔上國土
雄立廣場 傲視周遭
勇挺的騎馬英姿
直逼地平線
超過百歲的「偉人」
活了又死 死了又活
在人間反反覆覆
未及百歲的常人
臥病在床 反反覆覆
生不如死 生死由不得
常人一死百了
廣場的「偉人」
接受路人的尊崇或異樣眼神
不在乎鴿屎的停靠
缺乏美學的陶冶
排斥文化的深層教養
只相信一個「偉人」
求「偉人」賜他生命
不是神
復活的銅像
繼續佔領土地
享受殿堂的禮遇
老廟祝忠誠的按時祀奉 (2005.12.25)
社會現象錯綜複雜,不論社會的換喻(轉喻,metonymy,近似二物間的類比,如王--國王,羽--鳥禽)或隱喻(metaphor,一種以彼物比此物並且隱藏涵意的類比手法),詩作完成了,都只是社會現象的浮光掠影。至於社會型態的背後,現實社會的背後,以及造成「主體」(如:喬林筆下的流浪漢)的背景因素,即「後窗」因素,可能在作者呈顯的詩句裡遭模糊掉。因而,詩文學的社會現象的寫實陳述,客觀書寫或主觀書寫,都得脫離表面的描述,提出作者一份遠景的輪廓,不能僅僅以社會消遣和娛樂看待。遠景,應該是愉悅的慰藉,活潑的生機,即「開啟未來」。
庶民的生活,市井的聲音,可能較吸引我。而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的話也讓自己警惕著,他說:「一篇作品能不能算是文學,應當純以文學的尺度作判斷。至於文學作品的偉大與否,絕不能單獨訴諸文學標準。」 (2005.12.26完稿)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