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主辦單位: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二、日期:2016517(星期二)10:00-12:00

三、地點:國立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5樓公民培力教室

900屏東市民生路4-18

四、座談方式

1.引言人:劉明宗(國立屏東大學中文系主任)

  欣(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長)

2.主持人:林秀蓉(國立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

3.與談人兩位

(一)陳秀枝(台灣現代詩人協會同仁,《滿天星》兒童文學主編)

(二)蔡秀菊(台灣現代詩人協會同仁,《台灣現代詩》主編)

五、記錄:國立屏東大學 中文系二年級 李墐垠

六、座談內容

(一)主持人林秀蓉

                  今天非常感謝「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的詩人們蒞校指導。首先介紹第一位是賴義雄醫師(筆名賴欣),現任「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長及《台灣現代詩》發行人。賴醫師最令人感佩的是將其醫學專業融入詩作中,待會如果有時間,再請賴醫師與大家分享創作經驗。第二位是陳秀枝老師(筆名袖子),也是中文系畢業,南投國中國文老師退休,現任《滿天星》兒童文學雜誌主編,生活中寫現代詩、童詩,也投入習畫,人生多采彩多姿。第三位是蔡秀菊老師,現任《台灣現代詩》主編,著作文體多元,除了現代詩,還有散文、報導文學、文學評論等。這次活動有賴秀菊老師的協助,尤其從手冊製作到同學作品賞析,勞心勞力,萬分感激。接下來,我們請劉主任致詞。

(二)引言人1:劉明宗

       謝謝詩人們以及同學們,大家早安,今天有機會可以參與「跨越世代的詩交流」座談會,在這之前,我將秀枝老師、秀菊老師對各位同學作品的點評,仔細看了一下,發現同學們的創作滿有潛力的,在此跟各位鼓勵一下,對於各位同學能夠把自己的想法、情緒託附在詩裡;秀枝老師、秀菊老師都能夠把各位的組織、想法、佈局等等看得更加仔細,我想可以當兩位老師的學生一定是很幸福的。我對現代詩比較少接觸,但我很喜歡徐志摩再別康橋的感情轉折,其中寫對理想的尋覓,當你實現心中的夢想時,你會是高興的,所以他在康橋放歌,而這些轉折,就是老師們在點評同學作品時所提到的情感的變化。各位同學要分段,問題是要怎麼掌握分段的節奏,我想今天有老師在場,大家可以儘量問,謝謝大家。

(三)引言人2:賴欣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其實是託林秀蓉老師的福來到這裡,要不然其實沒什麼機會來到屏東。在五年多前,第一次擔任引言人,一開始不太有經驗,經過慢慢磨練、嘗試;今天來到屏東大學是第八站,第一站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開始,然後經過幾個大學,例如:東海大學、嘉義大學等,一次比一次辦得更有心得,今天來到這裡,看到同學們的作品,與其他地區有所不同。

(四)主持人:林秀蓉

    非常謝謝賴欣醫生,為我們介紹這個活動的由來。「台灣現代詩人協會」一直秉持著本土性、現代性、國際性為三大指標,從2005年的3月開始到現在,他們綻放獨特的風采。接下來進行同學作品賞析。

(五)詩賞析:陳秀枝

1.〈夜未眠〉(郭詠誠, 中二甲)

       〈夜未眠〉整首詩扣著「夜未眠」來寫,不離題,很好。

       「天上的星」暗指重要的人如天上的星降臨人間;接著用夜的斗篷、星光持續扣緊夜來描寫,也扣著未眠,才能看到星光。中間的寂寞的黑暗,原本應該是吶喊或在內心嘀咕,作者竟逆向思考,在夜的盡頭謳歌,這情緒和作者思念伊人,而徹夜不能成眠,有點矛盾。需要有一些鋪陳,描述那轉折。因為寂寞、因為思念而未眠,從輾轉反側痛苦不堪,轉而接受夜的黑暗,進而自在自適地「自在的飛花在夢的國度起舞

      「星眸」一詞也是有點奇怪,古詩詞有「鬢也星星」星星是形容詞,形容鬢髮斑白,如果以上面將思念的那個人比擬為天上殞落的星星,那星眸的星是名詞嗎?但譬喻與轉化修辭的運用要注意事物的特性,星星有眼睛嗎?宜再商榷。「響你」是「想你」之誤嗎?

     建議此詩可以分成兩段或三段,至少兩段,詩的意義比較順暢完整。「想你就沉浸在這星海之中遠眺,試圖找尋你的蹤跡響你,哪怕你的星眸早已闔上這喧囂的夜我孤寂的心未眠」放在第二段。

2.〈寄金門友人〉(蘇麗卿, 中二甲)

〈寄金門友人〉一詩,分四小段,段落分得完善,描摹情感細膩動人。

       以「思念」導致颳風的隱喻手法,別緻動人。跟台灣人常有的一些生活習慣相通,我們如果常打噴嚏、耳朵發癢,就說有人想念你,在絮絮聒聒地談論你,感覺生活多了些情趣。第二段承接的第一段,思念會颳風成災,如果有互動交流,思念就減輕,禍害就減小;而金門的特色「風獅爺」剛好詮釋金門的風俗文化,

                金門以風獅爺來坐鎮,就是要減少風害。第三段再發揮理智的思路,叮嚀自己少想念對方,就不會釀成大的風災。雖然最後要寫理智不敵感性,想不思念卻控制不了。但最後兩句太直接,所謂「詩露則死」,詩的意旨太明白,就缺乏詩的韻味了。但我還是好想你風只好依舊的颳」建議可以改成我靜靜佇立思念的風依舊猛烈的颳著

3.〈家〉(李欣彤, 交換生)

〈家〉用三種描述三個時期作對照,寫出了家在不同時期給人的感覺。這種手法具體而清楚,不會晦澀難懂。

       三個時期分別是年紀小、長大後和現在進入社會;三個時期的特色是年紀小時家是呵護自己的王國,自己過的是公主式的甜美生活;長大後,家像鳥籠,我被關在裡面,亟欲衝出籠子尋找自由;第三個時期是自己更年長,自己跟家人彷彿隔著遼闊的海峽對望,家人間只能無盡的思念,家的溫馨無法感受。

       通常,詩會用意象來傳達動人的情意。例如,有人把家比喻為拼圖,每個人都要合作,才能拼得完美;有人把家當成避風港,為家人遮風避雨。意象的感染力比直接敘述描摩還生動深刻。

4.〈煽情的陽光〉(徐倩, 交換生)

      〈煽情的陽光〉這首詩的題目新穎動人,令人想一窺究竟。通常,我們會說陽光很熱情,而不是煽情。

       題目既然訂為煽情,但整首詩讀下來,沒有明確詳細刻畫陽光如何煽情?僅僅是跟「灼人」做區隔。如果說陽光是煽情的,或許可以用擬人法,「陽光拉著男人打著赤膊躺在海灘上曬太陽」、「陽光拉著小朋友踩踩沙子踢踢海浪趴在海面看水裡的魚兒游啊游」甚至,「陽光泡在水裡誘惑著遊客跟他在水裡展現胴體」

    絲絲嫋嫋的芬芳充斥在鼻尖、耳旁絲絲嫋嫋的文字很美,但不要為了使用優美詞藻,而表達不了要表達的意境情意。怎麼香?香氣彷彿從鼻孔沁入全身,每個毛細孔都瀰漫著淡淡的香氣。余光中、黃永武等詩人詩論家常強調要有古今融貫,但也不要因運用典雅詞語而造成意旨不清。

    磕出一串音符「磕」字的意思兩石撞擊聲或敲擊聲,單獨這一句,敲撞出一串音符,感覺很美;但是「磕出一串音符」的上一句是「我們滑過鬆軟的田埂」,鬆軟的田埂,如何敲擊出響亮的音符,可能需要再商榷?

5.〈紅豆〉(張婷婷, 交換生)

      〈紅豆〉一詩是描寫屏東當地的物產,它的外型不如功能令人稱揚得多。屏東的紅豆,可以做甜點、冰品配料,近年流行喝紅豆水,消腫去脂,市面正夯。古詩詞「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裡的紅豆不是指屏東這種食用的紅豆,那種紅豆又叫相思豆(小實孔雀豆,豆科),形狀是心型,質地較硬,色澤較鮮艷,朱紅、殷紅,可以用透明袋子裝成一小袋,也可以串成項鍊或手鍊。

     捧著相思的紅豆」,紅豆應該加引號,成「紅豆」,表示跟古詩詞的紅豆不同,但名稱相同,可以透過聯想和諧音,也可以令人心生感動。

      為何寫詩?常是心有所感,下筆一吐為快。把自己的感動寫出來,本詩對紅豆的觀察和了解不多,感動程度不夠,「偶遇幾顆紅豆」看到火紅顏色、知道要經時光孕育,才能長成碩大果實,其他的體會不多,所以下筆為詩,就少感染力量。

6.〈我能為妳做什麼〉(張家嘉, 中二甲

      用詩紀錄歷史、紀錄生活,很好的詩觀,很好的寫作態度。直接用第二人稱「你」,好像那個人就在你眼前,很親切。

      用了四段類疊手法,說明小燈泡被殺害的突然、整個事件引起社會的震驚,但大家只能感嘆感傷。最後一段選擇緊擁親愛的緊扣至親的不徒留下後悔」似乎可以再更積極,要大家發心作志工,從小建立小朋友正確關念、重視品德的養成。

    「從空氣漫著腥甜」,大家看到報導,去到現場的感覺,是無限地哀悽、憤慨,空氣中怎麼會有甜味?如果是看到小燈泡生前可愛的照片,到她慘死的現場,更是悲憤傷慟。詩可以批判,雖然小燈泡的媽媽一再呼籲大家去到現場,不要再大聲譴責,用悲憫的心來送小燈泡最後一程。但要發表詩作,要讓民眾警醒什麼?是否該委婉中加些力道?譬如,據報載歹徒行兇前在血案發生地點徘徊一陣子,如果有熱心人士請當地警察來私下詢問,讓歹徒悲憤的情緒冷卻一下,或許就不會有此慘案發生。

       最後一段宜修改,本詩用第三人稱下筆,所以最後,一般民眾能做的事真的有限。

7.〈菊〉陳怡文, 中二甲

〈菊〉一詩用四個顏色的菊花代表四個年齡層的女性,形式完善,內容也豐富。透過暗喻,「粉色菊花」象徵年輕的奶奶,洋溢著青春;「紅色菊花」象徵三十八歲的奶奶正當壯年,體力能力都趨完美;「橙色菊花」代表五十八歲的奶奶,像溫暖的太陽,帶給全家人溫馨幸福;「白色菊花」代表純潔,陪伴奶奶長眠。

       粉色菊花和年輕活潑的連結稍薄弱,用「她說粉色是最適合少女的顏色」這樣的說明,而不是用意象的手法呈現,讓粉色的象徵意義,自然地傳達出來;紅色菊花,「她的丈夫說她是全天下最適合紅色的女人」也是透過她的丈夫說她適合紅色,詩的困難在於不能說得太白、太清楚,也不能沒有安排一條線索,讓讀者可以體會。把橙色菊花比擬成冬日的太陽,這意象比較鮮明,讓人感覺到溫暖;白色菊花,被氾濫成喪事的代表,作者拋開既定印象,重新感受白菊花的感覺,是潔淨的,做整首詩美好的結束。

8.〈成長〉(陳青睿, 交換生)

              〈成長〉一詩,以幾項成長的特徵,鋪陳出「成長」會呈現的狀況現象:忘記誓言、白衣會泛黃,嘴巴因為發福,酒窩也變平了,最愛的歌聲也埋到生活的深淵……時光一天天流逝,生命旅程的驛站,一站又一站,作者選擇隨意,不緬懷也不提。全詩以四個因時光而變化的現象,詮釋得十分貼切。「因為愛與遺忘都是必然」,太直接了!詩是要委婉呈現。

       作者提到的成長是生理狀況的變化,由年紀幼小年紀漸長,外表漸壯碩、各方面能力漸佳年紀更大到壯年,身材因為忙於工作,稍顯臃腫到中年,思想更圓融,處事更面面俱到進入老年,身形轉醜,能力倒退(這應該是一般的成長過程,如果是精神層面的成長就不一定是如此),「時光站在岸邊冷笑」開頭就批判嘲諷的眼光來看「成長」,所以在岸邊冷笑,彷彿對著年老的形體嘲諷,看呀,諒你現在也不能耍什麼把戲?因而,以前多堅定的山盟海誓,也禁不起時間的考驗,就像白衣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污漬的堆疊累積下,終於泛黃,無法再潔白如往常。詩的可貴在語言的精練和多義性,一個字一個語詞,往往有好幾層意義,詩的創作者在寫作時自不能單一化、簡單化。

9.〈東岳山〉(吳海玲, 交換生)

    東岳山〉一詩描寫作者家鄉一座宗教鼎盛的山,作者跟那座山寺廟的宗教信仰者一樣幸福。不論塵世多麼喧囂紛擾,在東岳山、在宗教的天地裡,一如塵埃落定,淡定自如。詩人與詩論家常說:詩是極度私密的書寫,只有作者才知道自己書寫的意旨,讀者的解讀不易完全貼近作者的想法,所以閱讀的感受與領悟也可說是另一種創作。

      詩的開始,「黑夜的深處,我註定是幸福的」以「黑暗深處」暗指人世的黑暗醜陋,但,自己因為有信仰而幸福。接著,「幸福的是那束星光與我共用孤獨,在東岳山上沒有人能相信」寫出自己與信仰宗教者,自感幸福,但沒有人相信。好像宗教名言「信我者得永生」,相反,不相信的在黑暗深淵沉淪,無法超脫。但,那註定是幸福的理由似乎未讓讀者感受到。(是有感於,芸芸眾生沒有信仰,只是在生活中衝撞,沒有後盾,沒有心靈的滋潤,會倍覺疲憊痛苦?或是其他理由?)接著,繼續描寫自己在東岳山的孤獨,獨立在充斥喧囂的滾滾紅塵,只有在上山朝聖祭拜的群眾容顏中讀到,與自己相同的感受。所以,就這樣,自己和信奉宗教者,可以不理會市聲鼎沸、人聲擾嚷,在東岳山繼續淡定自處。

附註:第1~9首總評(陳秀枝)

       我擔任國中國文老師有二十多年,常蒐集現代詩,賞析現代詩供學生參考。擔任過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學生創作現代詩的評審;也擔任過南投文化局成人寫作班講師,包含指導散文與現代詩創作;尤其從自己師專讀語文組、到靜宜中文系、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四十學分班,一路實際創作與研究評析,三、四十年,未曾間斷。

    此次屏東大學的學生詩作第 1-9 首,都從生活中取材:今年三月剛發生的小燈泡被殺慘案,令人震驚不捨;從別處來屏大交流的學生,對屏東的陽光、紅豆特別有感受;仔細觀察自己長久相處的奶奶和自己成長為題材,細細刻劃;從自己久居、感情濃厚的東岳山,寫出住在山裡的幸福;寫自己最親密的家,體會深刻;寫冷靜觀察自己成長歷程……。同學們用心在生活中挖掘搜尋,用語也不晦澀,詩的形式大致都很完整,沒有初學者因不諳形式,寫得凌亂不堪的情形。

       詩人李魁賢曾說:寫詩先從個人特殊的感受下筆,漸漸要書寫社會的共同特性和人類的普世價值。這九位同學,都是書寫個人有深刻感受的事物,甚至涉及大家共同關心的社會議題,像小燈泡被殺的社會事件,就是希望大家培養悲天憫人、關懷社會的精神。

(六)詩賞析蔡秀菊

10.〈記阿里山賞櫻〉(費書敏, 交換生)

    〈記阿里山賞櫻〉是一首情感洋溢的抒情詩,把四月阿里山的櫻花林、高海拔山區的涼爽氣候、清晨薄霧、高山鳥鳴與阿里山最負盛名的登山蒸氣小火車,都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是一首不錯的風物詩。寫出讓自己感動的詩,才能感動別人。第二段第四行「在轉角處擺滿流螢與燦爛」,不解此處使用「流螢」之意。因為螢火蟲是在入夜後才發螢光求偶,大清早應該沒有「流螢」。

11.〈坐騎〉(舒克鹿漫.阿布思范布思, 中二甲)

    這首詩若能在第七行「見你」分成第二段,比較容易理解。因為第一行到第六行都在描寫這匹白色駿馬,第七行起則敘述騎士在馬背上的英姿,分段才能區隔馬與騎士的不同角色。

    前六行用「成吉思汗」的坐騎、「歐洲皇室行閱兵典禮」的馬匹,詩也運用誇大的形容詞來凸顯對象或事件,作者也懂得充分運用這種技巧,有掌握到詩的特性。可惜第五行「白色的皮囊」削弱駿馬的意象,可再斟酌。第七行至十行,形容駕馭駿馬的騎士之氣勢非凡。兩者相得益彰。有時詩也可以從逆反方向思考,從馬的角度,牠是否如此甘於被人類奴役;從征服者與被殖民的角色,歷史又傳達了什麼訊息?因為詩可以從各種不同角度思考,所以才令人著迷。

12.〈計畫書〉(吳尹惠, 視藝系四甲)

       俗語說「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這首〈計畫書〉,充分表現年輕人對未來的茫然與徬徨,沒有無病呻吟的傷感,也不使用詰屈聱牙的語彙,反而容易讓人產生同理心,引發共鳴。雖然詩語的簡潔洗鍊仍有待琢磨,但誠懇地寫出自己的想法,最值得肯定。最後一段,以五十年後的自己來檢驗五十年前提出的計畫書,頗有巧思。人的命運由自己決定,作者在大學時代已經有這種體會和決心,非常難得。

13.〈飛蒲〉(阮郁源, 中二甲)

      標題〈飛蒲〉,可以瞭解「飛」是動詞,但動詞後面接的受格用單字的「蒲」,就不易理解了。一般而言,讀者會先從標題猜想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再由文本印證標題。中文命名有「蒲」的植物還不少,如唐菖蒲、台灣蒲桃、蒲葵、香蒲(水蠟燭)、蒲公英等,果實能飛的則是香蒲(水蠟燭)、蒲公英,它們的果實屬瘦果,頂端著生絨毛,靠風傳播,一般人常將瘦果誤以為種子。蒲公英的果實本來就會隨風飄散,所以標題直接用〈蒲公英〉即可,如果詩文有其他隱喻,可另行思考。

      蒲公英深受人類喜愛,不管成人或小孩,都喜歡摘下蒲公英的果托,輕輕一吹,帶著絨毛的瘦果就到處飄散,蒲公英讓人充滿遐思,兒童繪本、兒童詩、少年小說,更喜歡拿蒲公英當題材。這首詩作描寫蒲公英的特質,容易理解。如果想要達到更高境界,可能要嘗試藉物喻情,明寫蒲公英,暗喻其他事物。

      詩最好要適當分段,可以讓讀者停頓思考,建議第六行「我雖然滿頭白髮」起分為第二段。第六行用「滿頭白髮」形容蒲公英的絨毛,緊接著第七行「卻是新世代的代表」,比喻有點矛盾。整首詩除了最後一行加「。」外,每一詩行都沒有附標點符號,也顯得突兀。標點符號使用與否,最好全文一致,如果要用,每一詩行都要加註;如果不用,也不要在最後一行突然加上標點符號。但是,有疑問句時,加上「?」亦無妨。英詩、西語詩使用標點符號也沒有一定規則,只要整首詩的表現有一致性即可。

14.〈致愛〉(王子晗, 交換生

       要理解這首詩,必先釐清幾個角色之間的關連性:你、玫瑰、她、野豬、同伴、它和標題的〈致愛〉。作者在此詩中隱身幕後,你應指作者贈詩〈致愛〉的對象,玫瑰和她是同一身分,同伴應指野豬的同類,它是指吃掉玫瑰的野豬。弄清楚這些角色關係之後,我們才能分析文本想要表現的意涵。

       第二、三行描述玫瑰的外相(清晨花瓣上的露珠、花氣芬芳、花刺保護花身),不過,玫瑰為何是作者致愛的朋友(你)「從天而降的禮」,中間因為缺乏鋪陳,有如沒有架設橋樑的溪流,讀者無法從這岸跨到對岸。玫瑰被野豬盯上,在野豬眼中,玫瑰只不過是果腹的食物,野豬還會嫌短刺比粗糠難以下嚥。詩文中「野豬」、「你」和「玫瑰」之間並沒有適當的關連性,以致於「你玫瑰野豬」的演繹,不容易讓讀者聯想到世間雖然紛雜,只要能堅持理想,仍然有機會獲得別人的欣賞與肯定。動物的第三人稱,習慣用詞是「牠」,而非「它」。「真不是好糠」可再斟酌,因為「好康」是台灣人用來形容意外收穫的慣用語,野豬嫌玫瑰多刺比粗糠還不好吃而用「真不是好糠」,有可能讓讀者判讀錯誤。

      作者希望透過隱喻,鼓勵好朋友追求理想與幸福,出發點相當不錯,如果能在須要意象轉折的地方,補上適當詩行,這首詩的表現將會更加完美。

15.老磚房〉(廖晉翊―翔泠, 中二甲)

      這首詩用擬人法,把老磚房視為第一人稱的,用我來見證人類對自然開發的腳步,從稻田到高樓,到未來可能發生的臆測,表達作者對環境議題的關心,值得鼓勵。只是如此重大的環境變遷,僅以農田跳接到高樓,稍嫌簡化,最後一段的第一行先聲明「再來是什麼我不確定」,接著才說「但我知道接著來的必然是那狂風暴雨的反擊」,似乎對自己的判斷缺乏十足把握和絕對信心,而且說教意味稍嫌濃厚。

      這首詩能運用擬人法,已掌握到詩的喻意的重要,只要能縮小範圍,從某一重要議題切入,深入刻畫,「以小窺大」一樣能達到警惕世人的效果。每個喜愛寫詩的人,都會經歷青澀的初創期,只要持之以恆,隨著閱讀增加、閱歷漸廣,探討議題、駕馭文字的能力也會更趨成熟。每一首作品就像奠基金字塔的基礎,堅持對詩的熱情,有朝一日,一定能打造出一座壯觀宏偉的詩的金字塔。

16.〈美濃穀雨〉(朱怡, 交換生)

      以時令搭配特殊地方風土的詩作很難表現得出凡入勝,因為作者不僅要對該節氣所呈現的氣候特徵和自然現象瞭解透徹,也必須充分掌握詩作中的特殊地方風土,如此才能將個人的體驗表現得入木三分,即使沒有親自到過該地,或不懂得自然節令的讀者,也能從字裡行間領略詩意之美。

     〈美濃穀雨〉望文生義,是在描繪美濃的穀雨季節(每年的419-21日之間)。穀雨屬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之後降雨增多,有助於穀物生長而稱之。不過,我們要留意中國氣候區有華北、華中、華東、華南之分,各區農耕作息迥異,台灣的農民曆也不同於中國,所以不能直接套用中國民俗古諺來描繪美濃風物。其次要避免引用人工池塘(中正湖)、路名(民族路),這種微小化的功能性名稱,缺乏詠物詩的普遍性。

       作者可能受到〈穀雨三候〉影響,特別著墨於浮萍、布穀、桑葚三種生物。在台灣,清明過後池塘、圳溝的水藻大量繁生,蝴蝶也進入繁殖季節,桑葚結滿枝條,近年台灣十分流行開發桑葚的農產經濟價值,如:果醬、醋、甜點加味料等,符合事實。不過,〈穀雨三候〉所描述的鳥類,布穀在台灣鳥類名錄記載為迷鳥,與牠同為杜鵑科的筒鳥才屬普遍夏候鳥;戴勝是佛法僧科,為春秋稀有的過境鳥,金門則是普遍留鳥。現代詩的魅力,有時是讓我們拋開古籍約束,直接從親身體驗中,萃取感情的精華而入詩,感動自己也能獲得讀者共鳴。

      此首詩作採用直述法,從浮萍、黃蝶、布穀鳥、桑葚,用整齊的對仗方式分段敘明,這種寫法中規中矩,少了近中遠的層次感。有時我們可以把寫詩想像成繪畫,立體畫面比平面構圖更吸引人的道理即在於此。「黃蝶翠谷布穀鳴響空山奏起一直歌」,是否為「一支歌」的筆誤?

17.〈我 們〉(何欣芸, 中二甲)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每一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群組,但隨著歲月流逝,過去曾經無所不談或患難與共的好友,可能因際遇不同而變成雖熟悉卻淡漠的人,甚至「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道出人類的通性,有惋惜也有珍惜,有割捨也給自己前進的動力。描寫手法採循序漸進的堆疊及押尾韻(ㄢ、ㄤ),沒有分段,雖然一氣呵成,但會讓讀者有喘不過氣的壓迫感。詩要分段落,就像講話要停頓換氣,詩分段落除了類似呼吸調息外,也可能是製造轉折前的伏筆。

    撫去覆上的霜」宜斟酌,「風霜」比喻辛苦、歲月,「霜」則是物體,為名詞,要刪略用詞時,必須考慮是否運用得恰如其所。「望著相中的我們」亦同,用「相片」比較明確。

18.〈阿里山賞櫻〉(徐雯, 交換生)

       三月阿里山賞櫻,遠近馳名;清晨搭阿里山登山小火車上祝山看日出,也是遊阿里山必列的行程之一,這首詩將阿里山的兩個特色做巧妙連結,表示作者這趟阿里山賞櫻之旅,確實不虛此行。作者有注意到台灣中高海拔山區清晨多霧的特殊現象,以及山櫻花花瓣下垂的特點,遊客手拿相機興奮拍照的情景,高山蒸氣小火車在霧中緩緩駛進月台的擬聲和擬人法表現,不過,整首詩仍停留在表相的觀察敘述,是一般人的共同感受。

      如果想要表現與眾不同的情感,有時要藉助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的角度切入,才能表現出詩的特殊性;換句話說,詩要能表現出作者的個性,才能吸引讀者的眼光。

19.〈會員卡〉(陳玉圓, 中二甲)

      會員卡〉道出現代人生活中幾乎不可或缺的隨身物品之一,百貨專櫃、大型超市、連鎖店、加油站、旅館、餐廳、電影院、航空公司、個性商店,林林總總的會員卡、聯名卡,每個人的皮夾內不知裝了多少張這類卡片。作者寫出擁有會員卡與一般非會員的差別待遇,也指出業界如何利用會員卡作為商業促銷手段。但會員卡有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有社會上層雲端階級之分,如果是後者,大概就不叫會員卡了,一定有其特別稱呼,如貴賓卡、VIP、白金卡之類,以示區別。閱讀此作品,應該意指少數高消費群所擁有的卡片,如此一來,標題用〈會員卡〉力道會顯得薄弱一些。

       第一段明確指出擁有這種卡片的人所獲得的尊榮禮遇,商家遇到這種貴客,可以直接關閉店門不接其他顧客,只伺候這位大買家;第二、三段敘述擁有貴賓卡的人如何令人欣羨,擁卡者也不知不覺地流露出個人虛榮心。作者能從觀察社會百態入手,是從事文學創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精神,未來處理類似題材,如能更細膩地表現箇中情境衝突、心理轉折,必能屢創佳作。

附註:第 10~19 首總評(蔡秀菊)

         編輯《台灣現代詩》季刊45期,超過十一年,閱讀過數千首詩作,接觸的詩人超過五百人以上,也辦過好幾場大學院校的現代詩座談和個人作品合評,這次出席國立屏東大學的現代詩座談,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即南北風土不同,詩風格也有明顯差異。中北部不少年輕詩人喜歡運用繁複拼貼、自創語詞或大量引用典籍片段的技巧,整首詩卻毫無焦點、晦澀難懂。也有不少得獎常勝軍,很會剪裁歷史場景、地方文史,洋洋灑灑,初讀覺得文情並茂,再三咀嚼之後,會發現千篇一律,了無新意。閱讀十位屏東大學的學生作品,撇開技巧純熟度,文質卻相當誠懇素樸,取材也以個人情感出發,讓人覺得清新而親切。或許南台灣的熱情陽光、清澈溪流、蔚藍海岸、蓊鬱山林、平野綠疇,孕育出這種樸實無華的真誠寫作態度;也有可能授課教授的氣質,影響學生閱讀及創作思維,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詩雖然可以多樣貌,就像生物多樣性最能顯現自然生態的豐富度,但是詩也有其內在的潛規則,詩如果是一間沒有門窗和鑰匙孔的密室,讀者不得其門而入,就失去其存在的意義。總而言之,只要保持純潔的詩心,詩就會變成我們的好友,召喚它時,它就會適時出現。

(六)Q&A

1

Q:老師有提及同學喜歡自創詞語,請問如果要放進詩裡,要符合什麼樣的原則,大家會比較了解?

A1蔡秀菊

其實我也蠻認同自創詞語,我記得在讀國小到初高中,國文老師非常嚴格要求我們用字正確,我覺得時代在變,譬如說以前如果說「爽」,會被老師罵沒有教養,現代講「爽」卻讓人覺得很有氣魄,雖然語詞會隨時代不同而產生變化,但是建議同學不要太刻意去創造很彆扭的詞語。用語首先要通順,很多流行語,如剛剛提到的「爽」,是大家普遍知道的流行語,使用起來不太感到彆扭。我認識很多詩人,因為飽讀詩書,常會故意賣弄自創卻彆扭的用詞或語法,反而失去詩應該具有的美感。用語或語法是否合乎邏輯及可讀性,可以從作品是否能被翻譯作檢驗,如果讀不懂詩作想傳達的意念,又如何能被翻譯成外文呢?

A2陳秀枝:

雖說是約定俗成,但是這個原則很抽象,例如席幕蓉:「摺疊著我的愛」,大家都認同「摺疊」這個動詞,前面的藝術描寫或鋪敘能不能讓人認同,是一個問題;雖說這個年輕的一代很喜歡用,不管適不適合,我覺得先大量書寫,盡量寫,慢慢會知道大概怎麼用會比較適合。例如我在教國小時,有一課課文提到「春天是走來的」,但我寫了另一首童詩,題目是春天是跳著來的,為何用「跳」,寫這首詩的背景是,因為過年時,從過年前長久打掃中,我需要藉由游泳來舒緩筋骨,但春節游泳池都關門,所以我就回我先生的老家,在南投山區。很冷的冬天,要跳進溪水游泳,發現有魚跳動,溪裡有南投當地的「溪哥仔、鯽魚」,才想到原來春天來了;春天來了誰知道?之前的課本說「春天是走路來的嗎?」那我的作品就是春天是跳著來的,所以用詞是根據我們的感覺以及生活經驗。(摘錄春天是跳著來的童詩的一部分,供大家參考春雨住進了山間小溪溪哥仔、苦甘仔、鯽魚從水裡跳出水面水面跳動的陽光彷彿起落的鍵盤敲著天籟的樂章(中略)雲最先知道春天是跳著來的報春鳥機伶地搖著鈴鐺ㄌㄧㄥ  ㄌㄧㄥ  ㄌㄧㄥ地放送:春神來了」)

    感謝各位詩人們在寫作上的提點,記得《文心雕龍    神思篇》中提到:「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繹辭。」詩人們也鼓勵同學多多閱讀,以儲存新詩專業知能;細膩賞析作品,以豐富自己的才學;豐富生活經驗,以徹底觀照人生。這些都是培養藝術想像的奠基工作,如此順著自己的情致,文辭自然湧現,也有助增加詩的深度與厚度。最後,再次以熱烈掌聲感謝詩人們的鼓勵與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