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認識文學前輩陳千武先生,是他擔任台中市文化中心主任時,為中小學老師與家長舉辦的「兒童文學創作研習」。記得總共辦了幾場,那時我剛從師專畢業,分發到家鄉附近彰化縣和美國小服務。因為自己對兒童文學興趣濃厚,平日也創作與指導學生寫作,因此,每回幾乎都參加研習。雖然不記得研習的內容是什麼,但千武前輩的殷殷教誨與熱切鼓舞,至今歷歷在目。記憶中,他總期勉我們要努力寫作,並將寫作志業傳承下去,指導學生們從生活中發掘創作的題材。

之後,在民國七十八年,他邀集了趙天儀、岩上、洪中周、洪志明、魏桂洲和蔡榮勇等籌組台灣省兒童文學協會,大家推舉他為理事長。我有幸加入該協會,常可以跟幾位文學前輩請教有關詩的創作。在八十幾年期間,並且不定期約一個月兩次,在上智社教研究院約集愛好兒童文學人士,齊聚一堂研討兒童文學,大家熱烈討論什麼樣的童詩是優秀的作品。他再三叮嚀,好的詩要跟生活結合,是有「詩想」,有批判,不是憑空捏造、不是無病呻吟,讓讀者看不懂就叫好詩。

   因為我後來轉任國中教職,週六要上課,又因遠居南投,從南投到台中搭車轉車耗日費時;另外,我到台灣師大和台東大學進修八個暑假,就減少去面受聆聽的機會。直到有機會要評論千武前輩的童詩,為蒐集資料與請益,直接到前輩府上拜訪,才認識了賢淑親切的師母。(台灣省兒童文學協會在千武前輩擔任理事長後,由趙天儀、岩上等接任理事長,也推動了不少兒童文學研習。)到民國八十六年,台灣省兒童文學協會重新立案,拿掉「省」,改為「台灣兒童文學學會」,當時大家推薦趙天儀教授接第一任理事長,千武前輩每次開會,都熱誠出席指導。後來,我也加入「台灣現代詩人協會」,參加該會舉辦的活動多了一些,常看到千武前輩精神奕奕,同仁們說:老師用心推動詩教,每次要開會都很有精神。

    「台灣兒童文學學會」因故到九十八年才改選,當時出席人數不多,原預定由靜宜大學日文系邱若山主任接任,因他臨時接了另一個文學團體的理事長職務,無法再接任「台灣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大家也感意外並多加推辭,最後怕該會停擺,就推我先接起來。我臨時受命,非常惶恐,文學資歷既淺、行政經驗也缺乏,只好凡事向陳千武前輩和趙天儀前輩請教。在跟前輩和師母的互動中,可以感受到前輩對晚輩的照料呵護,一直到後來,學會定期出版的《滿天星》或年度出版的《台灣童詩選》一寄給他,他都認真看過;打電話給他時,他都會再三鼓勵!

    記得有一次台灣現代詩人協會年會,千武前輩看了在場的會員,有黃騰輝前輩、莫渝、利玉芳、江昀、吳麗櫻校長(當時任「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長)、趙天儀教授、岩上前輩、賴欣醫師、陳明克教授、邱若山教授、林鷺、蔡秀菊、黃玉蘭、葉斐娜、李益美、李長青、賴惠美、周淑慧和我等詩人。他說:所有會員都要努力,尤其我們中部成員以女詩人較多,女性要自我期許努力創作,千萬不要妄自菲薄,希望重新恢復台中是文化重鎮的美譽,能做到耕耘在地,綻放出璀璨的花朵。

   記得 六月九日 在台中市文英館的追思會上,現任「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長賴欣朗誦了他為千武前輩寫的一首詩〈只要有詩〉,賴醫師說,千武前輩家居儉樸簡約,生活中好像只要有詩就夠了!的確,一走進前輩家中,可以感覺到一個文學人的居家簡單、生活和文學結合,書到處都有,「詩」俯拾即是。就像千武前輩去利玉芳大姐家參訪,大家請他寫詩,他信手拈來,寫下了:

在母親的腹中

     我的歷史早已開始

     蠕動

在〈鼓手之歌〉這首詩中「時間。遴選我作一個鼓手╱鼓面是用我的皮張的╱鼓的聲音很響亮╱超越各種樂器的音響╱╱鼓聲裡滲雜著我寂寞的心聲╱波及遠處神秘的山峰而回響╱於是收到回響的寂寞時╱我不得不,又拼命地打鼓……╱╱鼓是我痛愛的生命我是寂寞的鼓手」看到的「奮力擊鼓」與「寂寞」,在讀過《文學陳千武》(蔡秀菊2004)、《陳千武的文學人生》(陳素蘭2004)、《信鴿─文學‧人生陳千武》(吳櫻2010)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陳千武前輩,從小在南投讀小學校就因不願被同儕欺負與人打架;到就讀台中一中因發起反抗校長鼓吹的改名字運動而被監禁;在接觸台灣文學前輩,而有臺灣文學作家不同於中國來台作家,要有爲文化土地奮戰的主體意識……在在都是要有「千山我獨行」「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堅定與寂寞,那份自我期許、那份執著,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得了的。

    我們在聆聽這劃時代的鼓聲,是否聽懂了?體會到了!而能站在自己土地的屋頂下,學習前輩奮力擊鼓的昂然與堅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