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一首詩的誕生,都是詩人無盡的情感或感動的因子激盪出來的,從無中生有到能夠上台亮相,每一句都經過詩人的千錘百鍊始能完成,也曾有半路夭折的,殘缺不全,或被丟進垃圾桶的。
寫詩是由象生意,也就是說由外在的一切環境,體驗消化後,變成內在的轉換再使用自己的語言書寫而成。更需要從一個觀點發聲,才不致無病呻吟,內容也要具備故事性,詩本身也有啓承轉合,可以玩味,並非一瀉千里或信手拈來即可,每位稱職的詩人,都必須為自己的作品負責,還要注意圖像畫面等等,讓讀者有聯想的空間,詩人還要懂得節制為詩瘦身,裁剪合宜,最重要的是必須非常清楚自己在寫什麼。
個人一向不喜歡解讀自己的作品,寧願十個人,有十種不同的看法或批判,不必先入為主,為詩設限,多讓別人參與批評指教比較有意思。
下一頁.泛黃 江 昀
曾經陪你走過
賣湯圓的兒時街坊
吳晟書屋春陽明媚的午后
我們靜靜地翻閱時光
莿仔埤圳旁待收割的稻米
綠成一片金黃
老屋前母親的藤椅
曬著棉被香
西螺大橋的落日
映紅了濁水高堂
今天遇見吳音寧年輕的身體裡
住著老靈魂意象
使我惆悵著床頭那本
無法跨頁的書籍泛黃
2015.6.21在大墩木棉樹下―《臺灣現代詩》第44期,頁14。
(2016/08/31)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