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與社會現實」的備忘錄 陳明台
一、
詩表現社會現實或不以社會現實為體材、主題,端視詩人個人創作的態度而定、詩可以是個人內心世界的呈現,或僅是感情的表白,詩人也可以經由生活經驗和對社會現實的觀察來表達自己的感想和意見。前者是「個」的詩,是私性的詩;後者是公的詩,或是著眼於大眾的詩。從詩的類型來看,也可能多種多樣:表現田園自然、或隱逸出世的作品、表現關懷現實、注視人生和批評社會等主題的入世作品,不一而足。但是詩人只要是不逃避現實,作為一個生活者,現象的觀察者,甚至是世間的預言者,詩人就必須要時時面對自己所處在的時代、社會、現實狀況,這就等同於一般的人不得不面對自己的人生和生活,無法逃避。詩人的精神,往往也在此種積極、入世的態度上,顯出其意義。不只如此,更有具備強烈使命感的詩人,他不以人生、社會現實作為體材和主題,就覺得毫無存在的意義,自然地,他對於將社會現實加以詩化,會視為是必要的義務和高尚的目標。
二、
詩人以社會現實為體材來創作,也就是將自己的體驗,生活感情或觀照,以及現實意識用詩來表現。社會現實中蘊含著無限的可諸作為創作體材的要素,但是詩的社會性或現實性的表現,至少應該具備有以下的幾個面向:
1﹑是生活的:詩人的現實生活經驗或感受,可能成為表現詩的社會性或現實性最為直接的素材,換句話說,生活的詩也就是現實的詩。詩人的生活態度也可能是和一般民眾共通持有的東西。在此意義上,詩人同時必須是一個認真的生活者。
2、是問題的:也就是帶有強烈的問題意識,這樣的問題意識及乃是詩人基於對現實的敏感和強烈的關懷而發生的。就好像社會事件,現實中的人物,可能成為小說表現的主題一樣。詩人的問題意識可能產生對於社會現實極其敏銳的反應,從正面觀察檢討,乃至從負面加以批判,產生對社會現實諷喻、導正的效果。
3、是刻意的:詩人往往刻意要表現社會現實的模樣,在自己所處的時代裡,成為現實狀況的反映者和記錄者。周圍的時代的氣氛,歷史中的光和影,也可能基於詩人刻意的表現而留存下來,從此點而言,暗鬱或明亮不同的詩風,也可能就是黑暗悲慘或光明理想的社會現實的對照書寫。
三、
以亞洲的鄰國日本現代詩的發展來看,戰後的大部分時期,詩人基於一切重新出發的心情,往往以社會現實作為體材和主題來加以發揮。比如,在1950年代,戰爭剛剛結束不久的時期,就有許多對因戰爭造成社會人心荒廢和創傷的反省作品。戰後第一代「荒地詩人」在詩中表達對人性回復的要求、列島詩人透過存在的體材來批判時潮,不止顯現出詩人對於社會現實的強烈關懷,也顯示出到處氾濫時代所面臨的嚴重問題和詩人深刻的問題意識。
在沒去過的海
事件發生了
不知名的港口飄來魚
魚沾染了看不見的毒
這樣的事被知道了
不再被食用
這是「列島」代表詩人關根弘的社會環保問題意識詩的第一段,以戰後1950年代日本既已存在的生態環境污染作為主題來抒發,在全詩的其它各段,都充分地顯露出一個平凡生活者的意識。但是,這首詩也充分顯出了對於生存環境保護和嚴重污染的關心,以輕快的詩風,對社會現實也表達了強有力的反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