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評審評語

 

(一)評 語          陳明克

 

編號8,〈給妳─親愛的孩子〉,〈給您們─親愛的爸媽〉:過年時,親子以細葉欖仁、羊蹄甲花、紅包及書寫、對聯、對話,表達對未來的期望。文字清新,表現出親子間溫馨的情感。適切地呈現親子的心意,如羊蹄甲花,親想像成「豐盛的團圓飯」,子想像為「除夕夜的交談」。把日常生活平淡的瑣事,化為心境,是這兩首詩成功之處。

編號32,〈跨年〉:描寫跨年的心情。子顯然年紀小,只看見跨年的歡樂。親則在39歲和40歲的分界點,意識四十不惑其實是年華老去。親的心情,應是傷逝,卻又慶幸有子陪伴。親子間看似没有對話,卻反而烘托出對年華逝去,強自控制的悲傷。

編號17,〈思念的燈光〉,〈希望之燈〉:寫元宵燈。親著重思念親人,子著重象徵希望。〈思念的燈光〉,思念的是人,是人尋找親人,卻故意說成燈光(燈籠),如同螢火蟲、星光以光芒吸引。但人的思念,畢竟不同於螢火蟲、星光的唯物。最後一段,藉口大街小巷燈光太亮,引出思念。是首巧思而且蘊藉的詩。

 

 

(二)佳作評      黃玉蘭

 

文化的傳承對於一個民族的延續與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台中市文化局貫徹文化承先啟後的理念,特舉辦「2009詩人節活動」之「親子新詩創作比賽」,希望透過親子之間的文化關懷與文學創作交談,促進文化傳承發展,增進親子的甜蜜互動。

以此理念,檢視此次「佳作」得獎三組作品,在五月〉與〈長舟是千年的流浪〉作品中,親子之間以「船舟」相互交流,除了回應端午節、屈原、龍舟等先民文化基層記憶外,「從遠古到台灣」、「簷前點滴雨節氣悄悄換檔╱糯米的喧嘩告知他的存在」,兩者共同展現從古至今,文化川流不息。

    另一組共題〈讓渡〉的作品,也是以端午屈原為對象,親長從模擬屈原遭遇寫起,以反諷現今政、經收場,而子輩作品中,文句的跳接,偶有新創,但兩者都較缺乏整體意象與標題的貫串協同。

    另一組共題為〈歡慶理想〉的佳作,親子間將年節的歡樂與短暫的自我放縱,互為迴響,雖然文字與意象還不夠洗練,但已能掌握主題發揮。

 

 

(三)評審紀事      葉斐娜

 

身為評審,最困難的是:對於作者心血結晶的取捨。

首先,依據「二○○九詩人節──五月,讀詩天」活動的親子新詩創作比賽徵文辦法,需以「新詩」為體裁,創作主題則是「春節」、「元宵」、「清明」、「端午」四大民俗節慶,題目雖可以自訂,但親子必須同一主題,因此,體裁、題材及親子主題不同的詩作皆在第一輪討論後便得割愛。

綜觀其餘的詩作,有的是親、子各自表述、細說心曲,也有的在親、子的字裡行間交迸出纏綿的對話,皆有溫馨婉約、令人驚艷的一面,但亦有些意象模糊、難以完整呈現語意的作品。詩的語言,雖是一種主觀性的藝術表現,但應是可感、可意會的,當用語過於晦澀而成為詩人獨享的祕境、無法讓讀者產生共鳴時,便失去了意義。反之,若是文句鬆散形同散文的分行直列,或只展現語句的表象、失去內在的張力,也是令人失望的。所幸在徵詩中,仍能尋得令人推崇之作。

今年為慶祝詩人節活動,由台中市文化局主辦、台灣現代詩人協會承辦的徵詩比賽,很特別的以親、子為對象來進行詩創作活動,用意深遠,期盼能藉此推動詩教,使詩文學在生活中漸漸普遍、紮根,來日開出更璀燦迷人的「詩之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