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詩人的皈依    旅人

 

在我求學的路上,碰到兩個人,使我在某一門學問上,略通了門徑,一個是當代重量級的美學家趙教授天儀,幫我開了許多哲學、美學參考書,讓我讀了,稍摸了哲學、美學的邊門;另一個是馳名海峽兩岸的佛學家楊教授惠南(詩人楊風),拜讀了他的許多佛學專書,初窺了中觀、唯識及如來藏三系佛理的門檻。而更奇特的是,我與這兩人一樣,最後都不約而同地走上詩的旅途,且以詩做了皈依。為什麼?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藝術、文藝、審美心理學或藝術哲學的問題。

做為一個人,死亡的事實,不得不要面對它,此在二十世紀偉大哲學家之一海德格的成名之作存在與時間一書,已講得非常透徹,人是朝向死亡的存在。後來,海氏對「此在」的基礎分析,更轉向了專對「存在」旨趣的深究,並以詩言、藝美,作為通達「存在」之途徑。在海德格之前的尼采及海氏之後的傅柯,兩人研究哲學一生,也都走上審美視域的終極歸鄉,即在真正面臨死亡之際,或處於視實用功利為真理的時代,審美的精神是人依托為生命解脫之利器,更質言之,詩是一門藝術,一種審美精神的昂揚,詩人追求美,從中得到心靈的皈依,得到個體生命的解脫。希望對詩有興趣者,不妨來品嚐一下詩,得其三昧,以之為皈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