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我的覺醒傾聽解凍的聲音-巫永福詩作解析 趙天儀
一、巫永福小傳(1913年~)
巫永福,號永州,筆名田子浩,南投埔里人,1913年3月11日生。
台中一中畢業。1935年日本明治大學文藝科畢業,在東京與文友組織「台灣藝術研究會」,發刊文學雜誌《フオルモサ》(美麗島,福爾摩沙)。因父親去世,畢業後返台,參加台灣文藝聯盟雜誌《台灣文藝》。一九四一年參加雜誌《台灣文學》。任台灣新聞記者,終戰前辭職,任大東信託會社屬託。
終戰後,曾任台灣信託公司課長,台灣大公企業公司協理,台中市政府秘書,中國化學製藥公司總經理,新光產物保險公司駐會董事兼副總經理。中國合成橡膠公司監察人。日本歌謠《からたち》台北支部長,台灣巫氏宗親總會理事長,台北西門扶輪社社長。
現任《台灣文藝》發行人,台北歌壇、笠詩社同仁。日本駿河台文學會會員,台灣筆會會員。新光產險公司及台中中央書局公司董事。益壯會召集人。巫永福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有巫永福三大獎:巫永福文學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巫永福文化評論獎。
二、巫永福作品
(1)詩集
1愛 永州詩集:台北,笠詩刊社,1986年2月,25開,93頁。
2時光:台北,笠詩刊社,1990年3月,32開,118頁。
3霧社緋櫻:台北,笠詩刊社,1990年3月,32開,119頁。
4木像:台北,笠詩刊社,1990年3月,32開,118頁。
5稻草人的口哨:台北,笠詩刊社,1990年3月,32開,118頁。
6不老的大樹:台北,笠詩刊社,1990年3月,32開,119頁。
7無齒的老虎 永州詩集:台北,笠詩刊社,1993年,25開,118頁。
8爬在大地的人 永州詩集:台北,笠詩刊社,1993年,25開,119頁。
9地平線的失落:南投、南投縣立文中心,1995年,25開,120頁。
春秋 台灣俳句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年,25開,121頁。
(2)散文集
1風雨中的常青樹:台中,中央書局,1986年12月,32開,210頁。
2巫永福的回憶錄:我的風霜歲月,台北望春風,2003年8月,25開,206頁。
(3)小說集
1巫永福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2月,25開,148頁(與翁鬧、
王昶雄合集)。
2巫永福小說集:台北,巫永福文化基金會,2005年,25開,312頁。
(4)合集
1巫永福全集 台北,傳神福音文化公司,1996年5月,25開。
詩卷Ⅰ:303頁1995年
詩卷Ⅱ:304頁
詩卷Ⅲ:301頁
詩卷Ⅳ:308頁
詩卷Ⅴ:308頁
評論卷Ⅰ:298頁
評論卷Ⅱ:302頁
評論卷Ⅲ:320頁
小說卷Ⅰ:243頁
小說卷Ⅱ:239頁
日文小說卷:359頁
日文詩卷:242頁
俳句卷:315頁
短歌卷:256頁
短歌卷:247頁
短句俳句卷:303頁,1999年6月
詩卷Ⅵ:294頁
文集卷:412頁
文學會議卷:443頁
三、巫永福詩觀
巫永福說:「由自己的獨特個性出發,選擇其詩的形態以語言技巧地表現其詩情詩感以顯示對人生的感性及思想。換言之,由主觀的燃燒而成為客觀化的純粹的詩的感受,再由其所把握的視覺角度以簡約適切的語言組織的效果及修辭,表現其多端的姿態而構成新的世界或新的現實,這樣成為生命的動態及美感而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與共感者即為好詩。故傳達文字所構成的詩的語言,在感覺上常有多項的表情。因各單字結合構成的文字會發生語體形態的差異而成不同的格調與表情。大體上詩人都各有其獨特的語言感覺及想法、看法的表露而成詩人個性可貴的風格,雖間有其奔放的情感所流露的熱情,或受時代的影響顯示其時代的意義與精神,或深深潛入個人自我的內部發掘不可知的世界,表露其抒情、觀念、官能,或以科學的精神創作其詩的世界。這樣詩人就擁有足跡、見證、感應、發言,掌握了。」
錄自1979年6月笠詩社出版的《美麗島詩集》
四、巫永福詩作賞析
巫永福留學日本,明治大學文藝科畢業。他是日治時期文藝科科班出身,受教於日本留學當時文藝界名家,他最感恩的恩師有山本有三、横光利一及小林秀雄,前兩位是以小說見長,後者是有名的文藝批評家。
巫永福創作小說、戲劇、隨筆、評論,甚至短歌、俳句。他是一位全才型的詩人、作家,他是一棵常青樹,一位長期吟唱的詩人。他設巫永福三大獎,包括文學創作獎、文學評論獎、文化評論獎。
巫永福詩的創作,可分兩大時期:
(一)日治時期的詩創作:在日治時期,他是決戰期的詩人。他有濃厚的祖國意識,孤兒情懷,有風花雪月,也有社會見証。
(二)國府時期的詩創作:台灣戰後,經過二二八事件,四六事件,他找到日治時期部份的作品,請陳千武翻譯。這樣說來,巫永福在中年以後,才又踏入文壇,詩壇。至今,創作不懈。
第一首 愛
父母未曾說過愛我
但我領悟父母的愛
你每次都說愛我
你的愛却無法領受
你想征服我 把愛說成一視同仁
我知你的花言巧語含有虛偽
你想擁有我底心情
但我的心常受騙已成了石頭
(光復前作品 陳千武譯 登於民國六十一年《笠詩刊》)
(解說)
在日治時期,殖民地統治者用懷柔政策,雖然父母的愛未曾說過,但我却能領悟父母的愛,而殖民地統治者,「你想征服我 把愛說成一視同仁」,但是「我知你的花言巧語含有虛偽」,雖然「你想擁有我底心情」,「但我的心常受騙已成了石頭」。這首詩,表現了被統治者內心深處的悲哀。愛是多麼深刻,愛是多麼可遇而不可求的真情。
第二首 貝殼
沙灘上留下新生精明的腳印
以岸打滾的潮音為伴
以飛雲和眨眼的陽光為證
貝殼在徬徨中做白日的夢
隨船往來的水手們高聲合唱
滿載歸來的漁夫們醉著留連
淺灘裏尋餌的小鳥們啼鳴
陽光照耀著貝殼發亮閃閃
碧天滄海和陸樹的寂靜
是無憂無慮的無罪世界
貝殼捧著未曾污穢的生命
在海濱曬暖和的陽光不動
依偎在宇宙和太陽的寂風裏
波浪和海草相擁湧滾作聲
一群海鷗的飛唱頓成搖籃曲
貝殼便在沙灘上孤獨睡眠
遙遠的記憶在貝殼裏呼吸
海潮生動地漂灌沙灘成籟不止
起伏的松樹在私語、漁夫在猜拳
彩麗的貝殼在讚美聲中陶醉不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