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這次又輪到在中部舉辦,主體以靜宜大學學生作品為討論對象,不但給文學集團一個參與的實驗場、也是給創作現代新詩的愛好者提供切磋的機會。

收到蔡詩吟同學寄來的電子郵件詩作後即列印出七位十二首,我騰出時間閱讀,意外地挖掘到青春活力的私密性語言,讓我不知不覺又回到創作初期的詩語言——大膽活潑、有時敏銳、有時隱藏的表現性格。

敏銳的詩吸引人傾聽,活潑的詩令人喜歡,讀者只是依靠著靜態的文字獲得詩語言的活動、聲音、思維及表現的意義性。

 

1.羅于婷

(1)待時間不偏不倚地醒

題目確實誘發著讀者試探內容的發展性,企圖找出時間的主軸,句子的不明朗、不理解卻使我遇上挫折感,原因是詩語言的表現過於迂迴,超過了我習慣閱讀詩時能立即接受語言或肯流連思索的程度。

這麼說,語言必然存在著隱匿性,倒是值得再次重讀詩中內容的功課。也許這是一首想呈現著戀愛的情詩,由於用詞過於抽象而減損了情感自然流露的經驗。若說作者故意將筆觸隱藏起來,我寧願說詩的跳躍性太大,抽離了單軌思索的軸心。

第一段「把疼痛種在眼底,用無色的夢澆灌並且信仰心事繼續雨著」;這是很典型的初寫詩者表現新世代的詩語,憑藉情感經驗的述說「繼續雨著」,有這樣的使用語嗎?用語奇特嗎?語言具有活潑性嗎?

第二段舉出的「例如」之說,個人仍覺得隱喻非常細碎,讀懂了就釋疑了。

羅于婷的語言成熟卻抽象,行與行的連貫性太弱,這就是容易造成閱讀者剖析解讀上的挫折感。末段:「妳有蛀牙和偏見,以及流離失所的愛」,除了給這首詩在情感的註解之外,好像也給自己在寫這首詩的一點建議。

(2)親愛的妳怎麼會寫詩

詩題也令人側目,屬於私我表現語言的一首情詩,不易挖掘作品中真正的內涵,不易讓人懂得她存在的問題,那麼說這首詩具有矇矓、隱藏的技巧囉?還是希望看見新世代語言表現上有不同的手法。

作者一開始接觸寫詩、讀詩是否就喜歡走迂迴的路線?作者如果慣用這種書寫法,久而久之會形成詩的風格也說不定。

第二段末三行「其實我擅長  欲言又止且惹人誤會的口吻咬吸管、數眼睫毛和命名。」這一行使用的語言很活潑,有自我批判的功力並且在心理上有層級的揭發性。

末段反過來向第二者對話,其實是自剖內心戲劇「寫詩」、「讀詩」的互動對話,並且指向示愛的動作;讀者推測的對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讀詩能獲得一絲絲感動就好,盡量避免將自己閱讀的思維搞得太複雜,所以借用作者的最後一行詩:「以一種極簡的姿態沾濕我。並且讀我」。

 

2.高宇平

(1)被抓住的回憶沒有尾巴

回憶某人?還是寫給自己?回憶哪件事?作品刻意傳遞著隱密性、不使用表白的手法,似乎維持著朦朧的焦點,也可說是新世代詩語言表現的固執性。

若空有畫面卻是語焉不詳,很可能就此失去作品集中表達的精神。題目被抓住的回憶沒有尾巴,很有創意!讀者在沒有尾巴的概念下讀回憶詩,仍抱持著期待尋找頭部、身軀、四肢等等回憶的發展體!

第一段「發現(重複的猶如自殺)一具無面棺材」,確實令人驚悚,無法立即判斷所言為何?幸好第二、三、四段出現補述句,以搶救語言過於閃避、跳脫厲害的排列。

這首詩好像只對一個人說話、一人知道的密碼,所以生活素材在小小的範圍內也可以取決入詩的。

第三段出現「五月雪——桐花」的意象,讀者只是不確定性的猜測,表示傳遞的詩語言過於沉悶不夠明朗!例如:「潛意識的性深深打印」、「當前往午夜裡疲累」這兩行句子,使用的語言灰色亦不夠活潑。

(2)偏執狂

這首作品有著與前一首作品同樣的跳脫,細讀每一行詞句有每一行獨立的意象和媚力,不過在行與行之間,次序和思考就欠連結了。抓不住為何狂喜?為誰歸來?為何清醒?失去了什麼?最最自然的歌是怎麼唱的?使讀者未能挖掘作品內容的真情真意而陷入未能滿足的遺憾中,這種表現就是所謂的新世代詩語言的固執或偏執。

 

3.蔣友中

(1)黑白穗

黑白穗是一種植物的象徵嗎?首段果然出現天氣位移的變化,猜想植物是受到季節性氣候不穩定的干擾而長出不結實的穀類,讀完詩不禁要給作者一個定位——他就是那一串穗子。

在校園內留下彼此的鞋印、目光逗留……等青春情懷,本來是很適合發揮的素材,可惜點到一物之後,那物就迅速地消失了,連影子也位移了。訴求的語言不集中,空說一頁頁滄桑,只存在記錄式的語言時即非詩的語言,讀者仍然努力地撮合那一白一黑互相交叉的畫面,以連貫題目的合理性。

(2)而今

作品表達——因為青春不再才帶給心理上的沉重,然而沉重是來自於責任的負擔或期盼的失落感。

曾經擁有過的回憶,為何帶來沉重又品嚐孤寂?提起「曾經」兩字時「回憶」只存在抽象的詞意,至於「能否讓我偷嘗點那次的青春回憶」的「那次」似有透露回味的訊息。

你聽見了嗎?孩子」,自我稱呼「孩子」,位置突然轉換,顯得詩的跳躍性弧度過大。

作者是以長大成人的詩語發聲,有真情的呼喊,有自我形影的活潑性,寫下「偷嘗」且「收藏」青春的秘笈,可惜技巧過於隱藏。

 

4.楊乙軒

(1)〈我只是不想爬坡上學〉

題目幽默具有吸引力,詩的第一段創作出現聖經人物,令人側目:「静宜的瑪利亞沒有眼睛佈道家說:愛是盲目的」,借力使力固然是創作的要素之一,素材若能增加作品的透明度和認知性就合乎情理,要素之二是作者有無順服的心靈?取決神學為創作的元素時必謹慎不宜冒險。

探索「永生」而寫詩,是勇氣的表現,從創作的環境能看出作者充滿著對生活的叛逆性、反思、野心、實驗和挑戰性格,假以時日,對人生的看法較穩定成熟之後、觸及神學或哲學的引述時,詩就更有力道。

這篇作品中出現了有創意的片段句子,為未來寫詩的新風格鋪路,尤其這首詩是這次推出較長的一篇,語言也抓住了活潑性,如果掌握住前後思維的主體並能連貫起來,拿到一張真情的「貼紙」就不難了。

(2)〈甦醒〉

前面兩段「相信」、「喜歡」的重複句子有助於強調述說眼睛與肢體語言親密間的關係,利用光影和暗影比對情感虛虛實實的紓發,眼睛與鏡子、肌膚與玫瑰存在的美麗,作者行文時好像不想打開自己,不過嘗試打開讀者的心象確是很重要的。

 

5.游秋萍:〈烏衣巷〉

游秋萍小姐以「烏衣巷」當作詩題,引起我查詢資料的機會,原來「烏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原本是東吳烏衣營的駐守地而得名,後來成為東晉高門士族的聚落,東晉開國元勛——王尊以及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烏衣巷。

整首唐詩云:「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可說是詠嘆遺臣而賦詩。「銅雀」是昔日舊橋上裝飾重樓的兩隻銅雀,是謝安所建造的。作品中的「銅雀鎖住他的腳步」,寫下顛覆昔日概念化的果效。

讀中文系的游同學以現代詩的語言轉化「烏衣巷」是一種嘗試,雖不能明白詩句中的「他」是指現代人還是舊人物?理解力因為涉及到讀者常識性知的領域而有不同,不容易融入作品的歷史時空在所難免,要排除閱讀上知性不足的障礙,非靠查詢來獲得另外一片天不可!

因為這首詩的語句帶著中國古韻,翻譯上似乎影射著某人在功成名就之後的落寞感,雖不能評價詩的好壞,但從詩的表現來上來看似乎老歌新唱,卻也是創作類型的取樣。

 

6.蔡詩吟:〈非死不可〉

這首詩的題目很聳動,什麼事非死不可呢?字眼誘惑著閱讀的好奇,一路追趕希望能獲知原委。初步推測「敲出清澈響亮的單音」,是鋼琴樂器,後來愈讀愈複雜了,把鋼琴想像成了「裸露的那個心室」的屋子,鋼琴與屋子也許只是象徵的「心室」,心室裡的小小角落不確定放置著哪幾個秘密?是潘朵拉的盒子嗎?是熟悉的陌生人的鑰匙嗎?是藏於百萬粒子的狹隙間嗎?等等令人猜測疑惑的名詞!

名詞在詩文中具有它意義的擴張性,以及活潑地為詩詮釋明朗化的功能性。

我覺得這首詩是「彈」著兒女私情,彈裸露、綻放、百萬粒子的死。

十指彈著「非死不可、然後重生」……等等隱藏性的暗語,這彷彿是一首倒敘創作的方法,讀者試圖尋求詩的合理性,認同聖經裡述說的「死而復活」,以愛屋及烏的心情也肯定「非死不可」的合理性。

 

7.林俊樑

(1)〈生命的湖〉

正邁入人生舞台的年齡反過來看生命活著的意義,這一點表現思維的成熟度是受肯定的。

這首詩畢竟非作者本人的經驗,而是取別人的經驗來自我詮釋生命的光耀與困頓,此詩具有影射性的格局。

作品中以水的元素——例如汗水、淚水、血水,與湖水連結,看似牽強,幸好立即拉回第一段「仍奮游在生命的」之本意,「涵泳、翻滾、打漩」也是沒有脫離奮游生命之湖的動態技巧,最後一行「舞台 燈光漸滅湖岸 千百顆眼卻提高頻率在閃爍、熠耀啊!那是一種過癮」,為何說是一種過癮?是反映對生命疲累、解脫悲苦嗎?有沒有陷入少年強說愁的幻覺經驗裡?

至於如何把繁複的生與死簡約成一首精彩的告白?除了靠寫詩的情緒表現之外,人生的歷練、敏銳的體悟也是不可欠缺的。

(2)〈兒子!我要回家!〉

這是以第一人稱代言的寫作方法,作者似乎具備了觀察力和同理心的生活模式,才能寫下住在老人院的老人語氣。

寫作並不是一定要寫自己的經驗,不過表現出來的詞句能貼切地抓住老人心理的感覺是很重要的,這心理元素幾乎等於作者的思考風格,所以不可大意。

又如「罔市仔」、「罔腰仔」等,以凸顯民間低層人物的豐富性,語言幸好未觸及鄙視、輕浮的程度;每段詩末都以「這裡,到底是哪裡?」來壓軸,表現出作者已經掌握到詩體的組織力。

詩文平鋪直敘、語言沒有不瞭解的障礙,在結束的末兩段來一個起伏,「哎!咦!唉! 噯!」乍讀之下覺得這聲音毫無意義,置放突兀,後來才覺得聲音可能是反映父子之間逆來順受的表達,也是啟發讀者思緒的轉折點,詩極力表現在適應變遷的環境以及認識依附生存的環境裡,試圖喚醒人情世故的省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