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 這花花世界,映照出人心的迷亂。而那搧動血紅斗篷的鬥牛士,正以誇示英勇的惡作劇姿態,挑逗著憤怒、迷惑、垂死掙扎的蠻牛,準備給予最後致命的一擊……
面對這花花世界,就如那莫名其妙走上悲劇命運的蠻牛一樣,人們知道自己的盲昧嗎?他們終究只是變得無感地、無趣地、被動地接收那些色彩所發出的物理性光波,就如他們不知不覺呼吸著無色無臭的空氣一般,只是直覺反射地,迷亂地面對那逗弄著他們的色彩、或是旗幟,而在一陣盲動之後,感到疲倦和懷疑,感到麻木的空虛,如死亡一般的空虛……糊裡糊塗的死亡……
喔! 這花花世界,映照出人心的迷亂。而那搧動血紅斗篷的鬥牛士,正以誇示英勇的惡作劇姿態,挑逗著憤怒、迷惑、垂死掙扎的蠻牛,準備給予最後致命的一擊……
面對這花花世界,就如那莫名其妙走上悲劇命運的蠻牛一樣,人們知道自己的盲昧嗎?他們終究只是變得無感地、無趣地、被動地接收那些色彩所發出的物理性光波,就如他們不知不覺呼吸著無色無臭的空氣一般,只是直覺反射地,迷亂地面對那逗弄著他們的色彩、或是旗幟,而在一陣盲動之後,感到疲倦和懷疑,感到麻木的空虛,如死亡一般的空虛……糊裡糊塗的死亡……
作者自稱在家中庭院親眼目睹這場貓蛇大戰實況。劇中的貓原是一隻老貓攜帶甫生下的幼貓來到他的家中庭院,老貓當天死去,遺下瘦弱的幼子,作者於是收留這隻小貓成為家貓。這隻家貓非常顧家,院子有外來動物入侵,牠就會怒目驅趕,貓蛇大戰是這種情形下發生的。貓看見一條蛇入侵庭院時,立刻武裝警戒,豎直身體,後腳貼地、前腳高舉,右腳伸出預備進行攻擊。蛇也伸長脖子打算一口咬住獵物。只要蛇一伸出前頸,貓爪立刻迎擊,如此來回交戰十餘回合,雙方毫無斬獲,兩隻動物好像都累壞了,於是休兵各走各的路。作者刻意用「規百擺」幾百回合的誇張手法,加強貓蛇大戰的戲劇效果。再虛擬獵鴞掠食貓蛇的情節,也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啟示意義。
簡介:
(一)歲寒圖
1
向沉思的青年何塞·奥特嘉·伊·加塞特致敬
鍾情智慧的建築師
拉丁美洲現代主義起於尼加拉瓜詩人盧賓·達里歐(Rubén Darío, 1867-1916)於1888年出版的詩文集《藍…》,這個詩歌美學從法國高蹈派(el Parnasianismo)和象徵主義(el Simbolismo) 吸取養分,再加上他自己的本土思維,成為一股瘋迷整個拉美的唯美文學運動。雖然烏拉圭作家羅多(José Enrique Rodó ,1871-1917)曾說達里歐「是個大詩人,但不是美洲的詩人」,而後來的某些評論家甚至直接把拉美的現代主義指為逃避主義。但是,它之所以有野火燎原般的力量,其主因可以有兩個因素,首先這是拉美第一個自主性的文學運動,再者是普遍對拉美政治社會的不安感到失望與厭煩。前者可以是對黑格爾所謂「美洲文明是歐洲文明的影子」偏見的抗拒,後者則是對1810年為脫離殖民統治的獨立革命以來整個拉美社會陷於獨裁或無政府狀態的逃避。
達里歐逝世已逾百年,從學術的角度研究,這是個創歷史的文學運動,達里歐所建構的新詩格律迄今仍讓論者讚譽有加。至於內容,他除了標榜一個時代的新美學和創造性,它也提供了一個雖然逃避現實,卻像嗎啡一樣的「超現實」、超自然的希望與安慰。我們現在重讀,或許對其貴族式的浮誇、童話般的風格會有某種程度的不以為然,但別忘了我們是透過這樣的作品,來閱讀一個亂世詩人對其情感的安頓方式與情感。尤其是透過翻譯,基本上只能見其意表,至於格律與音樂性之美則幾乎蕩然無存。
《臺灣現代詩》季刊於2005年3月創刊,迄2018年6月已達54期。此外,亦出版單行本《十年詩萃》、《2017亞細亞詩萃》(華、韓、日、英四語詩選集)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與「我畫(iPaint)畫會」自2011年起初次合作,在臺中文英館展出「詩與畫的對話」,此後歷經2014年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彰化縣員林演藝廳,2016年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的詩畫聯展,成績斐然。「我畫(iPaint)畫會」今年10月10日至11月11日,再度於彰化縣員林演藝廳展出,本期開始以分期連載方式推出「我畫(iPaint)畫會2018展」賦詩專輯,以饗同好,並竭誠歡迎文友屆時蒞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