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詩
康原寫過的人物詩,可以看出其詩中所詠嘆的對象,不僅有他欽佩的詩人前輩林亨泰先生,也有他生活中重要的朋友陳恆嘉、許蒼澤、杜正勝等。為何康原要為這些對象寫詩?這些朋友一定有某些地方與他精神、心靈相契,或思想與理念相同之處。這幾首詩中,〈詩哲的面腔〉寫國寶級詩人台灣詩哲林亨泰先生、〈溪州的羊肉爐〉寫台灣文學作家陳恆嘉先生、〈鹿港古城的身影〉寫攝影家許蒼澤先生、〈汝騎海翁欲去佗〉寫曾任教育部長的杜正勝先生、〈快樂的出帆〉則是寫他曾十分支持的一位立委候選人。
康原曾為國寶級詩人林亨泰先生寫過一本傳記《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詩哲的面腔〉這首詩正是寫被稱為「福爾摩沙詩哲」的林亨泰先生。康原在林亨泰先生八十五歲出版《林亨泰詩集》時寫作此詩,有特殊的意義,他發揮詩人豐富的想像力與富有感情的感染力,將林亨泰先生的重要經歷與著名的詩作一一入詩:
攬著 美麗的福爾摩沙
伊講 現代合鄉土並無衝突
伊寫生活 講人的虛偽合假面
記錄車禍 交通事件的恐怖
韆鞦 批評評論家的無主見
寫死豬鎮鉆(tìn-tiam)的癩膏狗(thái-ko-káu)
運用 樓梯講彼隻狗
只想 一直賴在遐
毋上(tsiünn),也毋落
一皮天下無難事的 癩膏狗
老怪獸 繁殖著只屬於家己的一群
康原〈詩哲的面腔〉這首詩,「哲學家」、「群眾」、「按摩者」、「白色的詩章」、「風景」、「亞熱帶」、「非情之歌」、「生活」、「車禍」、「韆鞦」、「癩膏狗」、「故鄉的記憶」等等內容,都出自林亨泰先生的新詩作品,除了顯現出他對於林亨泰先生生命歷程與詩作的熟稔度之外,也表達出他對於林亨泰先生高度的崇敬。將詩哲的詩路歷程「始於批判、走過現代、定位鄉土」(引用呂興昌教授言)化作一首詩加以詠嘆,若非有深入的了解與研究,並非一件容易的事,而康原也引用林亨泰作品〈兩個阿公的故事〉中「無熟悉的兩個老人/共同 牽著一個囡仔/牽出 社會的和諧」,使讀者在閱讀此詩的同時,看到了台灣社會的希望,也透過這些詩句親近了一位台灣詩壇的典範--林亨泰先生。
另一首詩〈溪州的羊肉爐〉,是康原為台灣文學作家陳恒嘉先生而寫,以詩代信-「寫乎阿嘉(喬嘉辛)的批」。詩歌開頭就寫:「咱 雖然無定定做陣/汝 惦佇北部/我 屈(khut)守彰化」,兩人雖相隔遙遠,仍能建立深厚的友誼,可知其相知相惜之情。詩中並點出康原常常介紹阿嘉的台語文學作品給學生認識,「短短閣淺淺的台語文/深深的感情有台灣土地的氣味/藏著台灣人慈悲合疼痛的性情」,亦欣賞阿嘉的華語小說創作,認為他的作品能教導台灣子弟勤儉惜福的觀念,表現出農家子弟的精神。詩中並回憶他們最後一次的見面,語帶遺憾地寫出「若知 彼工是咱上落尾的一擺/我一定 會陪汝去/陪汝 大杯大杯 飲落去/彼暝 汝毋知有醉去?」,並點出作者不是喜歡喝酒,但是為何喜歡和阿嘉一起喝酒的原因:
我 毋是愛飲酒/咱 嘛是無愛醉/但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咱愛 佇酒
宴中 講起/過去的事誌 講起/咱母語受壓迫的歷史/先賢為自由民主流
汗滲滴/互相鼓勵 為母親的話/來寫詩 寫出台灣人歹命的過去/寫出
台灣人堅強的意志/年紀漸漸大 喟力漸漸細/咱嘛為台語文深深潦
(liâu)落去
原來與阿嘉喝酒,最重要的是可以一起談一些對於台灣歷史與自由民主的理念與看法,亦透露出其與阿嘉投入台語文創作的堅持。這首詩中也提到與詩友一起吃羊肉爐的氣氛:「我開車載汝合吳晟 返去溪州/彼暗 咱佇溪州羊肉爐 汲(sip)一杯/汝講 溪州羊肉爐勝過/溪湖 羊肉真出名 好名聲/阮感覺 煮法無相仝 加上/詩人朋友鬥陣食羊肉 靠感覺/腥味 變 詩味/飲酒 若 飲水/朋友 好 做堆/鄉親 仝 口味」,阿嘉認為溪州的羊肉爐勝過溪湖的,而對於康原來說,除了煮法不同之外,最重要的是詩人朋友濟聚一堂的感覺,腥味也變成詩味,喝酒跟喝水一樣,則是因為這分濃厚而志同道合的友誼。
對於阿嘉的過世,康原寫「我咧想 這擺/汝應該返去濁水溪邊的庄腳/合細漢對汝行的彼粒月娘去囉」,對於摯友生命消逝的難捨心情,全都化歸於與月亮一起歸去的柔美詩句中,這樣的真情輕輕地觸動讀者的內心。「即款的消息 乎阮驚惶合毋甘/性命真是 無常/人生亦是 無奈/啥人嘛無法度掌握家己的壽命」,藉阿嘉的往生來感嘆生命的無常與人生的無奈,表現出做一個人無法決定自己生命長短的悲哀。結尾則以「阿嘉 什麼時陣才會凍閣去/溪州 食香貢貢的羊肉爐?/什麼時陣才會凍合汝飲酒/唱台語歌來解咱內心的/憂愁?」來訴說他對阿嘉深深的懷念。由詩中所述,我們可感受到康原與詩人吳晟、阿嘉對於台灣文化與土地的關懷,藉由這首詩深刻地呈現出來,深具台灣的在地精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